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小学通州分校 李惠
作为一名一年级语文教师,让学生学会中华民族的汉字是最基本的教学目标。然而如何在教学中让学生对中华民族文化产生兴趣,愿意主动去学,主动去记,这些具有独特魅力的中国汉字,成为很多语文教师要面临的第一难题。后来我发现,让学生去发现汉字的美,感受汉字的魅力,能让他们有兴趣去学,孩子们对汉字的学习也会深刻些,记忆持久性也会更长一些。
那么怎样才能让他们感受到汉字的美呢?我翻阅了许多资料发现,汉字是一种具有独特魅力的语言文字。在漫长的发展演变过程中,由萌芽初创到成熟完美,从象形符号到表意文字,汉字的书写体式也由象形到篆、到隶,再到楷、行等。我们通过对用笔、结构、造型等的不断美化,构成了汉字的形式美。而以书写汉字作为表现形式的书法艺术,则是艺术园中的瑰宝。字体的千姿百态、神采飞扬、气韵生动;点画的富有情趣、意境深远、造型优美;用笔的情由兴至、节奏明快、千变万化,无不洋溢着美的韵律。可见,汉字本身就是一种美。那么在教学过程中我就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让我的学生感受汉字的美,感受民族文化的精髓。
一. 识字教学中汉字的形态之美
在孩子们刚学完笔画,开始学写汉字的时候,我发现他们对汉字的认识紧紧在于笔画的汇集,而不是从整体去认识汉字的形态之美。
比如“人”字,一撇一捺,谁都认识,谁都会写,但当我让孩子们认真观察这个字,通过这个自己,有什么想法的时候,很多孩子都说一笔是什么二笔是什么,总共两笔,我当时就觉得孩子们缺少对汉字整体的把握,后来在我的引导下孩子们对这个字进行了仔细品味,发现它所包含的意思十分深刻。“人”字像两条腿,撑着一截正直的脊梁,撑着一颗向上的头颅,昂然挺立于天地间;“人”字是相互依赖而存在的,看那一撇一捺紧紧地靠在一起,密不可分,象征着人是需要相互帮助的;“人”字向下的两条线,似乎是延伸着的,昭示着人们迈动双脚踏实地向前走。一个“人”字包含着这么多的信息,引导着我们如何去把“人”做好。
再如:教学“日”字,我先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太阳。提问:这是什么?太阳。想看看古时候的人怎么记录太阳吗?于是我出示甲骨文“日”,这就是古时候的人根据太阳的形状创造出的字,起初就是这么写的,后来慢慢地变得越来越像今天的“日”字了。然后再教“日”的读音及笔顺。并通过字义让学生说出了许多的词语例如:日子、日记等。教学“月、水、火”三个汉字也用同样方法。这样教汉字,表形、表意的特点就充分显示出来了。学生识字的难度在创设的情境中减小了。更能让学生体会到中国文字的形美、意美。汉字外在的形态,使其具备了一种超越具体形象的抽象意味,即形态美。汉字内在的字义,可以引发孩子们无尽的想象和联想,在脑海中形成具体形象,即意美。如看见“日”字便可想像太阳,它的光与热。
二、识字教学中汉字的想象之美
当学生对很多字都停留在字的本意上或是字表象上时,作为老师的我们就应该让孩子通过想象,去感受每一个汉字背后的故事。
比如“明”字,没有人不明白这个字的意思,日月为明,太阳很明,月亮也很明。但究其最原始的含义,在小篆里,明字左边是个“囧”,右边是月,“囧”就是窗户,意思是一轮月亮照到窗户上。古人造字,是不是很美很诗意?再看“梦”字,拆开为“林”、“夕”。林间夕照,那是夕阳投在林梢的深情一瞥,是最美丽又最容易触动人心灵的画面。
再例如我在讲授“女”这个字时,我出示了女字的声音,出示图片,让学生说说图片中有几个女的几个男的,让孩子们能分辨出男女,再出示图片,年龄大的女性我们叫奶奶,和妈妈年龄差不多的女性叫阿姨,比我们年龄大的女孩我们叫姐姐,比我们小的女孩我们叫妹妹,让学生感受到女性在不同年龄的称谓,再出示各行各业的女性,例如女医生、女老师、女宇航员、女建筑工人、女军人等等,让孩子们感受到女性在各行各业中的重要性,最后再教写,“女”字的组词孩子们已经在刚才图片的理解中积累了很多。整个教学过程不仅仅教会了孩子对“女”字的书写,同时让孩子感受到了女性的伟大,和在整个社会中女性的重要。
在教师的眼中要让每一个汉字都闪烁着诗意的光芒;每一个汉字都散发着生命的气息;每一个汉字都蕴着宇宙万物的奥妙和玄机。一个个汉字,把散碎的生活拼接成一个整体,连缀成一个故事。这个故事有从前,有现在,有将来。那么孩子们在学习这些字的时候才愿意学,才能记住和积累下来,当孩子们再用这些汉字的时候才能信手拈来,才能创造出更美的故事。
三、识字教学中汉字的创造之美
识字教学的审美教育不仅要让学生在思想上受到文字美的启迪,感情上得到文字美的陶冶,还要千方百计引导学生用自己的口来表现文字美,用自己的笔来模仿文字美和创造美文字美,这是美育过程的归宿,也是形成学生语言能力的重要途径。
例如我在讲青字族字的时候,孩子们通过自己的学习掌握了青字族的造字方法,但是整首儿歌里除了“晴”和“蜻”其他青字族的字都有属于自己的小儿歌,于是我让孩子们运用“青+( )组成( ),日出东海天气晴,青+( )组成( ),池塘点睡小蜻蜓”这个句式帮助课文“晴”和“蜻”编属于这个两个字自己的小儿歌,孩子们编得很快,掌握得也很扎实,学习兴趣空前高涨,通过后期的考查,青字族所有的字孩子们掌握得都很棒,尤其是“晴”和“蜻”。
再例如学习会意字时,出示“火”让孩子们知道火很热,那么“炎”,让孩子们猜与什么有关,两个火就更热了,再让孩子们创造字,有孩子创造了“焱和燚”,虽然孩子们不知道读音,但是他们知道都与火有关,都是越来越热的意思,后来经过我的讲解,告诉孩子们这两个字真的存在,孩子们知道了一个读yàn,一个读yì,可想而知孩子们当时得知被自己创造出的字真的存在时的那种兴奋劲,整节课孩子们都在积极愉快的气氛中度过了。
中华民族拥有几千年的灿烂文化,丰富、博大的文化遗产值得每一位炎黄子孙为其自豪。汉字是传统文化中最璀璨的一颗明珠,汉字与优良民族精神、崇高民族气节、高尚民族情感、良好民族礼仪的融合与传承,是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所肩负的历史使命。所以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善于将传统美德教育渗透在识字教育中,减少正面的“大道理”说教,而将传统美德教育实施于潜移默化之中。正如鲁迅先生所说的汉字“形美以感目”、“意美以感心”、“音美以感耳”。如果语文教师能够把审美教育渗透到识字教学中,那汉字的美会在学生面前显示的淋漓尽致。这更能激发学生对祖国文字的热爱之情,从而感受和认识到汉字既是传情达意的工具,又是集形态美、音韵美和意蕴美于一身的文字系统。这在无形中也就提高了孩子们的识字兴趣,使汉字不仅仅从字音、字形上进入了孩子们的心里,也让字义、字理深深地印入了孩子们的脑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