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语言文字办公室 > 信息快递

北京市中小学生系列辩论赛预选赛举行

时间:2015-10-12         来源:北京市语言文字办公室
分享:

  北京市中小学生系列辩论赛预选赛举行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委员李奕对大赛进行点评

  

  10月9日,北京市中小学生系列辩论赛预选赛在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学、中关村中学和芳草地小学的24间教室,同时拉开了激战序幕。首场完全跨越学校边界随机组队,并由学生自设流程、自主学习、自我评价的辩论大赛,经过近3个月的紧张筹备,在24班中小学同学的见证下,创新开赛。近200名参赛选手中,约一半的同学通过对预选赛赛场成绩和平时小组学习过程的综合评价,正式进入初赛。
  北京市中小学生辩论赛是北京市教委和语委联合举办,以学生自主学习、自发探讨、自我评价为导向的创新型大赛,旨在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方向,进一步落实语文学科教学改进意见,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母语素养,探索面向学生个体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新模式。
  大赛赛程设置强调学生主体地位,注重学生实际获得。让学生从辩论比赛的组织、准备、展示过程中,获得新的知识储备、掌握初步的辩论技巧、适应团队合作模式、锻炼自我管理能力。 老师不设定大赛赛制,大赛的设计推进全程由三校学生自主决定,6位学生代表占到了组委会成员的2/3。从制定分组办法、主题学习流程、活动推进过程、危机防范办法、过程评价机制,到设定大赛制度和辩论环节,学生代表们深度参与并决定了大赛走向。
  大赛首次采用现场全员评分机制,由对方辩手、学生观众和点评嘉宾共同评选出优胜选手晋级。甚至连大赛的最终辩题,都是由参赛辩手自主提出、全体投票产生。
  大赛注重学生穿越年龄边界和校际边界,从广泛渠道、同伴获得教育资源。大赛要求孩子们走出校门,与不同学校、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的学生随机组队,共同完成赛前准备,探索主题式校际交流、跨年龄段交流对学生思维模式建立的促进作用。也就是说,不再是传统的倾全校师资打造几个校级辩论队的精英选拔,而是穿越学校边界,让更多的学生从更广泛的社会渠道和同伴学习中获得广义教育资源。
  大赛践行组织创新理念,建立学生自治组织和志愿者服务体系,包括以中学生代表为主体的组委会和校、班两级学生自治机构及宣传机构。以清华、北大、人大、中山大学辩论协会为主体的专家志愿者审核团队,和以四所高校资深辩手为主体的电话答疑教练团队。中学生自治,大学生陪伴成长,教师关注引导,大赛践行组织创新理念,探索在基础教育领域学生自治的可行性。
  组赛过程中,众多家长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和关注。能感受到,社会公众对口语能力的重要性有着深刻的认识和切身的感受。本次大赛走出了探索性的第一步,在唤起社会对口语表达能力和母语素养的重视的同时,也期望在这个开放的公众平台上,汇聚更多的想法、建议和资源。
  大战序幕已开,竞争激烈程度将持续升级。年内还将进行12场初赛、6场复赛和3场决赛,电视大赛也将随后启动。
扫描分享

扫一扫分享本页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北京市教育委员会”

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