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北京教育督导 >  督导研究

督导案例 | 一个群众来电引起的思考

时间:2023-11-24 来源:北京市教育委员会
分享:

一个群众来电引起的思考

富  军

  2021年我被聘为丰台区责任督学以来,我深深感悟到督学所肩负的推动幼儿园“规范办园行为,不断提升办园质量”“办人民满意的幼儿园”的重任,因此,作为督学我更要勇于担当起“懂教育、会监督、善指导、服好务”的督导使命。

  【案例背景】

  作为一名督学,我不仅要依照《中小学幼儿园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办法》做好经常性督导和专项督导工作,而且还要认真接听群众、家长来电来访,对群众、家长反映的问题,做到耐心倾听、真诚帮助,尽可能解决群众、家长的困难和问题,更好地服务家长、服务社会。

  【案例描述】

  2020年10月的一个晚上,急促的电话铃声打破了屋里的沉寂。电话里一位年轻男士非常气愤地反映说,某某幼儿园的保安对他的态度非常恶劣,还出口骂人,跟保安讲道理,保安不仅不听还扬言要砸他的车!因此才打了幼儿园门口公示的电话进行投诉。

  听了家长义愤填膺的“控诉”,我耐心地安抚道:“幼儿园保安骂人和扬言砸您的车这件事肯定是保安做得不对。您先别生气,我在这里替幼儿园和那位保安给您道个歉。我会和园里进行沟通,加强对保安的批评教育。”

  在我的安抚下,这位家长的情绪渐渐平静了一些。我又耐心地询问缘由,那位家长便把事情的前因后果说了一遍。原来这位男士是本小区的业主,由于这个小区是个老旧小区,小区车位一直非常紧张,又加上小区外的停车位收费较高,所以大家都是挤地方停车。今天晚上因为回家晚找不到停车位,便把车停到幼儿园大门口,并再三跟保安表示,一定会在第二天早上就把车开走,不会影响幼儿正常入园,但是幼儿园保安依旧不允许,还扬言要砸车。针对群众的投诉,我耐心地解释道:“为了保证幼儿的安全,幼儿园门口周围  50米内禁止停放机动车,这是有相关法规规定的。幼儿园保安不让您在幼儿园门口停车,这也是在履行他的职责,所以也希望您能够理解。当然保安对您的态度肯定是不对的,这也是幼儿园今后要加强的地方。”听了我的解释,这位男士也表示说:“其实,我也非常能够理解。就是今天太晚了,实在不方便再把车挪走,明天早上六点前肯定会把车开走,以后也不会再把车停在幼儿园门口了。”听了这位男士的回复,我也肯定地回答道:“谢谢您对幼儿园工作的支持!我一定会把您反映的情况反馈给幼儿园园长。我相信幼儿园保安一定不会恶意砸您的车的。”

  挂断电话后,我详细梳理了一下这个投诉的要点,认为这是一件可大可小的事情,处理得当,矛盾解决;处理不当,矛盾激化,甚至可能造成不良影响。因此,我立即与幼儿园园长进行沟通,向其描述了小区居民反映的情况,明确要求其核实该事,并晓之以利害:幼儿园保安作为幼儿园员工中的一份子,在与家长、社区居民交往接触时,代表的是幼儿园的形象,他的言行举止直接影响着幼儿园的声誉,因此加强保安队伍的素质教育也是师德教育的一部分,是幼儿园更好服务家长、服务幼儿的一项工作举措。另外,我还建议幼儿园在幼儿离园后要及时将门口的防撞柱竖起,这样既可以对幼儿园起到很好的安全防护作用,而且还可避免因停车问题与业主发生矛盾。

  一小时后,幼儿园园长告诉我,幼儿园已经和小区居民进行了全面沟通,并针对保安人员的恶劣态度向小区居民道了歉,保证幼儿园保安绝不会去损坏居民的车辆。该居民对幼儿园的答复表示谅解与理解。另外,幼儿园已经对当事保安人员进行了批评教育。今后幼儿园一定会加强对保安人员的礼貌教育和师德教育,不断提升保安人员的综合素质,激励其在把好幼儿园大门的同时争做幼儿园的文明先锋。

  【案例反思】

  1.耐心倾听,做好群众、家长情绪的减压器

  在接听群众来电中,常常会出现家长、群众气急败坏地申诉幼儿园各方面的情况,而针对师德师风、幼儿园与小区业主之间的矛盾等情况时,督学不能一推了事或者掺杂其他情绪简单处理问题,而是要做到适时“降温”,多倾听、询问,了解详情和细节,分析家长诉求中的要点、心理期望和解决问题的重点,多角度、全方位做好与家长、群众的沟通,因势利导处理问题。

  2.熟知法律法规、政策文件,拥有更多“话语权”

  督导工作的政策性、专业性很强,涉及的面也比较广泛,督学要加强自身专业化学习,对各项法律法规、政策、文件要熟记于心。这样才能更好地为开展督导工作奠定基础,拥有更多的“话语权”,并能针对发现的问题快速做出正确判断,提出合理化建议,同时还可以对家长、幼儿园进行法律法规的宣传和有关政策解读,真正处理好投诉问题。

  3.重视整改问题,落实到位,形成良性循环

  督学不仅要发现问题,更要能指导幼儿园解决问题,落实到位,形成闭环式良性循环。因此,每次督导发现的问题,都要成为下次督导关注的重点问题,促进园所形成良性化常态,做到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为幼儿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扫一扫分享本页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北京市教育委员会”

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