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教委、市语委副主任李奕在市语委全委会上的工作报告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志:
今年是《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实施15周年暨国务院发布《关于推广普通话的指示》60周年,国家语委、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了纪念座谈会,刘延东同志出席会议并作了重要讲话。今年也是北京市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成立30周年。我们召开这次全委会,主要目的是学习贯彻延东同志讲话精神,对我市语言文字工作进行总结回顾,同时部署“十三五”时期重点工作。会前通过多种语言艺术形式展现了我市推广普通话、推行规范汉字及保护北京语言文化等方面的工作成果,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下面,我代表市语委向全委会报告工作:
一、“十二五”时期北京市语言文字工作回顾
近些年来,市语委全面深入贯彻实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国家中长期语言文字事业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以提高青少年语言文化素养、构建和谐语言生活、服务首都发展为目标,不断拓展工作内容,创新发展方式,着力调动和发挥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推动语言文字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取得新成就。
(一)注重依法加强语言文字社会应用的监管和服务,制度建设创新发展。
始终坚持深入落实《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和本市若干规定,加大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依法推进各项工作。成功举办了《北京市实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若干规定》颁布十周年纪念活动,承办了国家语委《〈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实施办法》立法调研北京地区座谈会。制定了《北京市实施〈国家中长期语言文字事业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意见》,与教育督导室联合制定中小学语言文字工作纳入素质教育综合督导评价的工作方案。2015年,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印发《语言文字工作督导评估暂行办法》,市语委、市政府教育督导室决定共同研制《北京市语言文字工作督导评估实施办法》。出台了《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语言文化建设的意见》,指导全市高校语言文字工作的纵深开展。2013年以来,组织力量开展医院、旅游、学校、商场、交通、银行、邮电等行业领域的语言服务规范的研制。健全工作激励机制,与市人事行政部门联合每三年表彰奖励语言文字工作先进集体120个、先进个人200名。通过一系列制度建设,语言文字工作的法治化和规范化水平显著提升。
(二)注重整合多方力量,工作体系日趋完善。
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参与,形成了各区、相关委办局、高校分工协作、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市语委成员部门和单位达50个。2008年成立市语委专家委员会,充分发挥专家学者对语言文字工作的建言献策作用。2009年成立北京市语言文字测试中心,目前有测试分支机构38个,取得资格证书的国家级测试员200余名,市级测试员近1000名,语言文字培训测试工作机制不断健全。充分发挥首都高校资源优势,建立了多个市语委研究基地:依托首都师范大学成立了国内首家语言产业研究机构“北京语言产业研究中心”,建立“北京语言智能协同研究院”;先后依托北京语言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成立了“北京语言文化建设研究中心”;建立北京华文学院汉语文化传播研究中心;与商务印书馆共同建立“北京市阅读能力研发中心”。经市社团登记管理部门批准,支持成立了“北京语言文化建设促进会”和“北京语言文字工作协会”两个社会团体。
(三)注重落实协同发展战略,推动京津冀语言文字工作交流与合作务实发展。
2015年,在教育部、国家语委的指导下,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语委共同签订了《京津冀语言文字事业协同发展战略协议书》。为落实协议共识,北京市语委发起举办了京津冀中小学生诵读演讲辩论赛,参加了京津冀中小学师生书法作品展;2016年,北京市语委又发起举办了“京津冀中华成语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邯郸)研讨会”,并组队参加“京津冀理工类高校魅力汉语大会”和“书法名家进校园”之滦平活动。年底,还将发起举办京津冀中小学生系列语言文化活动,推动京津冀语言文字事业交流与合作的务实发展。
(四)注重提升学生语言能力和市民的语言文字规范意识,宣传教育丰富多彩。
始终坚持将提高青少年学生的语言能力和广大市民的语言文字规范意识作为语言文字工作的主要目标,构建了以宣传教育活动、语言文化读物、业务知识培训等多元载体并行的工作格局。创新理念,建立了跨区、跨校中小学生辩论俱乐部,成功举行了北京市中小学生系列电视辩论赛。结合推普周宣传活动和示范创建工作,举办了北京市教育系统中华经典诵读比赛、市民迎国庆语言文字知识竞赛、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语言文化知识与智力竞赛、“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北京选拔赛、小学成语文化知识才艺竞赛等赛事活动。完成了中小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状况调查并提出政策建议。市语委还承办了国家语委的一系列重大活动,如第13届全国推普周闭幕式、第15届全国推普周开幕式、“中华诵•颂歌献给党”红色经典诵读晚会(北京篇)、“中华诵•2009经典诵读晚会(端午篇)”等。这些活动自下而上,寓教于乐,对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学生语言文化素养发挥了积极作用,是多年来我市语言文字工作成果的集中展示。
2008年创办市语委机关报《语文导报—语言文字工作专刊》,已累计发刊100期。组织专家研编语言文化知识普及读物,《北京市民迎奥运语言文字知识百题》《首都市民迎国庆语言文字知识读本》《北京市中小学师生语言文化知识读本》《北京市语言文字工作手册》《北京市语言文字工作导览图》《北京市民语言文化阅读书系》等,宣传触角深入社会各个层面,受到广泛欢迎。举办了三十余场以区县语言文字工作干部、高校干部教师、市属委办局公务员、骨干测试员和测试管理人员、医疗机构和公园旅游行业工作人员为对象的培训活动,整体提升工作队伍专业素养。情怀所系,积极开展语言文字援藏、援疆工作,先后两次派出专家赴拉萨援办普通话水平测试员资格考核培训班。2014年,举办西藏自治区语委干部北京培训班,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新疆、西藏的推广普及做出了贡献。
(五)注重点面结合重点引领,示范创建工作向纵深发展。
我市在全国率先完成一类、二类城市语言文字工作评估任务,随后开展了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创建工作,在学校、党政机关、新闻媒体、公共服务行业等重点领域开展示范校、达标单位和示范街道乡镇创建活动。认定100个北京市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街道、示范乡镇,占全市街道、乡镇的30%;认定市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300所,占全市中小学校总数的10%。通过示范创建,语言文字工作走向基层、深入郊区、渗透山区、覆盖行业,推动了基层工作,强化了过程指导,促进了长效机制的形成,极大地提高了语言文字法律法规和规范标准的社会知晓度。
(六)注重拓展格局,语言文字测试工作高效推进。
一是推进了测试范围、测试领域的拓展。普通话水平测试量稳步增长,截至2016年8月,累计达65万人次参加并获得等级证书。2009至2014年,连续六年开展汉字应用水平测试试点,考点数由4个增至为29个,累计测试45500余人,获得了大量的测试样本。2010年,进行了针对母语非汉语人群、华人华裔研发的汉语口语水平尝试性测试,来自12个国家和地区的32名留学生参试。2011年,举行了首场汉语能力测试试点。以普通话水平测试为主体,汉字应用水平测试、汉语能力测试、汉语口语水平测试等为补充的覆盖听说读写全方位的测试体系进一步形成。二是推进了测试手段现代化、测试管理信息化的进程,2012年已全面实现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水平测试。三是推进了测试员队伍的建设,骨干测试员实行持证上岗,建立普通话培训测试专家团队和视导员团队,成立了测试专家委员会。四是推进了公务员和大学生群体的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半数区实现了公务员的全员测试,已全面实现在校大学生免费测试。
(七)注重发挥科研和信息技术的支撑作用,成果丰硕。
科研组织工作致力于实现研究成果、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基地成长的“四同步”。依托首都高校,建立市语委科研基地。开展项目研究,委托首都师范大学、对外经贸大学、北京语言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华文学院等院校分别承担“高校语言文化建设研究”“国际大都市语言文字社会应用监管机制研究”“北京语言产业现状与发展政策研究”等30多个专项。出版了国内第一部语言产业研究专著《语言产业导论》和我国第一部城市版地域版语言生活状况报告《北京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16》。2012年发起举办第一届中国语言产业论坛,2013年举办首届语言文化建设学术论坛,今年支持举办第七届中国语言经济学论坛暨第二届中国语言产业论坛。这些富于创新的工作促进了应用语言学、社会语言学的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
加强信息化建设。2012年初步建成以“北京语言文字网”为核心的包括各区语言文字网站(网页)在内的语言文字工作网络,并完成了三次升级改版。组织专家研发了“语言文字法律法规知识和语言文化常识在线测试系统”,为全国语言文字工作领域首创。“通用规范汉字听说读写辅助训练系统”即将上网运行,成为全社会共享的网络学习资源。北京语言文化资源数据库建设顺利推进,开展了北京语言文化资源普查,北京语言文化数字博物馆建设即将完成。2013年至2015年,在教育部语用司支持下,组织专家摄录制作了《中华经典资源库》的北京地方篇目。这些工作对于北京语言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将发挥很好的作用。
“十二五”期间,北京市语言文字工作的影响力、显示度和服务能力不断增强,工作体系和工作格局进一步拓宽,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这些都仰赖于在座各位坚持不懈的努力。在此,我代表市语委向大家的辛勤付出表示诚挚的感谢!
二、“十三五”时期北京市语言文字工作重点任务
“十三五”时期是北京市深入贯彻“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落实新时期首都城市战略定位,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建设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的关键时期,也是全面加强首都语言文化建设、提升全社会语言能力的一个重要阶段。关于“十三五”时期语言文字工作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今天已将《北京市语言文字事业“十三五”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印发给大家,请提出宝贵意见。我主要强调以下几点:
一是高水平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充分发挥学校的基础阵地作用和语文课的主渠道作用,进一步加强普通话口语、规范汉字使用与书写、语言文字规范标准、中华经典和人文素养、语言国情等的教育教学。实施“北京市中小学生口语交际表达能力提升”专项,创新推进中小学生辩论俱乐部建设,加大学生口语交际表达能力的训练与培养力度。持续推进高校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创建工作。组织开展对于朗诵、演讲、辩论等口语能力和规范汉字书写能力的水平测试研究及其成果应用。
二是弘扬传播中华语言文化。广泛开展各类语言文化活动、语言创意比赛活动。实施“北京市民语言文化大讲堂”专项,提升广大市民的语言文化素养。继续完善“国学诵读”平台建设,开展多种形式的在线学习活动。有效保护和利用北京语言文化资源,形成健全的语言文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机制。
三是加强语言文字信息化建设。探索建立语言文字网络学习评价系统。面向海外使领馆的阳光学校以及在京的国际学校,建立远程的语言文字推广学习系统。强化语言资源基础建设,不断充实完善北京语言文化数字博物馆并做好推广使用工作。
四是健全语言文字工作治理体系。适时修订《北京市实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若干规定》。研究制定北京市语言文字工作专项督导办法,适时开展督导工作。组织力量对语言文字的社会应用特别是各类媒体语言文字应用的规范化水平,实施有力的监管和有效的服务,引导广大师生和市民积极参与监督,探索形成监管和服务的长效工作机制。
同志们,语言文字工作对于增强首都文化软实力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具有独特的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我们一定要牢记使命,扎实工作,为四个中心和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建设提供语言文化的有力支撑,为北京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都做出更大的贡献!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