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事教育工作20年了,有成功,也有失败;有收获,但是也有困惑。每一届高一,看着整整齐齐坐在教室里的同学们稚嫩的脸庞,对新的学习环境充满好奇的眼神,经常会有这样的一种冲动,希望在座的每一位同学都能成才。可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认认真真准备的课堂中看到有些同学不守纪律,自我放弃,有些同学,老师已经强调好几遍的知识点他任然出错,面对这种情况,家长急,老师急,唯独学习的主角--学生不着急。
家长着急就批评学生,吐槽老师,往往会引发其他家长的共鸣,博得一片喝彩声;老师急,无处诉说,往往把怨气撒在课堂上,最终收获一地鸡毛,没好果子吃。而学生呢?正处于青春叛逆期,同时受到家长和老师两方面的批评指责,情绪无处发泄,往往因为一点小事就可以引爆。因此,如何才能把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调动起来,让他们把更多的精力自觉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带着这样的疑惑,我来到了北京八中跟岗学习。在跟岗学习中,我了解到了北京八中以下几点:
一、北京八中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
北京八中以“着眼于未来,着力于素质培养,志向高远,素质全面,根底扎实,特长明显的一代新人”为方针,80年代中期,学校就制定了八中学生素质教育大纲,是引领素质教育的先锋。学生是一个个鲜明的个体,每个同学有不同的性格,不同的需求,八中宽阔的操场,足球场,12片羽毛球场地以及篮球场,让喜爱运动的学生有了奔驰的舞台;金帆艺术团和金鹏科技团让喜爱文体艺术和科技的学生有了发挥的舞台;走廊上的各种实验器材和孔明锁,鲁班锁让爱动脑的同学有了他们的快乐天地。每日午饭后的时光,随处可见遨游在自己喜欢的领域中的学生,脸上带着自信的微笑。
二、课堂上学生思维活跃,能学以致用。
我跟岗的高二、八班和高二、十三班的学生课堂参与度高,积极的参与讨论,大胆的提出自己的观点。以“羧酸”知识的学习为例,当焦老师提出羧酸的结构式后,马上就有同学提出他对羧酸化学性质的看法,他认为,羧酸在化学反应中容易断裂氧氢键,碳氧单键和碳氧双键以及烃基与羧基之间的碳碳键,同时阐述自己的理由是,前三个均为极性键,在有机反应中容易断裂,后者虽然为非极性键,但羧基碳原子与电负性很强的氧原子相连,导致烃基与羧基之间的碳碳键不再是纯粹的极性键了,所以,在化学反应过程中,也容易断裂。学生能把结构化学的知识迁移到有机化学来应用,是非常不错的,这也是我们化学知识网络构建中很重要的一环—知识的迁移应用。焦老师游刃有余的对他们的观点进行了肯定与指正,并解释了错误的原因在哪里。同时分别举例具体的反应来验证之前的推理,使学生对羧酸的性质有了一个全面的理解,同时熟悉了化学反应的原理,那么方程式的书写也就顺理成章了。其实,很多时候学生还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但焦老师都能很好的为学生解答。以前有人说你要给学生一杯水,那么老师就得有一缸水,我觉得放到现在已经不适用了,现在社会对老师的要求更高了,老师得有一条河的水,甚至一条江的水更好,就要求我们老师也得不断的学习。所谓“我自盛开,蝴蝶自来”,当老师用丰富的知识来引导学生,征服学生就会自然而然的把学生转变成我想学,我要学,而不是要我学。
三、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不仅体现在课堂上,还体现在课余时间。
每一次上课后,都有一大堆的学生围绕在老师的身边,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让老师帮忙答疑解惑,要不是下一节课快开始了,老师别想走下讲台,走出教室。午休时间也有学生围着老师讲解知识点。学生有疑问请教老师,对每一位老师来说都是开心的,并不会因为学生耽搁了自己的休息时间而烦躁,因为这充分说明学生自己在主动的学习和思考。
四、北京八中的老师课前准备充分,课后作业批阅细致。
课前认真把握课堂内容的重难点,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学生已有的知识能否解决这些问题,学生在分析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挑选恰好的习题来辅助学生的学习,他们的课后作业设计分为两组,A组和B组,A组的作业偏重于课堂基础知识的落实,B组的作业与高考题型接轨,让学生在巩固基础知识的同时,不忘知识的迁移应用。课后作业批改方面,批阅细致,极个别同学面批面改。老师做事落到实处,细致入微,赢得了同学们的尊敬。
五、五天的跟岗学习,使我从实践中对课堂有了新的目标。
在北京教育学院的集中学习,使我的观念得到了更新,使我从理论上丰富了课堂知识。在学习中,汤丰林老师做了“教师学习:时代挑战与自我提升”的专题讲座,讲述了教师的时代挑战与自我提升。特别提到了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对我们教师提出的期待:教师要做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要做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要做学生创新思维的引路人,要做学生奉献祖国的引路人。做好的引路人,我准备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客观的认识我们教育的主体—-学生,直面几个现实问题。
学生天生素质不一样,学习每个学科的悟性和理解力都不一样,成绩自然就不一样,有的学生天生逻辑思维强,那么他学理科就轻而易举;有的学生可能天生语言能力强,那他学语文,英语等学科就轻松。我现在的班级有一位女同学,语言能力强,逻辑思维较差,很努力的学理科,但是成绩提高不大;稍稍努力,他的语文就可以考班级第一。作为教师的我们,不得不面对学生在某些方面天生能力差距的问题,所以教师需要做的是继续扬其长,尽力补齐短。
学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学生的兴趣爱好是不同的,我们不能要求每一位学生都喜欢自己教的学科。
每个学生的性格不同,说话的语气语调都不同,老师只要努力去做让学生喜欢的老师类型就好,不要指望所有的学生都喜欢你。
家庭教育对学生的影响是永恒的,其教育效果和力量不是学校和老师能比的,只有将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相融合,才能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只有客观全面的认识了学生,我们才能更好地引领学生。
二、自我提升
在知识大爆炸和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必须不断地学习,不断提高。阅读有关教育的报刊杂志和互联网,学习最新的教育基本理论,教科研基本知识,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了解教育的最新成就和发展趋势以及课改的方向,用最新的理念来指导平时的教学工作,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才能在课堂教学中触动和感染学生的心灵,才有可能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乐其学”,才能更好地做好学生的引路人。
自我提升不仅是教师专业知识水平的提升,还有课堂教学的提升。21世纪,我们培养的应该是具备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学生。怎么来实现这一目标,北京教育学院的陈晓波博士在她的专题讲座中给我们介绍了科学的方法和具体的案例。在以后的教学中,努力把陈老师介绍的方法应用到日常的教学中,为培养新型的适应21世纪挑战的学生添砖加瓦。
在培养学生的同时,我们还不能忽略了学生健康自我成长。特别是老师批评学生时,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批评学生时,老师首先要让自己冷静下来,把自己的心态放平,把心中的怒火压一压,用缓和的语气向学生讲道理,做到以理服人。老师批评学生时还要拿捏好语言的适度,过重的语言,往往会因伤害学生的自尊心而将小事扩大化。老师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学生还是能听到心里去的,教育本就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的过程。
实践了北京先进的课堂教学,聆听了专家精彩的讲座,使我备受鼓舞,启发很大。但是“纸上得来终觉浅,须知此事要躬行”,在以后的教育教学中从实际入手慢慢的去应用它,把这些先进的思想和方法融入课堂,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扫一扫分享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