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语言文字办公室 > 语文生活

2014年“两会”,您最关心的语文话题

时间:2014-03-10         来源:北京市语言文字办公室
分享:

  2014年3月3日,全国“两会”开幕。两会是倾听13亿人心声的时刻,也是观察中国发展的窗口。人们期待两会代表、委员把握时代脉搏,反映人民心声。今年有5000多名代表和委员参会,就社会广为关注的话题提出议案提案。其中,语言文字、语文教育等语文话题也是代表、委员们热议的话题之一。随着两会代表、委员议案提案的陆续发布,本报在两会期间开展“语文两会”活动,请读者、网友参与两会语文话题讨论,为语文教育和语言文字工作建言献策。本报综合了真语文网、微博、论坛、来稿、媒体报道等各渠道的呼声,整理出当下备受关注的语文话题,与大家一同思考,一同为语文教育发展和语言文字工作而努力。

  真语文呼声高

  自2013年底以来,各地陆续推出高考语文改革政策,高考语文改革成为大家最关心的热点话题之一。北京大学教授漆永祥建议,高考改革方案出台后,落实这一方案首要的是加紧找到方向,“这是非常细节的事,比如作文,应当鼓励学生写小、写实、写新”。真语文系列活动顾问、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周宏建议:“高考语文不应该只是增加分值,而应该在考试内容上做符合语文特点的改变。”

  在评价之外,语文课堂也成了热点话题,北京市曙光小学的陈辉老师说:“我最关心的是教研活动中,是不是还会对多媒体的使用继续做出要求?现在,电子白板进入课堂了,虽然方便了教学,但实际上并不是语文课上的必要工具,不应该强制要求使用。”

  同时,国学教育日益受到关注。语文出版社社长王旭明曾连续发微博呼吁加强国学教育,提高母语教育水平,传承中华优秀文化,这一呼吁得到了众多网友的响应。河北大学教授韩田鹿说:“国学经典是我国智慧的集大成者,在传统经典中,能学到文学、哲学、历史、逻辑等太多太多的知识,要用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熏陶孩子,使他们变得聪慧、礼仪、仁爱、守信、博学。”

  此外,大学语文教育也引发不少议论。北京大学教授陈跃红表示:“大学本科教育的改革,已经增加了许多有价值的通识课、大类平台课,应该动员其他课程尤其是人文学科和社会学科,一起来解决母语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一起来改变学生的文章写得不好、对母语缺乏兴趣等现状。”

  在这些呼声中,真语文得到了很多专家学者和教师教研员的支持。真语文系列活动总顾问、湖南师范大学教授周庆元说:“我希望真语文的理念能够得到教育系统更多的肯定和支持,真正进入学校,进入课堂。”山东枣庄教师韩涛希望,真语文教研活动能走到他所在的地区,让更多师生感受真语文的风采。

  汉字书写受重视

  在语言文字工作中,汉字书写能力这一话题备受重视。中国硬笔书法协会副秘书长刘旭光提倡多开展书写比赛:“比赛是一种很好的形式,可以推动汉字书写教育,让学生和老师写好字、写规范字。”书法家王文祥提出建议说:“很多图书,特别是适合孩子看的书,可以出版手写体的,请一些书法家或者字写得好的人来写,之后影印出版,孩子看着亲切,喜欢的还会去模仿,这对提升孩子书写能力无疑有正面作用。”四川成都磨子桥小学分校校长杨国兰则希望教育系统、书法协会等机构能为书法教育提供师资帮助,“帮我们培训一些字写得好的老师,这是学校现在最缺的”。

  此外,民族语保护、外文译写、网络语言等话题也引起热议。针对一些民族语言濒危的现象,中国民族语言学会会长孙宏开表示,中国有声资源数据库的建设是非常有力的保护措施,希望资源库能够扩充容量,更全面地吸纳民族语资源。新疆乌鲁木齐少数民族语教师阿措说:“这些年来,新疆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实施双语教学,普通话和民族语并行,这是保护传承语言的好措施。”

  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副局长兼总编辑黄友义建议,外语中文译写和使用的规范过程不能一刀切,要分重点、分步骤进行。网络语言的广泛使用日益受到关注。网友“韩胄糖罐”在微博上说:“网络语言毕竟不能取代正规的书面语,中小学生正处于语言习惯的形成时期,应当以书面文体为主要练习对象,使用网络语言也应以养成规范的书写习惯为前提。”

  语言产业成新关注点

  在建言中,不少专家学者、语言文字工作者对语言产业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北京市语委办主任贺宏志介绍,我国是语言资源大国、语言消费大国,当前语言产业的发展得到了国家大力支持,但仍处于探索时期。在北大方正集团张建国看来,知识产权保护是当务之急,“拿计算机字体来说,字体是汉字的风格,就像汉字的衣服,方正的各款计算机字库都是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开发出来的,具有像软件和美术作品一样的著作权,应当立法予以明确保护”。

  黄凯就职于一家教育咨询公司,他希望语言培训行业能有一套相对权威的评价标准出台。随着“汉语热”不断升温,汉语培训机构越来越多,无论是汉语教师还是学习汉语者都需要一个相对权威的评价标准,避免市场鱼龙混杂、学习者盲目选择。

  山东菏泽的公务员蔡红瑞表达了对语言能力培训的需求。他表示:“在当前,语言能力越来越受到重视,不少工作岗位都对员工的语言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要能说、会写、擅表达。但是,社会上正规的语言能力培训机构还比较稀缺,希望有志之士能够在这个领域开辟一片新天地,提升国民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来源:《语言文字报》2014年3月18日;记者 刘潇 左叶)

  唐瑾委员:规划国家语言产业发展

  近10年来,语言产业的发展及其重要性已引起全球性的广泛关注。为此,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民进湖北省委员会专职副主委唐瑾向大会提交了《关于制定国家语言产业发展战略规划建议》的提案。

  唐瑾认为,目前中国语言产业发展面临一个重大战略机遇期,迫切需要国家和政府相关部门高度重视,制定基于中国经济发展总体战略的语言产业战略规划。她表示,目前对发展语言产业的重要性认识不够,表现在:以汉语教育培训传播等为主打的汉语产业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与推动;推动中国汉语教材走出去亟待加速;汉语言文字的现代信息化处理技术虽有重大突破,但与之相匹配的技术并不完善;各种支持语言服务的技术产业发展滞后。

  唐瑾建议,尽快制定基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战略的语言产业发展规划纲要;建立和完善国家有关语言产业发展的知识产权和语言技术的法律法规;设立国家语言产业发展与管理机构;利用语言教育培训传播、语言翻译、语言出版三大优势语言产业带动整体语言产业发展;将语言学研究和语言技术研究与加快发展语言产业相结合;加强语言基业建设。(来源:中国经济网)

  周明伟委员:

  要重视对少数民族语言和文化的学习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外文局局长周明伟在政协小组会上提出,要想做好少数民族工作,应该重视少数民族语言、文化的学习。

  在3月4日的小组发言中,周明伟在谈到时下大家关心的少数民族问题时说,为了做美国人的工作、做日本人的工作、做欧洲人的工作,我们可以花很多的时间学习他们的语言。但是回过头来看,我们有多少做少数民族工作的人在学自己少数民族的语言?就这个意义上来说,要融入到少数民族群众中去,能够真正起到沟通的作用,懂他们的语言是非常重要的条件。

  周明伟坦承,作为中国西藏文化保护与发展协会的常务理事,他经常有一种危机感和紧迫感,因为语言的关系,自己对西藏文化的博大精深还没有足够的了解。由己及人,他举例说,“我们有志于到西藏工作的同志,如果开口说不了藏语,很难想象怎么能深入地融入进去。”

  周明伟认为,要做好少数民族工作,首先应该动员有志于从事少数民族工作的人学习少数民族语言和文化。“这同我们弘扬汉族文化、中国主流文化是没有矛盾、冲突的,恰恰是我们多彩文化得以长期延续、丰富的一个重要条件”。

  当记者会后提问如何做好涉疆、涉藏宣传报道工作时,周明伟委员说,新疆和西藏地区具有非常深厚和久远的历史文化背景,生活在那里的各个民族在整个的中国历史长河中留下了很多非常独特的痕迹,发挥了独特的作用,是中华丰富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任何从事涉疆、涉藏宣传的新闻工作者,都应该了解并掌握新疆、西藏地区基本的文化、宗教、历史知识,包括了解他们的语言,这样才能深入地了解、感知西藏、新疆文化,及其与整个祖国文化的关联。只有了解他们民族的文化,包括他们宗教的一些特点,才能了解到他们在民族的交融和祖国统一当中遇到的特别的问题。

  “我们要做好涉疆涉藏的报道,维护好祖国的统一,揭露批判国内外的分裂势力,如果不了解他们的语言,不了解他们的文化,不了解历史上的一些原因,就很难做好。”周明伟委员说。(来源:《今日中国》杂志社;记者 李五洲)

  祁德川委员:

  建议制定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法

  驻滇全国政协委员祁德川曾在此前召开的全国两会上提交过关于抢救濒危语言的提案,今年他再次把关注点放在了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上。

  “由于部分民族语言(方言)得不到有效的抢救和保护,特别是一些人口较少、无文字的民族语言正面临消亡的危险。”祁德川说,他希望国家通过立法保护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尽快制定《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法》。

  云南少数民族语言濒危、衰变现象突出

  “有的是一个老人去世了,一种民族文化就消失了。文化消失,民族也就没了。应尽快、及时、实质性地加以保护,如果再不保护,就来不及了。”祁德川今年通过广泛调查研究,收集各方意见后,对之前的提案进行了补充、整理后,再一次提交。

  祁德川表示,在云南省,分布于文山州马关县南涝、仁和、夹寒箐、小坝子和金厂等乡镇的拉基语,除金厂镇200多人会讲外,其他都已丧失;分布于德宏州盈江县姐冒乡的仙岛语,只有2个村子共16户、76人会说了;阿昌语,内部分陇川、芒市和梁河等3个方言,陇川、芒市两个方言目前还算稳定,但梁河方言已大面积发生语言转用,30岁以下青年人普遍只能听懂,15岁以下的孩子有些连听都已经困难。

  祁德川表示,语言衰变在一些人口较多的民族中也局部存在,如彝族为云南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但在昭通、曲靖等杂散居地区,使用彝语的人已经不多。又如纳西族,在古城中小学生中,仅有30%的学生能讲纳西语。此外,其语言结构也发生了许多变化,语音、词汇、语法等都有了不少强势语种的成分。

  事实说明,云南少数民族语言濒危、衰变的现象已较为突出。

  设立少数民族语言文化抢救和保护基金

  祁德川说:“多年来,有关民族语言的政策法规,只有《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作出原则性规定,具体的实施办法和条例一直没有出台,导致民族语言文化工作长期缺乏具有可操作性的政策法规指导,随意性较大,缺乏必要的经费保障,民族文字的规范、使用和发展面临困难。”

  为此他建议,国家尽快制定出台《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法》,把保护、抢救、传承少数民族语言文化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少数民族语言文化的保护。同时设立少数民族语言文化抢救和保护基金,在少数民族地区坚定不移地开展民汉双语教学工作,在民族地区特别是民族自治地方扩大少数民族语言广播电视,各地建立少数民族“语言文化博物馆”。(来源:《云南信息报》)

  苏士澍委员:

  网络语言盛行,写字正面临前所未有危机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苏士澍在大会发言时表示,在中国,写字正面临着一场前所未有的危机,人们对汉字书写的依赖度急剧下降,建议落实教育部《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将每年9月的第一周设定为中国书法周,尽快建立国家级书法学院。

  苏士澍说,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不曾中断的古老文明,其文化成就灿若星辰、浩如烟海。汉字是中华文化的基因,是中国精神的凝练,是中华文明传承的载体。最近,央视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收视率爆红,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为什么?就是因为它拨动了中华儿女心里的文化之弦,唱和了中华文明的心理需求。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手机、互联网的普及,人们的学习和交流方式都发生了巨变,对汉字书写的依赖度急剧下降,网络语言盛行,不规范使用汉字和“提笔忘字”现象越来越多……在中国,写字正面临着一场前所未有的危机。

  汉字的结构特点和表音表意功能,很大程度上反映着中国人的文化伦理、道德规范和观念习俗。如果不明白汉字中蕴含的深意,不仅仅是对文字的掌握有所欠缺,更重要的是对传统文化和传统道德传承的缺失。一字一世界,一笔一精神。书写是对文字最高的崇拜,汉字也特别依赖于它的母语文化情感。书写愈多,我们对于文字乃至文化的敬畏喜乐之心则愈浓;书写愈少,我们对于文字乃至文化的认同亲密之情则愈淡。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淡漠对国民的心理、情感、价值取向都有不利影响。

  学好汉字、写好汉字,是关系到民族自尊、民族自信、民族凝聚力乃至文化安全的大事,必须要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引起重视!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紧握汉字书写之笔,重兴汉字书写之风,展现汉字书写之美,是中华传统文化传承之需要,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之必然。

  多年来,全国政协特别是书画界委员一直致力于推动青少年书法进课堂工作。让青少年从小接触书法、亲近书法,并不是要培养多少书法家,而是令传统文化在青少年心中播下无形的种子、扎下牢固的根,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怀。正所谓“字如其人”、“心正笔正”,书法是综合性的素质教育,对青少年启智育德、培心健体、提高审美、磨练意志都有着莫大的助益。令人欣慰的是,教育部于去年2月发布了《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使书法教育工作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为使书法教育进一步健康有序地推进,苏士澍建议:

  一是切实落实《纲要》,解决好师资、教材等问题。从当前全国普遍情况来看,硬笔书法教育开展较好,软笔书法教育各省、地区之间差距较大,很多学校尚未开设。书法教师缺少职称序列和编制,专业化不够,教材混乱。据粗略统计,专职教师只占不足1%,有的省份统计95%以上都为语文教师兼任。建议明确书法课和教师准入的标准化要求,加强专业师资队伍培养和学科建设。在师范类院校增设书法专业,在文科专业中增设书法课程,充分利用网络等现代化手段改进教学。

  二是尽快建立国家级书法学院。我国书法爱好者以千万计,但在办学方面却远落后于美术等艺术门类,至今没有一所专业的书法学院,以致专业人才的培养途径不畅,专业水平难以提高。

  三是将每年9月的第一周设定为中国书法周。利用开学之初在中小学和公务员、军人队伍,乃至全社会开展书法教育活动,加大文博系统对民众普及汉字教育和书法艺术教育的职能,营造全民书法的良好氛围。国家出台鼓励政策,加强对汉字书法、笔墨纸砚等相关产业的开发和扶持力度。

  愈是全球化,汉字书写愈显其珍;愈是科技进步,汉字书写愈彰其贵。我们必须从现在做起,从你我做起,更从娃娃抓起,写好中国字,做好中国人。(来源:中国网;记者 陈训迪)

  黄德宽委员:语言文字关乎国家安全

  “作为一名研究汉语言文字的政协委员,理应为国家安全语言战略建言献策。”安徽大学党委书记黄德宽委员日前说,语言文字不像军事装备那样对国家安全有直接作用,但有一种潜在的、长远的、基础性的影响。

  “语言文字工作与国家政治、经济、军事安全密切相关,早已引起了很多国家的重视。2006年,时任美国总统布什亲自主导制定‘国家安全语言计划’;英国成立了‘国家语言指导小组’,出台‘国家语言战略’;欧盟、法国、澳大利亚、日本等国也都制订了各自的语言战略。”黄德宽坦言,相比之下,我国语言文字工作很滞后,缺乏战略层级的语言安全战略规划。

  两会期间,高考英语改革是教育界委员讨论的热点。“青少年通过学英语增进了对西方文化的了解,但是如果把英语学习强调到不适当的程度,使它成为学生升学乃至就业的硬性要求,母语的教育就会受到强大冲击。”黄德宽指出,目前英语教育的负面影响已经凸显,长此以往,对我国文化传承和国家文化安全必然会产生重大影响。

  公共外语教育只提供英语,外语教育单一化也是影响我国语言能力提升的重要原因。“目前,我国外语教育语种数量有限,语言学人才结构不合理,质量不高,这导致中华文化走出去、对外经济交流、军事交流等方面,都受制于语言能力。”黄德宽说,这与我国所担负的责任和面临的任务不相匹配。

  “语言科学还是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础。我国语言研究和语言科技水平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较大,语言文字信息处理的一些关键性技术主要掌握在外国人手里,这将会影响我国信息化进程和国家信息安全。”黄德宽不无担忧地说。

  “在全球化、信息化背景下,语言的战略价值日益凸显,我们不能不高度重视语言文字工作。”在教育界别联组讨论和接受各类媒体采访时,黄德宽都呼吁,将国家语言文字安全问题纳入国家 安全委员会工作安排之中;提升国家语委层级,并重新确定其职能;加强语言科学和语言科技研究,建立高水平语言学智库;高度重视母语教育,统筹安排外语教育。(来源:《光明日报》2014年3月9日;记者 龚亮)

  黄德宽委员:增强国家语言能力

  在今年两会上,黄德宽委员提出了一个在普通人看来很新鲜的话题:从国家安全战略高度加强我国语言文字工作。语言文字和国家安全能有多大关系?目前,我国所能开设的外语不到60种,且英语之外的外语人才数量极为有限;而美国则能开设276种外语,法国国立东方语言文化学院能提供93种外语,俄罗斯圣彼得堡大学能开设124种外语。

  黄德宽说,这说明我国国家语言能力严重不足,一方面,我国外语资源严重不足,许多语种人才缺乏,难以适应国际事务发展和国家安全需要;另一方面,我国外语教育严重单一化、片面化,英语一统天下,造成外语教育巨大的资源浪费。

  而从母语教育来说,近几十年来,汉语汉字的教育受到英语传播的强大冲击,母语教育被严重弱化,青少年语文素养严重下降,西方文化和价值观对青少年的影响日益显现,直接影响到我国文化的传承和国家文化安全。

  黄德宽还介绍了一个细节,“就连汉字输入这样的技术,我们都没能占据优势,外国掌控了技术市场的90%,每年仅向国外支付手机用汉字输入法专利费就超过100亿元。”语言研究和语言科技水平的滞后,无法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信息化的需求。

  黄德宽说,语言文字安全总体上可以纳入文化安全。他建议,将国家语言文字安全问题纳入国家安全委员会工作的统一安排之中,从我国当前和长远的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安全着眼,适时启动制定国家语言安全战略计划并推动实施。重新确定国家语委的职能,明确国家语委在国家语言战略中所担负的职责并调整其构成。并加强语言科技研究,在语言信息化、网络安全等方面,培养更多的具有语言学知识和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大力扶持和推广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语言科技产品。(来源:《人民政协报》 2014年3月9日;记者 杜军玲)

扫一扫分享本页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北京市教育委员会”

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