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北京市语言文字工作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及中央全会关于语言文字工作的精神,着力落实《国家中长期语言文字事业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和本市实施意见,积极响应《世界语言大会苏州共识》,注重提升广大青少年学生语言文化素养和全社会语言规范意识,以语言文化建设理念扎实推进各项工作,较好地完成了年度工作任务。
一、法制建设
1.成功举办了《北京市实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若干规定》颁布十周年纪念活动暨“第二届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北京市选拔赛”,并融入校园情景剧展演、漫画诗配画作品展示等形式,以此纪念《北京市实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若干规定》施行十周年。全市共3万余名同学参加了学校初赛、区县预赛。北京市第十二中学参赛队以决赛第一名的成绩进入全国决赛。
2.承办国家语委《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实施细则》立法调研北京地区座谈会。根据国家语委要求,组织了市和区县语言文字工作、城管执法、工商行政管理、市政市容管理、公园管理部门以及街道办事处等相关单位的代表参加。
3.与教育督导室联合研究制定了中小学语言文字工作纳入素质教育综合督导评价的工作方案。
二、宣传教育工作
1.举办高校和市级机关公务员语言文字规范标准和语言文化建设培训班,近200人参加培训学习。
2.圆满举办了为期12天的西藏语言文字工作干部培训班,西藏自治区语委系统32名干部参加了培训学习。
3.围绕“说好普通话,圆梦你我他”主题,组织“第十七届推广普通话宣传周”活动。编印发放北京语言文字工作地图、推普主题宣传画等宣传材料10余万份。面向有关行业系统、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单位,设计、制作发放语言文化建设标牌等宣传品3万余份。发挥了很好的宣传教育作用,受到市民群众和行业工作人员的欢迎。
4.结合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组织全市小学生成语文化知识和才艺竞赛活动,通过考查成语知识、规范书写成语、讲述成语故事、诵读经典诗文等环节,评选出团体特等奖1名、一等奖2名、二等奖3名、三等奖10名以及4个方面的单项奖次。西城区代表队获得团体特等奖。
5.《语文导报——语言文字工作专刊》发挥了很好的工作宣传、成果交流作用。
6.务实开展7所基层联系点学校的调研、指导和支持工作。
三、示范创建工作
1.赴6个区县开展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创建工作调研,认定第八批北京市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30所。
2.开展“书法家进校园”活动,加强指导规范汉字书写教育特色校推广工作。
四、语言文字测试工作
1.进一步推动高校学生和机关公务员的普通话水平测试,全年完成8万余人次测试任务,创历史新高。制定免费政策,加强了师范生普通话水平测前培训,促进提升师范生普通话口语表达水平。
2.扩大汉字应用水平测试试点规模,测试量近1.7万人。
3.以“北京市语言文字测试中心”成立五周年为契机,成功举办“12省市语言文字水平测试工作学术研讨会”,加强了与兄弟省市的工作交流和相互学习借鉴。
4.加强队伍建设。建立普通话培训测试专家团队,第一批由20名经验丰富、教学和研究能力较强的国家级普通话水平测试员组成,为师范专业学生测前培训等工作提供了师资保障。组建第一批20人的视导员团队,启动测试视导工作,加强了语言文字测试工作的指导、监管和服务。举办第12期普通话水平测试员资格考核培训班。新增对外经贸大学语言文字测试分中心。
5.出版《新编普通话水平测试应试指南》,促进了测前培训的针对性和指导质量的提高。
五、应用科研工作
1.完成“中国语言资源有声数据库北京库”国家语委的项目验收,北京库是继江苏库之后全国第二个完成建库工作的省级语言资源有声数据库。推进北京语言文化资源数据库建设,协调文化文物部门、地方史志编纂部门联合开展了北京语言文化资源普查。
2.指导完成《语言产业界定及其在经济结构中的地位研究》《城镇化背景下的语言文化建设研究》《行业语言服务系统研究》《海外华人普通话培训测试研究》《首都语言生活状况调研》等研究项目。
3.加强研究团队和学科建设。批准成立北京华文学院汉语文化传播研究中心作为市语委研究基地。支持北京语言大学论证建立“语言政策与语言规划”二级学科。
4.支持、指导北京语言文化建设促进会研制若干行业语言文化建设标准。
六、信息化建设
1.巩固“北京语言文字网”“北京语言文字测试网”和各区县语言文字网站建设成果。
2.指导和督促《基于社会经济统计的北京语言产业数据库》《面向基础教育和社会公众的通用规范汉字听说读写辅助训练系统(第一期)》的开发研制。
扫一扫分享本页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北京市教育委员会”
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