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5月22日上午,由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北京市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主办,中国传媒大学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承办的第二届“诵读中国”经典诵读大赛北京市初赛诵读知识系列讲座正式开讲。第一讲由教育部语用司原司长、国家督学、国家语委咨询委员、教育部关工委常务副主任、中国语言文学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姚喜双教授主讲。
中国传媒大学副校长兼基地主任段鹏教授致辞说,语言文字是信息传播最为重要的载体和手段。中国传媒大学历来十分重视与国家语委的合作并大力开展语言文字和优秀文化传承、推广等相关的工作。多年来,中国传媒大学深入实施中华经典诵读工程,打造了一系列经典诵读特色活动,比如“齐越朗诵艺术节”,初步搭建起了覆盖全球的普通话培训测试体系和海外华语传播实践教学体系,建成了中华共同语经典诵读样本资源库。去年11月,中国传媒大学正式被批准为“媒体融合与传播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的依托单位。国家重点实验室是国家组织开展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聚集和培养优秀科技人才、开展高水平学术交流、具备先进科研装备的重要科技创新基地,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传媒大学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将与“媒体融合与传播国家重点实验室”在工作机制、团队建设、资源整合等形成良性互动,着重研究如何利用智能融媒体并借助这一平台来推广并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助力基地相关工作和活动的开展,打造品牌活动和标志性成果,提升国家语言文字传承推广的影响力和美誉度。学校非常感谢北京市教委、北京市语委的信任和支持,努力把经典诵读大赛北京市初赛各项工作做好、办好这次大赛。
姚喜双教授围绕《朗诵艺术》主题,以问题为导向,从经典诵读大赛的意义、如何做好朗诵的准备、如何选择好作品、如何诵读好作品等几个方面进行详细讲解。同时,他根据自己多年的朗诵及评审经验指出,感情不真挚是朗诵效果欠佳的主要问题。他说情感是朗诵所需的第一因素,朗诵者需要从生活出发,多观察生活、体悟生活,并结合时代,从中获得感情、心境上的积淀,让自身在朗诵时能有着丰富的情感及饱满的状态,要有把声音献给祖国的使命感,用生命去朗诵。他以毛主席诗词《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七律二首·送瘟神》、胡绳的《想和做》和王蒙的《青春万岁·序诗》为例,亲自示范了如何调动情感,让自己燃烧起来,用生命朗诵的状态、感染力和魅力。
姚喜双教授说,对朗诵稿件分析不足也是导致朗诵效果欠佳的问题。他结合具体稿件,通过与听讲者的现场互动,针对存在的问题耐心、深入地讲解备稿、诵读的要点,帮助他们提高朗诵水平。他对听讲者提出的问题进行了准确、细致地解答,参加讲座的人员表示受益匪浅,既让他们感受到了朗诵的魅力,又对朗诵技巧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中国传媒大学副校长兼基地主任段鹏教授致辞
姚喜双教授现场讲解朗诵知识
根据疫情防控工作的要求,本次讲座通过腾讯会议直播进行,有近800人参加活动,北京市教委语言文字工作处(市语委办)负责人主持讲座。
扫一扫分享本页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北京市教育委员会”
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