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丙彦——北京金隅科技学校信息与管理工程系主任兼党支部书记,2018年8月赴和田援建,任和田地区墨玉县职业高中副校长兼副书记,借调教育局任副局长。
从北京到和田
陶丙彦50出头,但看上去要年轻得多。他身材匀称,手臂上的肌肉线条清晰,爱笑,笑声爽朗洪亮,极具穿透力和感染力,给人以乐观豁达的印象。
说起援疆,陶丙彦总觉得自己跟和田有缘。
援疆之前,陶丙彦就来过和田。那是2017年5月,他作为北京的教师代表来和田参加为期一周的学习交流活动。那次他去的地方主要有两个:两所职业学校和一所社区幼儿园。这两个地方分别给他留下了截然不同的印象。
在职校,他给学生上了两节课,讲完才发现相当一部分学生没有听懂。因为国语基础太差,这些即将成年、走向社会的孩子,甚至无法与他在课堂上交流互动,让他感到越讲越尴尬。由此他得出的结论是,当地的职业教育或者说整个教育与北京乃至内地其他省市都有着不小的差距。
但在幼儿园又是另一番景象。因为是新建的幼儿园,设施配套完善,各方面条件都比较好,清一色的民族孩子个个白净可爱,明亮的大眼睛仿佛会说话,见他们走进教室,都高兴地站起来鼓掌,用流利的国语向他们问好,还竞相展示自己的绘画和手工作品。同行的一位老师深受感染,情不自禁地哼起了一首儿歌,没想到刚哼了几句孩子们就学会了,立即跟着唱了起来……这一幕让他久久不能释怀:这是一群多么聪明可爱的孩子!从这些孩子身上,根本看不到任何的落后和差距。而职高和幼儿园巨大的反差也不禁令他陷入沉思:越是贫困的地区越需要教育,如果这些孩子能受到良好的教育,那他们的人生将大不一样。想到这里他又马上想到自己: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自己是否有一份责任,能出一份力,为他们做一点事?
这样的想法一直萦绕在陶丙彦的心头。
机会来了。和田之行一年后的2018年,陶丙彦所在的金隅科技学校分到一个援疆的指标,他毫不犹豫地报了名。
得知消息,80岁的父亲和75岁的母亲都没说什么,爱人和孩子却不大同意,说家里有很多事,你走了怎么办?陶丙彦知道这只是个借口,他们真正担心的是安全问题,因为那几年关于新疆的各种传闻太多了。所以他也没说别的,直接把一年前在和田的所见所闻讲了一遍,说,你们不用担心,我去过,那里的情况我最清楚。
2018年8月底,陶丙彦如愿登上了飞往和田的飞机,再次从首都北京来了南疆大漠。
从学校到机关
或许是专业对口,也或许真是有缘,陶丙彦这次又被分配到一所职业学校——墨玉县职业高中,职务是副校长兼副书记,主要负责实训基地建设和支部建设工作。
这与学习交流完全不一样,他要在这个陌生的环境中工作、生活两年。这需要“扎根”。他也早就做好了这样的准备,光开展工作的相关资料就带了满满一大箱子。一到学校,他就开始熟悉情况:深入到每个班级、每间教室,了解学生学习情况;深入到每个班组、每间办公室,了解老师的备课、学习和生活情况;还跟全体中层干部座谈,了解学校整体建设和干部队伍情况。不到半个月的时间,他就转遍了学校每间教室和每间办公室,认识了大多数老师,还与许多的民族老师交朋友,同他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从他们那里学到了许多的民族习俗和简单的民族语言。
当时,学校有两项非常重要的基础建设方面的工作:筹建电子商务实训基地和智慧校园建设,这两项工作,学校都交给了陶丙彦主抓。陶丙彦毫不懈怠,在短短的半个月时间内,不仅完成了实训基地的规划设计和施工方案,还完成了智慧校园建设的初步规划。
就在陶丙彦逐渐熟悉情况,全面融入学校,准备和新单位的新同事们扎扎实实做点事时候,他突然接到了调动的通知。
2018年9月下旬,在墨玉职高刚刚上任三周的陶丙彦被借调到教育局任副局长,负责基教科、远程办、考试中心和成职科4个科室的工作。这让陶丙彦感到非常意外:自参加工作以来,他从来没接触过“局里”的工作,来之前也从没做过这方面的准备;负责的4个科室只有职业教育这块自己稍微懂一点,其余3大块跟原来的工作内容完全对不上茬。
这怎么干?干不好怎么办?陶丙彦开始犯难,他怕工作做不好,影响到工作队和自己的形象,便找墨玉工作队领队、墨玉县委副书记张好生汇报,直截了当地说,我干不了。张好生也直截了当地说,都已经安排完了。见他有些失望,张书记又说,墨玉县67万人口,学生加教师20万。相当于三分之一的人在教育口,这是非常重要的一摊,但这么重要的部门现在却非常缺干部,目前只有一个副局长,还是挂职的,考虑到你的工作经验,去了可以分担一部分工作,对教育局的领导力量是一个很大的加强。
见陶丙彦还有顾虑,张书记又对如何做好教育局的工作提出了建议和方法,鼓励他好好工作,最后说,有工作队作为坚强后盾,相信你一定能胜任工作。
教育局的领导也给他打气,党组书记亲自向他介绍局里的情况,指导他如何打开工作局面。
领导们的关心和鼓励,渐渐打消了陶丙彦的顾虑,他开始重新审视这个新的岗位,觉得:第一,通过接触新的业务,对自己提高锻炼有好处;第二,反正都是干活,反正都是援疆,在哪都一样;第三,先试试,看自己能不能行再说。
就这样克服了畏难情绪,匆匆忙忙走上了新的工作岗位。
从倒数到前列
原来是自动化专业、一直从事职业教育的陶丙彦开始走马上任,负责教育局4个科室的工作。
在全新的领域,要迅速进入状态,陶丙彦有自己的“笨办法”:踏实工作,深入下去。
上任后遇到的第一件棘手事就是全地区高中一年级的统考。那次统考非常重要,但通知却下得有些晚,他们接到通知时,距离考试开始只剩下了14个小时,而彼时所有的准备工作都还没有开始。这意味着要在14个小时内,不但要制定好考试方案,通知到全县4所学校的4000多名考生,还要划分、布置好80个考场,安排好几百名监考老师,确保考试正常进行,万无一失。
在局长雷华文的帮助下,陶丙彦带领基教科、教研室的同事们认真策划,积极协调,连夜加班,通宵达旦,终于在考试前将所有工作准备完毕。第二天一大早,几乎一宿没合眼的陶丙彦仍不放心,坚持要去巡考,硬是红肿着双眼带领监考人员对全县4所学校、80多个考试班级一个不落地走了一遍。
考试刚结束,另一项繁重的工作接踵而至——对全县550多所学校的基础数据进行统计。这是近几年最让教育局上下头疼的工作,工作量之大远远超出了陶丙彦的想象。在人员短缺、工作经验不足、时间紧张的情况下,陶丙彦积极协调工作人员,科学安排工作程序,全力搞好后勤保障,通过近一周夜以继日的加班加点,总算在规定的时间内顺利地完成了统计任务。
而那一周,陶丙彦和基教科的主要工作人员几乎没有怎么睡觉。
开局的这两项工作,对陶丙彦来说十分重要。通过组织考试和统计报表,他不仅对墨玉教育的整体情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更对基层情况和基层人员有了深刻认识:墨玉的教育确实如张好生书记所说,非常重要又非常薄弱——重要是因为基数大,直接关系到全县三分之一的人口;薄弱是因为干部和老师缺编严重,导致各项工作都相对落后,有的甚至在和田地区一直都是倒数。
由此,陶丙彦也进一步理解了组织上把他调到教育局工作的良苦用心,并进一步坚定了留在教育局,为墨玉教育做点事的决心。
但下定了决心并不意味着就排除了万难。在陌生的环境、陌生的领域,想做点事,尤其是想做点旨在改变现状的事,困难往往会比预想的多,甚至多得多。
最大的困难就是沟通交流。陶丙彦所管4个科室的主任全都是民族干部,虽然他们都受过良好的教育,有着一定的工作经验,国语的表达和写作也都没有问题,但因为生活习惯和工作环境的差异,在对同一事物的理解上有着不小的偏差。
上任之初有一次,某科室打了一份关于处理学生逃学事件的报告,看完报告陶丙彦竟然没看懂事情到底应该怎么处理,便叮嘱该科室主任,按规范的行文重新再起草一份,把事情原委讲清楚,把相关政策法规和工作程序讲清楚。两天后,报告再次呈上来,陶丙彦发现报告并没有按自己的意思修改,细问之下才知道,当时主任并没有听懂自己的话,当然也就无法按自己的意思修改。陶丙彦只好再往细里交代。如此反复,两人先后共交涉了4次,报告也写了4回,才相互明白对方的意思。类似的事件后来还有过两三次,再后来陶丙彦就吸取了教训,凡事都刨根问底,很细地问,很细地嘱咐,然后还得盯着,催着,推着,直到出结果。这样推了几次,大家也都理解了,开始主动改变原来的习惯,去适应陶丙彦的工作节奏和工作习惯。
克服了最大的困难,陶丙彦和同事们无缝对接,密切协作,工作效率和工作标准大为提高,所负责的各项工作也呈现出蒸蒸日上的态势,许多工作还走在了和田地区的前列。原来经常被自治区通报的考试中心,近一年来再没被通报过,最近3次自治区组织的考试,都得到了自治区和地区教委的认可,用领导表扬的话说,“由最不放心的地方,变成了最放心的地方”。
对此,陶丙彦并不满足,因为一切才刚刚开始,以后的路还很漫长,正如他在工作总结中所说:“援疆是一项伟大的事业,一个浩大的工程,作为个人,要做的就是尽自己的微薄之力,为这项事业添砖加瓦。”
扫一扫分享本页
上一篇: 北京援疆教师李鸥:探索最适合边疆孩子的方法教语文 |
下一篇: 北京援疆教师康柏利:四次万里援疆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