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州区官园小学 张玉伟
汉字是中华文化的载体。掌握汉字是学习语文的起点,也是学习其他课程的基础。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识字和写字”的学习目标。识字所要达到的目标是: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那么,怎样才能使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呢?几年的工作经验让我得出结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给孩子识字的方法,培养孩子识字的能力。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孩子知道掌握汉字的重要性,并对识字产生积极的兴趣,就能自觉地去学习并掌握汉字的音形义。那么,在识字教学中,如何抓住“兴趣”这一有利武器呢?我谈一谈我的做法。
一、采用多种途径,使学生乐意学
兴趣是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探求知识的内在动力。有了兴趣,学习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低年级学生年龄小,学习的自主性、主动性还不强,注意力不能长时间集中,因此,一堂课中如何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显得尤为重要。
1. 创设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要想让学生喜欢识字,首先得让学生没有心理负担,敢于在课堂上畅所欲言,因此创设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至关重要的。以往的教学中,教师总处于一种凌驾于学生之上的特殊位置,动辄发号施令,指挥学生,这无疑会压制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在课堂上造成“这里的黎明静悄悄”的局面。教师只有放下架子,亲近学生,才能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接受知识。实践证明,在这种气氛下进行学习,学生的兴趣浓,主动性高,往往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2. 采用直观的教具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低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较差,单凭教师的讲述或学生的想象,很难对某个字产生深刻的印象。遵循教学的直观性原则,恰当地运用直观教具,尤其是电教手段,可以使复杂、抽象的教学内容显得比较简单,明确和具体。艳丽的色彩、生动的形象、动听的声音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不仅大大提高了学生识字的效率,还能很快领悟字词的意思。实践证明,采用直观的教学方式,能使生字的出现更为形象、自然,符合学生的形象思维,因而形成的印象就更为深刻。
二、变换各种形式,使学生在玩中学
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儿童的有意注意时间短,无意注意占优势。根据这一特征,要想在整个活动中保持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就不能只以单一形式进行,不然就会把刚刚点燃的兴趣火花给熄灭。引导学生变换形式,不断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是促进学生学习的重要措施。游戏是孩子喜欢的活动。在课堂中,教师要找准游戏与教学内容的结合点开展游戏,使学生真正“动”起来,做到在玩中学习,玩中思考,玩中创新。
1. 顺口溜识字法。这种识字法是根据汉字的结构,先分析部件或笔画的特点,然后编成顺口溜以帮助学生记忆字形的一种识字方法。这种方法以其幽默风趣、朗朗上口的特殊魅力深受小学生喜爱。例如:美:羊字没尾巴,大字在底下。匹:三面有墙一面空,有个幼儿在当中。七:十字尾巴弯弯,算算比十少三。
2. 故事识字法。这种方法就是在教学中,结合学生爱听故事的心理特点,讲些有关生字的小故事,或给学生介绍有关生字的小典故,让学生在听故事的过程中加强识字。例如讲“阔”时,我给他们讲了曹操修花园门的故事。曹操看了工匠为他修的大门后,在门上写了个“活”字。讲到这儿时,我也把“活”字写在门上,让同学们去猜。等他们想了半天,最后把询问的目光投向我时,我才解释其意:“门”上写“活”字意为阔,曹操是想说门修得太大了。学生们这才恍然大悟,好奇心得到满足的同时,也牢牢地记住了这个生字。
3. 表演想象识字法。低年级孩子好动,好奇。把生字设置或想象成一个情境,能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孩子愉快地识字。比如学习“吃”字时,有的同学往往多写一横。这时,不妨请一名同学上台,让其嘴里横衔着一支笔,再给他一块糖让他吃,自然吃不成,因为他嘴里横着一支笔。这样,学生就会深深地记住这个“吃”字。
三、教给识字方法,使学生学会学
学生的兴趣有了,还得把生字正确识记下来,那么该如何指导学生正确识记字词,使学生既想学又会学呢?我的做法是:
1. 角色转换法。传统教学往往采取教师教,学生学的方式。识字教学也同样如此:教师先出示某个字,直接告诉学生这个字哪边容易出错,应该注意些什么。这样,学生就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即使当时记住了,也很容易遗忘,因为他并没有经过主观的努力。只有经过自己的思考所获得的知识才会印象深刻。“授之以鱼,只供他餐;授之以渔,终身受益”。因此,我在教学中,逐步教给学生正确的学法,先扶后放,尝试让学生自己做小老师,让他们自己想,自己说。一个个“小老师”都能独立发现问题,并提醒其他同学注意生字的写法,诸如多一点、少一点、多一撇、少一撇之类的笔画错误,形近字和同音字相混淆所产生的错误等。“小老师”们的兴趣很高,“学生”们的兴致也很高,课堂上常常小手林立。
2. 掌握规律法。汉字属于表意文字, 其中百分之七十以上是形声字。因此,正确掌握形声字是完成小学识字任务的关键之一。在形声字的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分析形声字形旁的表意功能。如在“江、河、海”,“跑、跳、跃”两组形声字的教学中,我先后分析并要求学生区分“三点水”旁和“足”字旁的表意功能。告诉孩子们“三点水”旁表示与水有关的意义,“足”字旁表示与“足”或“脚”有关的意义。学生正确区分了这些部首,就能很好地掌握带有“三点水”旁和“足”字旁的汉字了。
3. 整理记录法。许多老师都曾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学生会一而再,再而三地把同一个字写错,之所以会造成这种现象,是由于学生根本没有动脑思考写错的原因,也没有去想以后该注意什么。我给每个学生发了一个本子,要求学生把自己在每次作业中写错的字整理下来,自己分析字形,并写出注意点,还要经常复习,一来二去学生便不会再犯类似的错误了。
总之,学生有了兴趣,就有了学习的动力,有了学习方法,就有了学习效率。我们每一个语文教师都应该以满腔的热情为学生辅路搭桥,帮助学生插上兴趣的翅膀,让他们在学习的王国中自由地飞翔。
扫一扫分享本页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北京市教育委员会”
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