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北京教育督导 >  督导研究

督导案例 | 校门口哭泣的孩子

时间:2022-08-26 来源:首都教育督导
分享:

校门口哭泣的孩子

北京市大兴区责任督学闫军

  六年的责任督学工作让我越来越深刻地意识到要努力深入基层,深入学校工作的第一线,在师生家长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去发现问题,在统筹协调中去助力学校解决问题。

  【案例背景】

  这个案例是我在2020年小学开学督导过程中发现的。良好的心理健康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基础,年轻的家长和教师们需要掌握更多的心理知识和沟通技巧,以更好地促进家校协作。

  【案例描述】

  这是秋季开学一年级入校的日子,我站在安定镇中心小学校门口和老师们一起迎接孩子们的到来。孩子们背着小书包在校门口排队等候进校,一张张充满稚气的小脸煞是可爱。忽然,在队尾我看到了一个正在哭泣的小姑娘,旁边是不断安慰她的母亲。新环境让个别孩子感到不适应也算是正常现象,我也没太放在心上。

  一周后,我再次来到这所小学,居然又看到那个小姑娘在哭,依然是妈妈哄、老师劝。这个现象引起了我的注意,我走上前向孩子妈妈询问怎么回事,她妈妈说:“孩子叫晓丹(化名),上学前一直住在姥姥家,幼儿园去得也马马虎虎,现在上小学了,接回自己身边,一开学孩子就不适应学校的新环境,一上学就哭,真不知道该怎么办。真是急死我了!”

  通过和晓丹同学的班主任以及学校相关领导沟通我发现,每年新生入学类似的情况都会发生,只是晓丹同学这种情况表现得比较突出。一年级新生在情绪、基本交往、注意力、基本生活技能等方面也会出现一些问题。幼小衔接的实践探索安定镇一直在做,但是依然缺乏系统性,针对个别特殊的案例还需要有进一步专业的指导。

  当时大兴区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关工委”)恰好面向家长开设了心理方面的公益课程。我找到安定镇中心小学的马静校长,把关工委的公益课程推荐给她,同时和她沟通能否将心理课程建设作为学校持续推进的课程进行。安定镇中心小学始终秉持“美的教育”,学生身心健康是追求美的基础和前提。马静校长通过校内调研觉得项目可行,在组织家长观看关工委公益课程之后,安定镇中心小学与北京市心启航公益服务中心签约,正式启动心理课程建设项目,晓丹和她的家长成为第一批受益者。通过心理专家的一对一沟通和辅导,晓丹已经克服了分离焦虑情绪,快乐地融入新班级的学习生活当中。

  目前,安定镇中心小学心理建设课程及心理健康辅导已经实现了所有校区、所有学生和家长全覆盖,预计每学年开展讲座、辅导、心理团体辅导等达110场次,课程资金投入超过10万元。

  【案例反思】

  第一,责任督学要保持一颗敏感的心。工作时间久了、工作多了,很容易让人产生职业倦怠。然而,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的工作对象是活泼可爱、独一无二的孩子们。他们的喜怒哀乐都应该是责任督学工作中需要用心感知的,教育的契机往往也蕴藏在这些喜怒哀乐当中。

  第二,责任督学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责任督学开展工作的过程也是发现问题的过程,然而,有些问题可能很棘手,有些学校领导或教师面对反馈的问题时可能比较焦虑。这就需要责任督学要保持良好积极的心态,用发展的眼光、以问题为引领帮助学校直面问题并解决问题。

  第三,责任督学要练好沟通协调的基本功。从上面提到的案例中可以看出,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涉及多方面,如校长、班主任、家长、学生、关工委、北京市心启航公益服务中心、镇财政、镇级主管领导等。关工委的公益课程要及时推送给有需要的家长、学校要开展调研、北京市心启航公益服务中心要和学生家长通力合作、项目推进需要主管部门的支持、需要镇级财政资金的投入,等等。所有的环节沟通到位、落实到位才能让项目落地,让学生和家长真正受益。


扫一扫分享本页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北京市教育委员会”

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