第一组第1期
贯通培养试验调研工作启动
根据《北京市教委关于建立贯通培养试验院校联系制度的通知》(京教职成【2015】5号)精神及要求,2015年9月24日,由市教委职成处、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职成教所、职教研中心人员组成的“第一联系小组”启动了对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2+3+2”改革试验项目进展情况的首次调研。
一、调研内容
调研由“第一联系小组”副组长、北京教科院职成所吉利所长率队,市教委职成处余俊、职教所蒋莉、职成教研中心霍丽娟、马开颜等组员参加了现场调研。
围绕着北京电科职业学院基础学院在“2+3+2”贯通班入学半月以来的准备及实际运行状况,重点调研了贯通班学生教学设施、生活设施、安全保障、生活管理及师生家长思想动态等方面的情况。
调研分两个阶段进行。首先以座谈会的形式,听取了北京电科职业学院负责贯通培养试验项目的安江英副校长、基础学院李亚杰院长、杜彤书记、校教务处王利明处长及相关部门负责人的汇报。他们对贯通班的教学工作筹备、招生、开学两周的实施情况做了全面而概要的介绍。之后,调研组实地参观、考察了贯通班的新教学大楼、授课教室、外教(英语科)办公室,并亲身感受了贯通班教学的形式与上课氛围,体验了贯通班学生专用食堂的餐食供应、饮食服务与食堂管理,并与就餐学生进行了交谈。
总体来看,学校上下对该改革项目高度重视,从校领导到学校各相关部门,尤其基础学院全体教职工,在各方精诚合作和倾情努力下,贯通班各项准备工作充分、细致、高效,教学、生活已基本运行。
二、具体情况
(一)教学条件
教学场地的设计与改造。贯通班使用的教学楼,建筑面积17000平米。原建筑设计方案为“汽车交通实训楼”。为满足贯通培养教学需要,学院对建筑空间布局进行改造。改造工程分两步实施。一期工程于2015年暑假完成,建成32间标准教室、8间外教课小教室、 各学科教师办公室。二期工程正在规划中,计划充分利用一层空间,为学生学习提供充足的活动空间保障。教学区和教师办公区相对分区,集中设置,便于教学活动有序开展。
高标准配置现代化教室。教室布置采用北京市35中学新校区的建设标准。选用触摸式大屏多媒体、推拉式白板、配置实物投影仪。采用梯形课桌,便于开展学生合作学习。教室内安装玻璃磁吸宣传板、宣传扎板,便于展示学生学习与活动作品。教室内配置广播,建有演播室,可通过视频广播同时向各班传送视音频信号。
教学团队初步形成。由来自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学、电科职业学院各二级学院以及外籍教师共计87名各学科教师(其中基础学院36人、其他各二级学院27人、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学19人、外教5名)已全部到岗。
高职教育教学资源向贯通班开放。除贯通培养教学楼空间与硬件资源之外,教学与管理过程中可充分使用学校图书馆、体育馆、田径场、游泳馆、学生活动中心等,完备的硬件设施为教学工作开展提供了充分保障。
(二)生活条件
针对改革试验班新生未成年的特点,学院在学生管理、生活服务、安全保障方面作了大量细致、周到的工作与安排:
学生食堂。基础学院为了保证贯通学生营养健康就餐,特在学生第一食堂开辟了可容纳500人同时就餐的二层自助就餐区。餐标12元,提供四菜一汤和无限量供应的多样主食。此外,还设有6元的加餐区和小超市。该餐厅主要供贯通班学生就餐。目前中晚餐的就餐情况是:学生更喜欢自由选择就餐方式,所以,一天就餐高峰总计有百余人的就餐规模。其他贯通班学生会根据自己的口味喜好,选择学校的其他食堂就餐。
学生住宿。男女生分楼而居,男生在学生公寓B座,女生在学生公寓G座。男女生宿舍晚上除固定宿管外,还会有一男一女老师值夜班(由班主任,辅导员组成)。学生每晚8点下晚自习,宿舍楼9:30锁门,公寓采用刷卡进出的方法,便于记录学生进出宿舍时间。晚上10:30熄灯,以保证学生的充足睡眠。每间宿舍可容6人,设施为上床下书桌。
学生交通。学生平时住校学习。周五下午第七节课后可离校。远途的学生可选择周六上午离校。学生周日下午返校。学校周边公交便利,可较快换乘到地铁亦庄线。周五下午3:55下课,学生回家方式有两种:或家长来接或自行回家。周日晚上要求上晚自习6-8点,所以学生一般是5点以后返校。
(三)安全措施
根据学生未成年自我管理意识与能力差的特点,学院采取了若干安全保护措施,如规定贯通班统一穿校服、出校门需出示门条。此外,学院还出台了关于学生手机使用管理的规定。
三、需要共同思考的问题
1、及时将关注重点转移到人才培养的核心工作中。贯通培养试验的核心工作是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与创新,是科学、高效的课程与教学,但在开学初期,贯通班家长和学生的关注点易于集中在生活与安全等方面,而容易忽略真正的工作重点,应加强宣传和引导,及时实现工作重心和关注焦点的转移。
2、尽快从超常状态进入正常的、可持续工作状态。贯通培养是新生事物,初期需要倾力投入、超常用力。随着项目的推进,对改革项目内涵理解、高端技术技能人才贯通培养规律和运行模式的把握和了解,工作应逐步进入常态化、可持续化和规范化。为此要加强对贯通人才培养的理性思考与研究,尤其要做好试验班教师教辅人员的心理疏导和工作减压工作。
报:北京市教育委员会高教处、职成处,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
送:高端技术技能人才贯通培养试验学校
(共印50份)
扫一扫分享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