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北京教育督导 >  督导研究

督导案例 | 深入调查 帮助学校化解手机管理难题

时间:2024-08-15 来源:北京市教育委员会
分享:

  北京市西城区责任督学 崔锦峰

  2015年年底,我从中学党支部书记岗位退休后被聘为兼职督学并成为五所学校的挂牌责任督学。几年来,我经常到学校落实各项督导任务,熟悉了各学校的情况,同时和学校共同探讨和解决了一些问题,深感责任督学的责任和意义,收获了充实与快乐。

  【案例背景】

  2021年11月,教育部专门下发了《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工作的通知》,北京市教委也发布《北京市教育委员会转发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工作文件的通知》,西城区教委根据上级精神出台了《西城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工作方案》,要求进一步加强学生手机管理,防止沉迷网络和游戏,同时,也为保护学生视力,让学生在学校专心学习,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教育督导部门将学生的手机管理与作业管理、睡眠管理、读物管理、体质管理统列为“五项管理”,作为督导的重要内容,分别采取专项督导和常规督导的方式督促学校落实上级的要求,保护孩子们的身心健康,维护学校的教学秩序。

  【案例描述】

  随着信息电子产品的功能不断提升和普及,手机已经不仅是成人的生活与工作的工具,同时也进入青少年的学习和生活。很多家长出于孩子安全和联系方便的考虑给自己的孩子买了手机,学生带手机上学越来越成为普遍现象。有了手机固然方便,但是随之而来的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因为智能手机不仅可以联系家人,还可以上网,可以交友、玩游戏等,有的孩子自律能力差,甚至上课也沉湎于手机之中,给学生的学习和健康带来了不良影响。

  如何引导和解决学生带手机上学的问题?为了帮助学校解决学生手机管理问题,作为挂牌责任督学,我数次到所负责几所学校了解学校的手机管理情况,督促学校按照部、市、区的要求解决手机管理问题。首先我与学校一起调查了解学生带手机上学的动机和存在的问题。经过了解,各校情况主要集中于以下几点:

  1.中学生带手机上学已经成为普遍现象,占学生总数的90%以上,小学生中有少数学生带手机。

  2.学校是提出过要求尽量不要带手机的,学校有固定电话,有紧急事情可以联系家长,但是家长认为孩子有手机更为方便,带手机上学家长更放心,而学生则认为除了联系家长之外,带手机上学有面子、玩着方便。

  3.学校在手机管理上提出在校期间绝对不要玩手机,但是有些学生自律性差,约束不了自己,有的在课堂上玩手机,同学之间发信息,经常出现学习精力分散的现象。

  4.学生之间出现攀比,甚至出现丢失手机的情况,学校解决起来比较麻烦。

  解决学生带手机上学问题,已经成为学校管理、帮助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一项刻不容缓的重要任务。为落实上级精神,各校进行了反复调研和分析,根据本校的具体情况推出了一系列措施,主要为以下几项内容:

  第一,实施“手机携带申请和承诺制度”。学校理解家长为保障孩子安全、为孩子配手机的需求。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工作的通知》,为了维护良好的校园学习环境,避免手机不当使用给学生造成不利影响,明确要求原则上学生不得将个人手机带入校园。学校通过“致学生家长一封信”的方式,明确告知学生和家长,原则上不得将个人手机带入校园。同时,因手机已经成为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工具之一,学生确有将手机带入校园需求的,须经学生家长同意、书面提出申请,填写《学生申报带手机入校登记表》或者《手机携带申请和承诺书》,承诺遵守学校手机管理的相关规定,由学生及家长共同签字确认后上交。待批准后才可将手机带入校园,但进校后应将手机交各班班主任统一保管。

  第二,加强管理,将学生手机管理纳入班级日常管理。手机带入学校后,必须关闭手机并主动交由班主任统一管理,学生本人在校内严禁使用,如确须临时使用,应在老师的监督下使用,使用完毕立即交回。放学时取走手机,走出校园后再开机。如学生因有紧急或特殊事宜确实需要与家长取得联系,可使用年级办公室或学校传达室电话。同时,学校也特别要求任课教师应加强课堂教学和作业管理,在校期间不得用手机布置作业或要求学生利用手机完成作业。

  第三,疏堵结合,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手机使用习惯。学校德育部门、班主任及所有教师均有责任和义务,教育引导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科学、理性、适度地使用各类智能电子设备,提升文明使用网络的素养和自我管理能力。年级或班级可以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教育形式,加强心理疏导,让学生真正意识到过度使用手机的危害,自觉形成对管理措施的认同。在管理中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不断提高学生自我管理能力。

  第四,家校协同,形成家校共同遵守的合理使用手机新风尚。结合上级文件精神和要求,学校德育处下辖的学生发展指导中心适时以致家长一封信、学校公众号等形式做好面向家长的宣传、教育和解释工作,尽可能地争取家长的理解和支持。引导家长履行教育职责,在正确使用手机方面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榜样,加强对学生在家庭中使用手机的督促管理,形成教育合力。学校德育处也特别加强日常的督查,将手机管理纳入日常检查范围,将违规使用手机情况计入班级量化考核,确保各年级、班级把有关要求全面落实到位,共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除此之外,有的学校还提出了对于违反规定的学生的处理措施,如:一学期内,如果学生违反手机使用规定,除按常规评比要求扣分,第一次违反规定,班主任将情况告知家长,进行提醒;第二次违反规定,班主任将情况告知家长,学生校内暂停携带手机一个月;第三次违反规定,班主任将情况告知家长,该学期学生校内暂停携带手机,如新学期仍有需要携带,须重新申请。

  特别是各校都通过家长会、家长通知书等方式告知家长学校的规定,得到家长的理解和配合,提醒家长提前对学生进行手机携带和使用的教育,并配合学校管理。

  经过各学校细致的工作,学校手机管理措施得到了家长和学生的理解与支持,被学生使用手机问题所困扰的情况得到了彻底解决。现在,各校已经实现了手机规范管理,走进学校和教室,看到的是教室前设有手机放置袋或者手机存放箱,学生到校自觉将手机放到其中,不再被玩手机的欲望控制,无论是听课还是课间活动,已经看不到学生使用手机,听不到老师对学生玩手机分散学习精力的抱怨,课上课下校园内呈现出一派健康欢乐的景象。

  【案例反思】

  从学生使用手机引发的问题及解决得到以下思考:

  1.在信息科技高度发展的今天,手机已经由原来的奢侈用品成为生活必备用品,深入到千家万户、百姓之家,中小学生使用手机已经不是个别现象。手机的使用出现正负两方面效应,一方面手机可以密切家长与学生的联系,也可以使学生通过手机获得广泛的信息,增加学生获得知识的手段,扩大学生的视野;另一方面手机带来的学生沉溺游戏、虚拟交友、支付不慎等副效应不可忽视,必须引起教育部门的高度重视,并予以解决。

  2.既然使用手机的后果具有双重性,我们就不能单纯地采取封堵的方式解决问题,而是要采取疏导的方式,单纯地禁止使用手机于法无据,不仅学生会强烈抵触,也得不到家长的全力支持。

  3.治理学生使用手机问题应当从四个方面入手,一是要保证学生能够在校内出现特殊情况时与家长及时联系,校内设置固定电话或者学生必要时可以使用教师办公电话与家长联系,解决家长对学生安全的焦虑和后顾之忧。二是要保证学生在校的学习与活动丰富充实,教育学生正确对待手机使用,正确处理纷繁复杂的信息。学校可以用专题班校会等方式研讨沉迷手机的利弊,帮助学生自觉克服对手机的依赖。三是制定和落实相关规定,如尽量不带手机上学、带到学校的手机由班级集中保管、学生填写承诺书在校期间不得开机等。四是家校配合、共同治理。学校可以采取家长会和家长通知书的方式与家长达成共识,得到家长的理解和支持,家长参与手机管理制度的制定,使学校的措施与家长的意愿充分统一,实现家长、学生、学校三方共赢。


扫一扫分享本页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北京市教育委员会”

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