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语言文字办公室 > 语文生活

浅谈汉语拼音教学的趣味性与实效性

时间:2016-10-08         来源:北京市语言文字办公室
分享:

通州区官园小学 兰福燕

  汉语拼音是识字、学习普通话的有效工具,是学好语文的基础。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一册在识字和阅读之前,安排了汉语拼音教学内容,并要求学生能准确掌握23 个声母、24 个韵母和16 个整体认读音节,能够默写声母、韵母,抄写音节,学会拼音方法,并能准确地拼读音节。这是一年级语文教学的第一道难关,再加上教学对象是刚入学的一年级新生,这就使得本就不吸引人的拼音教学难上加难。如何把枯燥的教学内容,通过适当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变得生动有趣,从而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兴趣,启发学生思维,圆满地解决好这个难题,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时必须讲究教学方法,讲求教学艺术。采取多种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好、学牢拼音知识。

  一、拼音教学“儿歌化”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动力。汉语拼音教学要做到符合低年级儿童的年龄特征,可适当采用“编儿歌”的教学形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汉语拼音的引入课中,可以启发谈话说:“老师这有一幅图,你们能看懂吗?”“能!”,同学们的精神一下子集中起来,个个跃跃欲试。接着,马上挂出一幅百花图,每朵花儿上都写上了拼音。然后,让学生猜猜,花儿上写的是什么? 同学们议论纷纷,各抒己见。最后,老师告诉他们,这就是拼音,并趁机教他们读儿歌:“拼音字母用处大,看书识字都需要,帮助学好普通话,语文学习离不了”。儿歌让学生了解了汉语拼音的重要性,明确了学习目的,又立下了学好汉语拼音的决心。又如在教声母b、p、m、f 时,我带着他们读儿歌:帆板冲浪b、b、b,端起水盆p、p、p,三个蘑菇m、m、m,一根拐棍f、f、f。学生们一边拍手一边说唱,脍炙人口的儿歌不仅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也让学生在流动的节奏中学会了汉语拼音。

  二、拼音教学“游戏化”

  游戏是孩子的活动。对孩子来说, 游戏就是生活,离开了游戏的童年是枯燥的,可怕的,也是无法想象的。各种各样丰富多彩的游戏,使孩子们学到了丰富的人生经验,可以说,是游戏教会孩子成长。

  教育家洛克说过:“教育儿童的主要技巧是把儿童应做的事也都变成一种游戏似的。”如果拼音教学的课堂只是让孩子们单纯的认读、拼写,他们必然会觉得索然无味。而把复杂枯燥的汉语拼音教学变成各种有趣的游戏,就能使学生快快乐乐地学,轻轻松松地记。比如在学了拼读之后,我把拼音字母做成各种动物头饰,组织学生做“找朋友”的游戏。由一个学生出来找“朋友”:“我的朋友b—a—ba”,带着声母“b”和韵母“a”的两个同学走到他面前,大声告诉他:“我们在这里,我们在这里。”最后,三个学生分别大声拼读b—a—ba。游戏进入课堂,既可以使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又能使他们学得积极主动,轻松愉快。

  三、拼音教学“口诀化”

  “口诀化”教学也是拼音教学一种有效的方法。它除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外,还有利于学生强化记忆。比如,在学习声母与单韵母相拼的两拼音时,让学生认识声调是标在单韵母上的。当学到声母、复韵母相拼或三拼音时,大部分同学就会出现不知该把声调标在哪个字母上的问题,此时,我就用念口诀的方法来帮助学生熟记标调的规则:有a 找a,无a 找o、e,i、u,并列标在后,单个韵母不用说。学生记住规律后,再也没有出现过张冠李戴的现象。

  四、拼音教学“色彩化”

  一年级孩子喜欢生动直观的图画和鲜艳美丽的色彩。强烈的视觉刺激不仅能激起神经的兴奋,还能使所学的拼音知识在他们心灵深处留下深刻的印象。板书时,我用红笔写声母,用黄笔写韵母。抽象的拼音符号变成了一个个彩色的美丽的记号。这样,学生们不仅受到了美的熏陶,也记住了声母和韵母。有些拼音字母的读音相近,形状也十分相似,像zh、ch、sh 和z、c、s,还有些拼音字母外形之间仅有细微的差别,像b—d、p—q、m—n、f—t 等。我就用彩色笔标明它们之间的不同点,给学生的视觉以强烈的刺激。还可以把选择颜色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用自己喜欢的颜色给声母或韵母涂色等等。色彩纷呈的拼音字母不仅美化了课堂,也吸引了学生的眼球,刺激了学生的感知,强化了学生的记忆。

  五、拼音教学“故事化”

  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他们喜欢听故事。例如:在学习j、q、x 与ü 相拼,省写ü 上两点的规则这一教学难点时,我先给同学们讲了这么一个故事:ü 是一个懂礼貌的孩子,有一天,他遇到了好朋友j、q、x,他一边摘下帽子一边跑上前去和他们打招呼,他们在一起唱歌、跳舞、做游戏,玩得可开心了。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总比一而再,再而三地强调“ü 与j、q、x 相拼时切记要去掉两点”记得牢,记得清。

  六、拼音教学“生活化”

  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四—五周所学到的汉语拼音知识绝对不能熟练掌握。需要经常巩固,长期训练。我们要积极创设语言环境,让学生坚持在语言环境中学拼音,联系日常用语学拼音,学说普通话。如学习an、en、in时可以说an 是天安门的“安”,en 是感恩的“恩”,in是树荫的“荫”。又如学习拼音qí 后,可让学生口头组词,队旗、党旗、国旗、彩旗……也可以让学生用词口头造简单的句子。教师还要给学生创设一个复习巩固拼音知识的生活氛围,可以让学生在作业本上用音节注明自己的姓名,引导他们在家给客厅、厨房和自己房间里的物品用拼音做标注。坚持类似的训练,久而久之,学生积累了大量的词语,语言思维和表达能力都大大提高,说起话来顺理成章。

  拼音教学是语文学习的“敲门砖”,拼音学习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活。虽然其内容枯燥乏味,但书是死的,人是活的,只要我们善于把干巴巴的抽象符号变“活”,善于寻找规律,善于抓住儿童的年龄和认知特征,不拘一格地运用巧妙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同样能让枯燥乏味的拼音教学成为欢乐的海洋,使学生水到渠成学好语文。

扫描分享

扫一扫分享本页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北京市教育委员会”

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