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听,请说话(10s)
抱歉,没听清,请再说一遍吧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等十七部门《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的二十条措施》政策解读

日期:2025-01-03      来源:北京市教育委员会
分享:
  • 相关政策: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等十七部门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的二十条措施》的通知      

  • 1.《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的二十条措施》制定背景是什么?

    党的二十大首次把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统筹安排。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体学习时指出要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在全国教育大会上进一步强调,要统筹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一体推进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教育部等十八部门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的意见》,着力破解现阶段中小学科学教育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推动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北京市需要结合实际,进一步明确工作举措,协同各部门系统推进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

    2.《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的二十条措施》制定的主要考虑是什么?

    一是坚持知行合一,激发兴趣。坚持学以致用、理实交融,强化做中学、用中学、创中学。渗透科学思想、方法、思维等科学素养,浸润人文社会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科学兴趣和科学精神,厚植家国情怀。

    二是坚持集成创新,汇聚合力。统筹推进科学教育与集团化办学改革、青少年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等重点工作。推动健全大中小学贯通、家校社协同的科学教育工作机制。

    三是坚持贯通融合,内外联动。注重学段纵向贯通、学科横向衔接、课内课后双向发力。基于集团化办学育人新载体,推进集团内课程、教学、师资、教研等优质科学教育要素加速流动重组。

    四是坚持面向人人,重在全纳。强化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协同。统筹提升全体学生科学素养将优质科学教育资源向薄弱地区和学校倾斜。

    3.《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的二十条措施》的主要目标是什么?

    坚持大科学教育观,强化科技教育与人文教育协同,立足北京教育、科技、人才资源聚集的优势,结合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建设目标,强化统筹、协同推进,力争实现全员科学素养提升、科学家潜质培养、协同育人统一战线和家国情怀培育四大目标。

    4.《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的二十条措施》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一是聚焦面向全体,实施学校科学教育提质行动。基于集团化办学育人新载体,一体化设计集团学校科学类课程、课后服务和课外实践活动。强化实验教学,推广启发式、探究式教学,建设“STEM”教育示范课程。

    二是聚焦衔接贯通,实施创新人才发现培育行动。升级青少年创新学院,建立市、区、校三级培养体系,形成灵活弹性的学习成长环境。鼓励高校、科研院所建设中小学科学教育研究中心、智库等共同体。

    三是聚焦素养提升,实施科学教师队伍能力提升行动。要求各学校设立科学副校长,设立1名科技辅导员、结对 1 所科普机构,每所小学至少有1名具有理工类硕士学位的科学教师。加强培养培育科学教育名师。

    四是聚焦知行合一,实施社会大课堂实践行动。引导社会单位建设科学教育基地,鼓励引进优质科学教育资源参与课后服务。坚持 “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渠道。

    五是聚焦融合汇聚,实施科学教育资源集成行动。推进人工智能赋能科学教育。推动有条件的高校、科研院所等设立“科学教育开放日”等项目。引导竞赛活动与科学教育、综合实践活动相融合,面向全体学生培养科学兴趣和特长。

    六是聚焦协同推进,实施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行动。在北京教科院建设中小学科学教育研究指导中心。坚持“一区一特色、一校一品牌”,打造100个科学教育特色品牌。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中小学科学教育的良好氛围。

     


    扫一扫分享本页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北京市教育委员会”

    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