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北京教育督导 >  督导研究

督导案例 | 真督实导,助力“减负提质”

时间:2024-05-15 来源:北京市教育委员会
分享:

  北京市平谷区责任督学  刘景满

  2022年至今,作为中桥小学的责任督学,深感督学工作责任重、要求高,做好督学工作意义重大。作为责任督学,要厘清责任,找准定位,融入校园,走近师生,联系家长,真正做到:督有方向,导有实效,实事求是,合理建议,减负增质,提升水平,为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保驾护航。

  【案例背景】

  为减轻学生负担,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进一步减轻学生作业负担、培训负担,提升课后服务水平。北京“双减”政策主要在两方面发力,一个是校内服务的提质增效,另一个是校外培训的有序规范。随着“双减”政策的落实,课后服务又一次成了当前的热点话题。减轻过重的作业负担、减少考试次数、减轻过重的校外培训负担等政策的解读和落实需要家校携手共同推进。我们学校需要加强课后服务质量,改变家长的观念,通过课后服务,科学、正确地引导孩子的健康成长。目前除课堂教学外,中小学生的课后服务供给已成为制约“双减”工作成效的决定性因素。作为责任督学,根据市区教育督导工作要求,我深入所包学校,通过校园巡查、查阅资料、访谈师生等多种方式,对学校工作进行了全面督导,确保了各项管理措施落地落实、见行见效,保障了学生身心健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真正急群众所急,解群众难题。

  【案例描述】

  一、发现问题

  我挂牌督导的学校为农村学校,师生总体人数较少,教学点地处偏远农村,现有教师14人,学生60多人。学生的父母多数务工务农,孩子大多数都是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家庭教育方法单一。家长对于孩子疏于管理。经常因为要去地里干农活就早早地把孩子送到学校门口。此外,因为离县城较远,学生接触艺术类、体育类的兴趣班非常少,和城里孩子相比,在艺术熏陶方面有很大差距。同时,走进班级时我还发现由于家长疏于管理和习惯的培养,学生的书包比较杂乱,书本普遍比较脏。

  二、整改过程

  在督学工作中,我按照督导要求,定期对所包学校开展督导检查,督促学校以生为本,结合本校的地域特点,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积极落实“双减”政策,办人民群众满意的教育。

  (一)深入校园巡查,协调课后服务安排

  每周我都会深入校园查看校园环境建设、学生课间活动等情况。在检查课后服务课程表后,我建议学校在同一年级、同一天尽量保证五大学科教师分别负责不同的班级,以便学科教师可以“走动起来”,进入各班进行解惑答疑和学法指导。同时,每天安排一名骨干教师作为各年级流动指导教师,负责统筹本年级教师的答疑辅导。

  “双减”之下,学生作业总量和时长减少了,负担减轻了,但对作业质量的要求更高了。在参加学校教研活动时,我明确提出三条建议:一是要严控作业总量。二是创新作业类型方式,提高作业设计质量,严禁布置重复性、惩罚性作业。三是结合学校开展的课后服务,指导学生基本在校内完成书面作业,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自我时间管理的能力。特别强调,严禁给家长布置或变相布置作业,严禁要求家长批改作业。

  (二)座谈走访家长,落实共同育人责任

  为了推进“双减”政策的落实,解读“双减”政策的相关精神,我同家长进行了多种形式的交流,如家访、座谈、电话交流等。了解学校是否留有家庭作业,学生是否参加课后延时服务,在家学习、锻炼、做家务以及睡眠时间等情况。向家长推送不同阶段学生的教育管理经验,提高家长监督和指导的科学性、有效性;明确“双减”背景下,家庭和学校之间更应该建起沟通的桥梁,促进家校形成教育合力,同时恪守家校协同育人的边界,各尽其责、各履其职。从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出发,学校会与家长一起为孩子营造一个健康宽松的学习和生活氛围,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目的。建议学校发挥家委会作用,定期召开成员会议,研究“双减”背景下家、校、社教育动态;依托家长学校、每学期  100%全员家访,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专题调查,加大对学校“双减”作业管理、课后服务和课堂教学提质增效等改革措施的宣传讲解,收集家长意见建议。

  (三)减负提质结合,提升学校育人水平

  随着国家“双减”政策进一步推进落实,学校不断优化教育服务,把“减负”与“提质”有机结合起来,切实提升学校育人水平。充分利用管理、人员、场地等现有资源优势,以学校音、体、美专职教师为主体,又选聘校外优秀专业人员组建高效的课后服务团队。除体育、音乐、美术和信息技术由校内专业教师辅导外,其余课程聘请校外专业培训学校教师进行辅导,全力打造特色课程,让课余生活变得丰富多彩。

  三、督导效果

  (一)对接区情,开展课前管理,确保家长送学无忧平谷区多数企事业单位均是早晨 8点前上班,务农人员  7点多就开始进行劳作。针对此问题,学校着力提升服务意识,坚持早晨学生随到随进,减少校门口聚集,缓解交通压力;实施个性化晨到管理,关键位置分时段专人看护,根据学生到校时间不同及兴趣爱好差异,自愿参加足球、篮球、跑步、跳绳、踢毽子等体育活动,帮助早到校的学生真正“动起来”“活起来”。

  (二)整合资源,提供课后服务,满足学生发展需求

  作为增强教育服务能力,解决家长急难愁盼、民生所需的有力举措,实施课后服务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提高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的重要工程。学校一是坚持“两优”供给,即坚持将优质师资和优秀课程填充到课后服务板块中,以菜单式课后服务项目为载体,开展有价值、有品位、可选择、有收获的课后服务。二是细化服务环节,学校统一制定并下发“答疑辅导简案”模板,指导教师统筹辅导内容、完善辅导环节、优化辅导方法;积极调整学校管理模式和优质师资配置,开展走班制答疑、分层式辅导、精细化学科拓展,进一步提升课后服务辅导实效。

  (三)结合实际,挖掘各种资源,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学校遵循教育规律,组织开展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个性成长的形式灵活、内容丰富的活动,包括做作业、培优补差、自主阅读、体育锻炼、艺术等共 4大类  10多种社团活动。课后服务从体育、劳动、科技、阅读、走动课程及自主学习课程几方面入手,挖掘校内外资源,丰富课后服务课程设置,尽最大努力向“菜单式”服务靠拢。每周星期一、三、五开设基础性服务课程,教师对学习上有困难学生进行单独辅导与答疑,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星期二、四开设特色服务课程,根据学生年龄、兴趣爱好开设体育、音乐、美术、书法、舞蹈等特色课程。学生每学期都可以参加一至两个特色课程,在六年内至少能学到六方面专业技能,有效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自课后服务开展以来,教师投入最饱满的热情,不再仅仅关注学生的分数,而是让教育有温度,让孩子们用心用情去感受快乐,收获自信。

  【案例反思】

  一、作业布置精细化

  我在督导中发现,教师布置的作业总量减少了,但质量有待提高。在作业方面,要细化分为基础作业、弹性作业和开放性作业三方面,同时注意作业的合作性。如字、词句训练,基础的预习、复习、错题整理等,这些是基础作业,每人必须完成。弹性作业,主要是每日的亲子共读和课外资料的搜集、整理及拓展内容。学生可根据自己情况多读或少读,搜集内容可多可少。再如周六、日的作业可以是开放的,社会实践类型的。

  二、课后服务多样化

  目前,课后服务工作还存在局限性,可以加强合作办学,拓宽课后服务合作内容。一是引进优质教育资源,输入校依托输出校引进培训资源,通过开展同研、同训、同测、同考等校际交流活动提升品质。二是建立联合培养机制,选送部分优秀师资到名校深造跟岗学习。三是发挥行业主管部门资源优势。如文旅局在传统文化教育、美育教育等方面,体育局在特色体育教育方面,团区委在发挥志愿者队伍作用方面向前一步走进校园或向学生免费开放,不断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和家庭期望。

  三、家校共育一体化

  家庭是学生成长的温馨港湾,学校是学生成才的引路人。进一步明确家校育人责任,密切家校沟通,创新协同方式,推进协同育人共同体建设。加大对《家庭教育促进法》的宣传力度。区政府相关部门应结合我区家庭教育实际情况和需求,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办好家长学校或网上家庭教育指导平台,推动社区家庭教育指导中心对家长学校进行专业指导、培训和家庭教育服务,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育人观、成才观,精准分析学生发展需求,理性确定孩子成长预期,努力形成减负共识,为学生成长营造良好环境。共同打造“职能部门+社区+学校+家庭+社会组织”五位一体的家庭教育模式,提升家庭教育整体水平。


扫一扫分享本页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北京市教育委员会”

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