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北京教育督导 >  督导研究

督导案例 | 路在脚下,不变的探索前行

时间:2022-10-15 来源:首都教育督导
分享:

  路在脚下,不变的探索前行

  北京市石景山区第五责任区责任督学曹艳玲

  热爱学校,热爱教育事业,热爱督导工作。2006年迈入北京市石景山区人民政府教育督导的门槛,从事督政督学直至退休。之后做兼职督学九年,其中责任督学五年,负责学校两所、幼儿园两所的挂牌督导工作。督学的使命感和责任心,始终鞭策我努力前行。

  【案例背景】

  立德树人,是学校永恒的教育使命。德育先导,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始终是学校坚持“三结合”教育的精髓。学校“三结合”教育历经多年,认真探索,与时俱进,一路走过春华秋实;具有光荣传统和发展优势,奠定了德育工作的扎实基础。当下,基于“十三五”规划收官、“十四五”筹划之年,如何力推学校育人特色再上新台阶,如何继续升级学校、家庭、社区以德育人的内涵发展问题,摆在书记校长、干部和教师们面前。

  【案例描述】

  学校大力落实《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有“完善的党组织领导下的校长负责、群团组织参与、家庭社会联动的德育工作机制”,“三结合”教育基础扎实,特色优势凸显。前一阶段,就如何在新的规划中继续提升这一办学特色的问题,责任督学共同参与了工作思路的研究:督导调研,梳理提升,拟制规划,明确创点。

  学校各部门行动起来,责任督学配合调研,访谈新老干部教师,搜集社区相关信息,了解到不少情况。于是大家热火朝天地回顾梳理了以往的经验。

  第一阶段是1980—1989年,始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委员会”,争取各方力量共同加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法制副校长、社区辅导站等德育成效突出。

  第二阶段是1990—1999年,开启“学校、家庭、社会教育一体化体制”实践,加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转向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工程,为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营造以健康的育人氛围为主旨的学校、家庭、社会环境。“校门敞开,家门打开、社区大开”“小手拉大手”,共育机制良性运转。

  第三阶段是2000—2009年,依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建设的若干意见》,构建21世纪大教育框架,开展现代学校制度和文化建设的教科研工作,探索“三结合”共育机制良性运转的新路径。发掘周边社会教育资源,举办家长学校,开辟德育基地,“社区、家庭、学校互动实践”的活动生动多彩。

  第四阶段是2010—2015年,坚持“教育学生学会做人”的大教育观,校内以启动内涵发展的创新行动为中心,开通网络平台,“强队伍、优课堂、建文化、创品牌”。家庭以现代与优秀传统家教相结合,开展亲子阅读、亲子运动、亲子文旅、家风家训等系列活动;社区和周边教育资源单位,加盟参与组织管理,提供红色中国、历史人文、科技劳动、社会安全等活动内容保障。

  第五阶段是2016—2019年,遵循《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该校打造“合力育人和谐互动”的系统工程,“三结合”教育呈现出整体优势,教授、老战士、道德模范、科学家,还有工程师、公务员、记者、医生、个体创业者等各行业的优秀家长,走进学校,走上讲坛。“德育大讲堂”“双休日亲子阅读”“线上家教”等,具有标志性的特色成果,受到学生、家长和社会好评,连续获得较高的美誉。

  识得东风面,行得江中船。学校德育工作一路前行,有探索,有成功;“三结合”教育有经验,有成果。正值“十四五”的筹划之年,新一届领导班子秣马厉兵,再度提升德育工作创新行动的基点和方略,悄然启动新的设计。

  其一,坚定立德树人,坚守特色建设。几十年来德育工作实践证实,“三结合”教育走的是一条有效实施素质教育的特色之路,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具有活力,才能不断提升办学特色。抓住最重心的德育,再构师生成长、家教共进、社会共育的“三结合”教育内涵;做实最基础的工作,补充完善协同育人的运行机制;聚焦课程课堂最核心的领域,变革教与学;弘扬“育人予爱”的最高境界,积淀学校育人文化。

  其二,完善“三结合”,优化制度机制。补充“三结合”教育委员会换届制度、委员遴选制度,整合工作机构,运行监督机制。发挥学校主导、落实家庭、社会教育责任行动,进一步形成“三结合”协调一致的育人合力。如学校“读书节”对接委员会艺术部,拟推出双休日课外阅读辅导、网络好书互换、阅评交流等活动。

  其三,坚持“三出发”,秉承“三贴近”。从培养小学生最基础的道德品质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出发、从最简单的行为习惯要求出发、从身边最近发生的大事小情出发,贴近学生实际、贴近家教和社区实际、贴近时代科技发展实际,完善制度、小中高学段衔接、课程课堂跨学科整合、社团活动等,形成校内三班级管理与学科教学并重的有机整体。

  其四,分解德育目标,细化各个领域。全员德育、校内外合力,明确学校德育目标,围绕“三结合”教育重点,包括爱国爱党懂法诚信,爱学习有知识会本领、爱科学用脑动手勤劳、爱校风行为礼仪养成、爱自己体育艺术健康、爱自然节约环保、爱社会助人为乐、爱家庭尊长扶幼等,创新内容和形式有机统一的特色品牌。各个领域依任务分解,制订计划、方案。

  其五,实践课改育人,课堂“四个体现”。合力育人,不仅是校、家、社会三方面力量协调培养学生,同时也创造了最适合教师的专业成长、提升的发展空间。铺就了教师队伍的成长路径,既会教书更会育人、既会课堂教学亦懂社会教育、既为教书匠又为教育家。将“三结合”教育优势逐步拓展深化到课程课堂教法改革中。教师们积极投入学科课程优化课堂的教学实践中,体现目标、体现内容、体现方法、体现收效,充分发挥课堂育人实施素质教育主阵地的作用。开发潜在课程优势、规范活动课程实施,形成比较系统的校本课程,构建教学文化。

  其六,升级“三结合”,打造新局面。“三结合”教育委员会参与学校乃至德育规划制订和实施,学校、家庭、社会共同打造全程育人、多元育人、协同育人的新局面。将语文、思品法制、音体美、科技劳动等学科,与社区委员和家长们的职业特长相结合,校内外活动课再做升级版。家长走上课堂讲台,教师走上社区讲台,学生受教多元文化,居民受益现代教育。做大家长学校建设,增设体育、心理健康教育咨询和辅导,扩大学生社会综合实践基地数量,开发共享网站、微博、微信平台等网络德育资源等。

  其七,管理上台阶,启动育人评价。学校特级教师工作室以自然科学为轴心旋转半径,引领各学科的教科研,运转两年卓见优绩。继续做强“一室二修”,旨在中青年教师专业研修与德育研修并肩成长,提升德育队伍现代教育理论和实践管理水平,不仅克服盲目性、随意性,还要增强德育工作的前瞻性、针对性、实效性。

  学校将完善各部门职能在内的育人评价指标体系,保障德育规划年度落实的计划性,以及实施的有效性;保驾“三结合”工作创新点,优化德育品牌。党政合力,实行“教学能手”“德育先进”“首席班主任”同评同奖的激励机制。将修订《家长手册》《社区“三结合”育人志愿者手册》,并参照区教育督导室对相关委办局实施素质教育任务分解评价要点,联手社区教育做出新的共建方案。

  在此,不一一赘述。

  【案例反思】

  创新是现代教育的本质特征,是现代学校特色办学的核心内涵。遵循贯彻党的十九大关于学校立德树人、德育为先的教育精神,深入落实《德育工作指南》《北京市关于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责任督学坚持与学校一起,不断提高德育工作水平,创新前行。在听取学校筹划“十四五”规划,一起探讨德育规划,一起研究梳理分析、做深做实“三结合”教育特色等工作中,也收获了颇多的感悟。

  第一,共同做调研,工作有抓手。作为责任督学,了解学校特色还不够,还需弄清来龙去脉、发展态势。共同调研是规划工作的基本抓手,与学校一起回顾“前因后果”,分析认识成果的意义价值,再学习中共中央、国务院到市区德育工作的系列文件精神,再明确德育发展规划和工作路径的方向,由此启发新的增长点、确定突破点。

  第二,梳理发展脉络,方知路在脚下。访谈座谈中,听着老校长、老教师、老社区干部对学校“三结合”教育辉煌的局面和中肯的建议,现任干部教师和居委会相关人员,颔首动容。回顾激发斗志,梳理唤起动意,规划理顺思路。这正是创新的思维品质和智慧的策源力。于是一经梳理总结,大家见仁见智,常常由规划设计“走板”到实施和未果预测层面,发力点、新创点、新举措全都涌了出来,那是宝贵的群策群力啊。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大家豁然开朗,信心满满,智慧满满。

  第三,后任接前任,忌改弦更张。求新改革,锐意进取。但切不可急于改变盲动否定,推倒重来,搬来主义。须依据教育发展规律,审视办学宗旨、路径的方向性、恰切性。打造办学特色不倒的优势,无不合乎学校自身发展的规律,不仅是经验成果,更有未来发展的基础和底蕴。秉持初心读懂规律,秉承优秀不断创新,方向正确持续发展。

  第四,通过教代会,这点不含糊。学校为“十四五”所做的总体发展规划和部门工作计划,再上教代会解读补充,通过岗位职责分解。心齐士旺,条条有基础、有底色、有主张,有突破点、创新点,有预设、有机制保障。其间社区和家长委员们特邀参加。

  按教育发展规律思考规划,按教育督导规律指导学校,才靠谱,才到位,才有价值,才有成效。做有实际意义的督导工作,大家都很爽。


扫一扫分享本页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北京市教育委员会”

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