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柏利说:“我这是第四次援疆了。”说得有些轻描淡写,可这背后的艰辛与付出,想来应该不是这一句轻描淡写就能够了得的。
康柏利在和田技师学院大门前
他是延庆人,先在北京科技大学延庆分部读大专,后到首都师范大学进修本科,所学都是数学专业。毕业后分配到老家井庄中学,一干就是15年。2002年调到第一职业学校任教,为响应学校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号召,他放弃数学专业,到邯郸北方汽车学校等学习汽车维修专业。2006年3月,得知援疆的消息,他毅然申请援疆,获得批准。祖国需要,而忠孝不能两全,便将瘫痪在床的母亲和临近初三中考的女儿交给妻子,义无反顾地踏上了援疆之路。
不远万里来到新疆和田,那时他看到的是低矮的土垒平房,大街上黄沙漫天。他执教于地区教育学院,负责教师培训及两个幼教班数学课教学。每周满满地安排35节课,每天多达七节。话多伤神,一天下来,真的是口干舌燥,嗓子疼得不愿再多说一句话。晚上回到住处,还得自己做饭。尤其刚到和田,又水土不服,以致身体生病,远离亲人,没人照顾,心里面还挂念着家里的老母亲和女儿。要说苦是真苦,可他从未叫苦,更不嫌累,只是努力工作在岗位上。为做好教学,学校一时提供不了的设备,他不等不靠,索性自己掏钱买;在学校做不了的课件,回宿舍做,简直夜以继日了。没有条件,自己创造条件,也要尽力把学教好。
一年半的支教很快过去了,他的辛劳与付出,得到了这里的认同。支教结束前夕,教育学院领导主动提出,希望他能够留下来。面对着远在万里的母亲和妻女的深情盼望,面对着大漠和田的殷殷期冀,他躺在床上辗转反侧,思忖再三,最终舍小家,再申请,第二次踏上万里援疆路。
康柏利第一次援疆时,妻子女儿来和田看望
还在熟悉的地区教育学院,工作却不是数学专业,而是适应新疆社会需要,发展职业教育。在家乡职高的经历,使他很快为学院做出职业教育规划,帮助组建了服装、汽车维修及畜牧专业,引进了北京职业学校先进的教育教学管理理念。同时,他想到自己所在的延庆职业学校,便提出搞两校手拉手合作,即将和田初中招上来的幼教学生,学习两年专业后,再到延庆职业学校学习一年,这一年主要学习国家通用语言即汉语和专业技能。连续搞了3年,达300多名学生。在这里,这些学生不仅学到了立身发展的基本技能,更加强了汉语的培训,提高了汉语表达能力,对祖国了解更加深入了。另外,通过他沟通联系,促成延庆职业学校服装专业的200多台缝纫机,捐赠给和田地区教育学院,为新组建的服装专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这些举措,扩大了教育学院在当地的影响,每年孩子都踊跃报名,甚至多达900多人。由于学院条件有限,实际只能招200多人。
康柏利老师给技师学院上公开示范课
转眼一年半又过去了,3年的支教圆满结束,他回到延庆职校,做招生与就业工作。这时女儿已考入北京城市学院幼教专业,他知道女儿考得不够理想。该在女儿身边陪伴时,他却远在万里之外。至今回想起来,仍觉对不住女儿。他人回来了,可与那边的单位那边的人,还不断地联系,时时关心着那边的一切,所谓“一次援疆路,一生援疆情”。终于在2016年,母亲以92岁高龄走了,而女儿也已出阁,把家又交给妻子,2017年8月第三次踏上万里援疆路。
他来到和田墨玉职业学校,担任副校长,主要负责专业建设和教学业务。经过深入了解,他发现最大问题是师资建设,也就是说真正懂专业的老师缺乏,不能适应职业教学需要,便首先重点抓了专业教育与管理,而他自身所学所教,正好派上用场。接着帮助学校建立专业实训室。因为他看到,学校买来的一些教学设备,一直存放库房里,便很快把汽修、烹饪及美容美发3个实训室建起来,用于教学。同时,为搞好校园文化建设,帮助招标公司设计校园文化,打造一座有地方特色的文化长廊。
这次支教为期一年,匆匆就过去了,可对新疆的这份情感,愈发地难以割舍。在这一年中,他为墨玉职业学校的专业建设、师资培训和教育教学管理做出突出贡献,使学校职业教育走上正轨。去年5月,在墨玉县职业学校举办的和田地区七县一市职业学校技能大赛中,他辅导的汽车专业教师和学生队员包揽了一二等奖。和田技师学院的领导看到墨玉县职业学校的变化,便主动邀请他到技师学院援疆工作。于是他又提出申请,开始了第四次援疆。
康柏利在和田技师学院汽修现场指导
这次来到和田技师学院,做院长助理。这座学院原为和田技工学校,1976年成立,2016年升为技师学院,相当于大专,面向和田地区七县一市招生,行署准备把这座学院按照国家高职模式打造,目标是培养高级工和技师。也就意味着升为技师学院后,开始改制为有学历的教育了。自此,所招学生井喷式发展,现在已达6000多人。预计到2020年,在籍学生可达一万人规模,包括在校7000人,在外实习3000人。他帮助院长撰写了3万多字的《和田技师学院未来三年发展规划方案》,即“十三五”规划。搞职业教育将近20年了,他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都融汇在了规划方案中。现在,规划方案报给行署,已获批准,正逐步实施。比如,在现在校园200亩地的基础上,行署又批200亩,用来建造教学楼、实训楼、体育馆及宿舍楼等,力争2020年建成。
康柏利组织的和田地区专业教师研修班开班仪式
他带着北京两位一起来援疆的年轻教师,到课堂一线、实训室及车间调研,了解到学院在编老师100多人,还有200多临聘老师,专业教学能力相对较弱。他深入课堂听课,一学期听100多节,包括备课、教案等各方面,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从而使教学更为规范。对如何更好地教学,他提出了每周进行一次全体教师培训。并结合学校实际,制定一系列的教育教学的管理制度。而对教师管理也进行改革,过去几乎没有对教师的评价制度,干好干赖一个样。看到这些,他大胆提出:按工作实绩进行考评,即对每位教师予以正确打分,多干多得,从而调动了教师积极性。
指导和田技师学院编制未来三年学院规划
就学院而言,实训设备在和田地区是比较好的,不足是专业技能方面较为薄弱。造成的原因,一是一些新教师改行过来,没有经过正规专业学习与训练;二是新聘的教师较多,在大学中所学理论不少,但具体的专业知识、经验欠缺。他就从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两个方面入手,努力改变这种状况。但他深知,这需要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而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
他思来想去,想出了解决的办法:一是走出去。即每年组织一定名额的教师,到内地相关学校学习,如联系他所在的延庆一职,和技师学院建立“手拉手”合作共建单位。这一学往往就是半年,为和田职业教育培养了一批骨干力量。
二是请进来。他的着眼点,不仅是技师学院,还深入到和田七县一市职业学校,听课座谈,深感专业理论和实训水平普遍需要提高。他努力争取和田援疆指挥部的支持,又多次与北京市教委领导联系,今年4月,终于促成北京3个学校的6位职教专家,来和田技师学院开展为期一个月的专业教师师资培训班,即“北京高级研修班”,他通过努力还从援疆指挥部争取到50万的师资培训资金,目前来自和田地区七县一市的50多名专业教师正在进修学习。这是第一期,下半年还将举办第二期、第三期研修班。他设想为和田地区未来,打造一支集教学、科研、技能创新为一体的“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
三是自主学习。结合自己过去到外面学习的经验,他提出专业教师利用寒暑假,到相关企业,学习与自己有关的专业技能,积累实践经验,这是非常行之有效的一个办法。而对学生走出校门就能适应社会需要,必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终归职业学校,就是要教给学生能够安身立命的职业技能,让学生走上社会,能够很快地“无缝对接”,“零距离就业”。
他是这么想的,也在这么努力着。但深知,培养一个专业教师,比培养一个文化课教师更难,而且需要时间。而他这次支教,由上次的一年改为了两年,眼看着就要过去了,总觉时不我待。
康柏利在和田技师学院汽修现场指导
当年那些低矮的土垒平房早不见了,代之而起的是林立的高楼大厦,葱绿的花草树木,漫天黄沙似乎也少了。可以说,他见证了这一切变化,也为这变化洒下了自己的汗水。曾有人问他,十几年来为什么不远万里四次援疆?他笑笑:“每当我走进课堂,看到这里孩子们一双双渴求知识的眼睛,看到这里举步维艰的教育状况,总感觉有一种义务和责任。而我能够投身于祖国西部大开发的队伍中,真的是一生的骄傲与自豪。”他把人生中最美好最重要的6年时光,献给了和田。说到底,就是一种对新疆对和田人民难以割舍的情怀!
如果这里继续需要你,你还会来吗?——他郑重地点点头。
扫一扫分享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