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语言文字办公室 > 语文生活

小学高年级成语教学经验点滴

时间:2015-04-21         来源:北京市语言文字办公室
分享:

通州区永顺镇中心小学 曹淑明 刘冬梅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阅读中积累词语”,“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可以说,成语是汉语的灵魂,是成语赋予了汉语的生命。成语,源于生活,反映生活,不少成语都折射出诸多深奥的人生、社会等方方面面的含义。

  成语言简意赅,如果使用恰当,可以使言语简洁,增强表达效果。掌握了丰富的成语便掌握了传情达意最简捷、最恰当、最有效的方式之一。让学生了解、理解、运用成语是语文教学重要内容之一。然而,成语的积累绝非一朝一夕之事。古人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凡积累,无不从小、从低开始。所以,成语的学习和积累需要细水长流,持之以恒。

  一、提出要求,定期检查,激发兴趣

  (一)提出明确的要求,落到实处。首先老师示范,然后按座次每天由一名学生在黑板上写一条成语。要求成语的内容应该是为大多数学生所能普遍理解的。也可写一些虽很常见,但容易读错、写错、用错的成语。如:参差不齐、座无虚席等等。要写清楚成语的含义及重点字的意思。将成语写于黑板一侧并保留一天,使学生在校时间都能在经意或不经意间看到或读到。要做到每日两成语,起初不少学生有一定的困难。为了确保“成语天天见”成功开展,语文课代表长期保存一本成语词典,要求写成语的学生可以前一天晚上把词典带回家,在家长的帮助下认真选择,第二天在早读前将成语工整地抄写在黑板上,并写清姓名。这样一来,提供成语的学生责任心加强了,对该成语也能熟练地掌握。其他学生通过抄写也能识记、理解、运用成语。一周下来,学生能掌握五条成语。一学期下来,数量相当可观。

  (二)定期检查,举行竞赛,提高兴趣。为检查这一活动开展的效果,定期举行书面测试,把前段时间学生们抄写的成语,按次序默写下来。这样一方面起到了一种督促作用,另一方面坚定了学生不断积累的信心。学期末,用一节课的时间举行“成语竞赛”,默写本学期积累的成语,并评选出一、二、三等奖进行奖励。成绩最好的,评为班级的“成语冠军”,由老师颁发奖状。此举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成语的兴趣,对语文课的学习也起到了推动作用。

  二、合理归类,巧设练习,加强积累

  成语整齐划一,读起来朗朗上口。将成语词汇细致梳理,可以进行归类教学。如数字成语、历史成语、寓言成语、写人成语(人的神态、动作、心理、品质等)、写景成语(山、水、花草)等。成语分类教学的目的是便于学生记忆、积累,让他们掌握一定的规律性,有序记忆,减轻学习负担,使他们在现实生活中能信手拈来、运用自如。因此成语分类教学需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要因材施教,由易到难,逐步分类,逐渐掌握,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同时,巧妙设计成语练习的形式。如,选择正确的读音(读);订正错别字(写);成语填空、成语分类、成语接龙、按要求写成语(背);联想题(理解);造句、写段(运用)。这几种练习形式,基本涵盖了小学阶段的成语练习形式。学生们在练习中,能做到游刃有余,也就说明他们的成语积累已经达到一定程度。

  三、创设情境,调动感官,化难为易

  小学生的天性活泼好动,教师在指导理解词义时,可以调动学生多种感官进行理解。这样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化难为易,省时高效。如教学《林海》一课中第二段将大兴安岭的“岭”跟秦岭的“岭”作比较:“每条岭都是那么温柔,虽然下自山脚,上至岭顶,长满了珍贵的林木,可是谁也不孤峰突起,盛气凌人。”理解“岭”的温柔这一特点时,要与“孤峰突起”作比较,引导学生想象“孤峰突起”是什么样,试着用简笔画表现这一词语的意思。

  学生参与意识强烈,特别是有画画天赋的孩子,更是跃跃欲试。通过画一画,学生很快明白,大兴安岭的山的特点。这样,既理解了词义又体会了文章用词的准确、恰当。

  在成语教学中采用简笔画这种教学手段,使学生在语言文字训练中,被形象美所吸引,审美注意力高度集中,形象思维就会随之活跃而得到发展,为儿童的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架设了桥梁,放缓了坡度,有利于全面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思维水平,成语积累也能顺理成章水到渠成。

  四、讲析成语,形式多样,强化运用

  为了加强学生对成语的理解表达和运用,还设计了每次语文课的前五分钟时间由学生讲一则成语故事。成语自选,可以是书上的也可以是课外的,表演方式自定,但成语的出处、典故、意义、用法必须表现明白。

  开始,学生只是机械地进行讲解——说故事内容及成语的含义。逐渐,一些学生能够加上相应的动作或自己的语言比较灵活地讲解。后来,在老师的启发下,学生充分发挥创造力,以多种形式进行讲析。如:⑴哑剧型。学生走上讲台,手里拿着几根竹条,不动声色地把三根长竹条、两根短竹条放在讲桌上,他说他的哑剧表演完了,请同学猜猜这个成语,同学们边笑边响亮说出“三长两短”。“画饼充饥”、“鹤立鸡群”也采用哑剧表现方式,气氛有动有静,效果别具一格。⑵绘画型。利用课间休息在黑板上画了一条龙,但没有眼睛。上课了,她说:“不点眼睛,点了龙就会飞掉!”学生大笑,她却严肃地说:“传说梁代张僧繇在金陵安乐寺壁上画了四条龙,不点眼睛,说点了就会飞掉,听到的人不相信,偏教他画上。刚点了两条,就雷电大发,震破墙壁,两条龙乘云上天,只剩下没有点眼睛的两条”。她问:这个成语是什么?当然,学生很快答出“画龙点睛”。然后她讲了该成语的意义、用法。她很好施展了自己的绘画才能,并博得了同学的掌声。“画虎类犬”也采用了这种方式。⑶新编型。“信誓旦旦”这个成语是由《诗经》中的《氓》演化而来,学生在讲这个成语时,将“氓”的故事加以改编,加入现代成分,语言诙谐幽默,收到了很好的艺术效果。

  成语是中华文化的微缩景观,在成语方面还有很多需要进一步挖掘的地方,通过学习成语,让学生深刻地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铁杵成针,水滴石穿,不在于力量有多么强大,而是要有不舍昼夜的精神。因此,只要坚持不懈、目标专一并且讲究一定的方法,就能做好成语教学工作。

扫一扫分享本页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北京市教育委员会”

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