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不让我入家长群,您管不管?
北京市朝阳区责任督学 刘桂芳
【案例背景】
建立和实施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制度,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具体体现,是落实依法办学、推进教育治理现代化的一项重大举措。责任督学的姓名、照片、联系方式和督导事项会在督导学校门口的显著位置公示,这不仅增强了教育督导的开放性和透明度,也拉近了督学与群众的距离,密切了督学与群众的关系。作为责任督学接听督导热线电话,处里家长、学生等反映的问题与咨询,是督学的工作职责之一,也体现了督学的专业水平。
【案例描述】
一、事情经过
一位爸爸气愤地来电:一天早上,我接到了督导幼儿园一位幼儿的爸爸打来的电话。这位爸爸气愤地向我投诉:“班级老师不让我进入班级群,我看不到孩子在幼儿园的生活情况,我现在已经到幼儿园门口了,等待您的解决与答复!”听到家长情绪比较激动,我首先安抚了家长情绪,询问了原因。他告诉我,自己是离异家庭,孩子判给了妈妈抚养,但由于夫妻矛盾,妈妈在孩子入园时就嘱托班主任老师,不要让孩子爸爸来园接孩子、看孩子。孩子入园一个月后,爸爸来园找到老师,要求加老师微信,了解孩子在园的生活活动情况。老师由于谨记妈妈的嘱托,不敢答应爸爸的要求。爸爸知道后很气愤,这才拨通了我的电话。
二、解决步骤
接到电话,我首先耐心倾听,对他此时此刻的心情表示理解,安抚这位爸爸的情绪。同时告诉他我会尽快与幼儿园联系,充分了解情况,及时予以回复。
第一时间与园长电话沟通:我了解到园长也很无奈,很委屈。因为妈妈有言在先,担心一旦与爸爸建立联系,妈妈会对幼儿园的做法产生怀疑,引起家园矛盾。我向园长表达了对此事的看法:
从法律上来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四条规定,离婚后的父母子女关系,不因父母离婚而消除,离婚后,子女无论由父或者母直接抚养,仍是父母双方的子女。离婚后,父母对于子女仍有抚养、教育、保护的权利和义务。
从情感上来说,父亲对孩子的关心也是合情合理的,同时孩子的成长也需要父爱,夫妻之间的矛盾不能影响到孩子,以免对孩子的成长不利。
园长听到后,非常认同我的分析。于是,我进一步与园长探求解决方式,第一,幼儿园要换位思考,理解爸爸的心情,安抚爸爸的情绪;第二,要做通班主任工作,老师既要转变方式灵活处理,又要满足家长的合理需求;第三,要主动与妈妈沟通,从孩子成长的角度分析,转变妈妈的做法。
三、工作成效
爸爸的理解与释然:园长及时与爸爸进行了沟通。爸爸说:“知道妈妈对园里说了不让看孩子,但毕竟是自己儿子,很想念,想了解孩子的情况。到前妻家看孩子,妈妈总是故意躲着他或是直接不在家,根本看不到孩子。”听了这位爸爸的充分表达后,园长表示理解,并同意让爸爸加老师微信,把孩子的在园情况单独跟爸爸沟通,但考虑到孩子妈妈的感受,没有同意让爸爸进班级群的要求。爸爸听后,很高兴,表示不会给园里添麻烦,见到孩子照片,知道孩子情况就很满足了。
第二天我再次接到了爸爸电话,此时爸爸的状态与昨天截然相反。但我仍然放心不下,对于这个解决方式是否得到孩子妈妈的理解,我再次打电话询问园长。园长回复此事已征得了妈妈的同意。至此,事情得到了圆满解决。
【案例反思】
教育督导热线代表的是政府的声音,既要秉公处理,讲原则,讲政策,又要以人为本,讲民主,讲和谐,负责任,肯担当。督学接听教育督导热线,貌似简单,实则充满挑战。关于如何接听教育督导热线,我有以下几点思考。
一、秉持公心,做好协调员
督学有义务发挥好教育督导热线协调作用。要秉持公心,以人为本,机智应变,实事求是,灵活处理,关注善后。要妥善协调家园关系,向幼儿园反馈家长或社会的合理意见,向社会传递正能量,最大限度地化解家园矛盾,让家长更多更全面地了解幼儿园、理解幼儿园的做法。
二、态度亲和,力求消融摩擦
督学应真诚待人处事,灵活运用沟通技巧,以理服人,以情感人,尽力消除或减少家园间的摩擦。让公正、公平与亲和力融合浸润,促进家园间相互理解、相互尊重、合力共情。
三、专业处置,达成督导效果
督学在督导过程中必须发挥“导”的作用,不仅要判断找出关键问题,更要为幼儿园解决问题提供指导与帮助。作为一名督学,时常会接到类似的电话,我将处理和应对方式做了以下几点梳理和概括。
1.耐心倾听,了解事情经过及家长诉求。这是有效解决问题的前提与基础;只有清晰了家长的诉求,才有可能有效解决问题。
2.换位思考,共情、安抚、稳定家长情绪。
3.第一时间向幼儿园了解事情经过。以防忘记关键环节或细节,核实家长反映的问题是否真实。
4.分析与建议。综合分析、初步判断幼儿园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是否规范、合理。跳出投诉者和园方的矛盾关系,以第三方的视角,客观地进行分析判断,全面考虑问题及各方矛盾,指导幼儿园以最为适宜的方式解决家长反映的问题。
5.跟进解决效果。及时通过幼儿园的反馈或必要情况下的家长回访,了解家园矛盾的解决方式与解决效果。
作为督学,我们就是要俯下身去走访、去倾听、去协商,从根本上了解幼儿、园所、教师、家长的真实需要,做园所健康发展的“助推器”,拿出好点子,指出好路子,做一名称职的督学人。
扫一扫分享本页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北京市教育委员会”
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