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北京教育督导 >  督导研究

督导案例 | 发挥特长,走进课堂发挥特长,走进课堂——指导教师如何引领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时间:2022-08-26 来源:首都教育督导
分享:

  发挥特长,走进课堂发挥特长,走进课堂——指导教师如何引领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原北京市昌平区教师进修学校教研员高秀敏

  我是一名教研员,2014年4月有幸成为一名督学,应该说这六年的督学工作,让我找到了新的放飞思想的天空,找到了新的精神驻足的驿站。

  【案例背景】

  课堂承载着全部的教育理想,课堂是学校教育的第一现场,是教育的主渠道。课堂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教育目标的实现。《中小学校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办法》明确规定责任督学可采取随机听课、查阅资料等方式进行经常性督导,履行监督、评价、指导等职能,因此,走进课堂是责任督学的一项重要督导工作。本学期在完成专项督导的前提下,发挥自己的特长,走进课堂便是我督导的又一个系列化的内容。

  所谓系列化是指从我成为督学之后,六年来我进行的一系列语文教学的指导,如:系列一,散文教学内容的选择;系列二,小说教学内容的选择;系列三,如何让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系列四,作文教学如何审题;系列五,如何多角色阅读文本;系列六,主题式(单元式)诗歌教学探究。在这六个系列中曾指导三位教师承担了区级研究课。

  【案例描述】

  2018年6月8日,本督导小组成员走进昌平区一所农村学校开展专项督导工作。本次督导,我听了一节语文课,课题是《散步》(本节课是系列三中的一节追踪课)。

  《散步》是当代作家莫怀戚于1985年创作的一篇散文。此文通过一次全家三辈四口人的散步的事件,引发了作者的一种对“生命的感慨”,抒发了一种交织在母子、父子、祖孙三代之间浓浓的亲情。此文内涵丰富,耐人寻味,使读者的心灵随着作者优美的文字,在亲情、人性、生命这三点构成的轨迹上进行了一次愉悦而高尚的美的旅行。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第一,学生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对文本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体验作者的思想感情;第二,培养学生概括文章内容和通过品味重点字词,进而理解祖孙三代的亲情以及责任,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以及人生哲理。

  教学过程是这样的:

  “请同学们针对文本内容,以及在预习中遇到的困惑提出有探究价值的问题。”

  教师将学生初次所提问题罗列在黑板上:

  1.这篇文章有多少个自然段?

  2.“戚”怎么读?

  3.课文中出现了几个主要人物?他们是什么关系?

  4.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是什么?

  5.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

  接着教师让学生思考:在同学们提出的问题中,哪些是有价值的问题,哪些是无价值的问题呢?

  教师提示:“不用思考或者自己借助工具书就能解决的问题称之为无价值的问题,比如文本的段落统计和读音问题。能体现文本重点、难点,从文章的表层出发但能引起我们思考的问题可以称之为有价值的问题。问题3是一个价值不大的问题,但是如果我们将第二问‘他们是什么关系’改为‘他们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这个问题就变成了有价值的问题。为什么这么说?因为我们想要知道一个人物的性格特点,必然要分析人物的语言、外貌、动作等,这种分析过程也就是问题的价值所在。”

  “同学们了解了什么是有价值的问题,请同学们继续阅读试着提出一些你认为有价值的问题。”

  教师将学生第二次所提问题罗列在黑板上:

  1.围绕“散步”写了一件什么事?

  2.散步的都有谁?他们各自的性格特点?

  3.怎样理解“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4.文中有哪些优美的语言?好在哪里?

  教师肯定这次学生提的问题很好,很有价值。并带着学生们对问题1、问题2进行交流。

  接着教师带领学生重点交流了问题3。

  教师首先让学生结合文本深入理解这句话的含义,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小组交流,重点交流“慢慢地,稳稳地”和“整个世界”在文中的内涵。

  学生由此体悟到:“慢慢地,稳稳地”写出了“我和妻子”都很小心,很慎重;对于一个家庭来说,“我和妻子”是家的主心骨,上面有风烛残年的母亲,下面是未成年的孩子,他们都需要照顾和关心,表现了中年人肩负着既要扶老又要携幼的人生责任。从深层的意思看,这里的“我和妻子”代表着中年人,“母亲”代表着过去,“儿子”代表着未来,所以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而言则象征着中年人肩负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历史责任。

  课后,我与任课老师做了交流:

  首先我肯定了这节课教学内容的选择非常好,这一教学内容的选择突破了传统教学对文本内容的解读,而是让学生通过理解什么是有价值的问题,之后尝试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从而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环节也非常清晰,应该说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达成度很好。

  接着我用探讨的语气与老师交流:

  1.这节课只探究了亲情和责任,教学设计是不是还可以从“生命”这个角度探究更有价值的问题?

  2.是不是可以从作者的角度探究?文本中的环境描写可有可无吗?

  于是我们一起设计了这样两个引起学生继续探究的问题:

  (1)作者为什么要描写环境?

  文中的景物描写着墨不多,却在轻描淡写中充满了浓郁的诗情画意和深刻的哲理,为常见的散步提供了一个美妙的背景。

  第一处对南方初春田野的描写,“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这段话通过初春秀色的描绘,表现了春天蓬勃的生机,暗示熬过了严冬的母亲将会获得新的活力。

  第二处描写母亲所望到的小路远处景物,“她的眼睛随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这句话描绘了充满诗情画意的田园风光,揭示了“小路有意思”的内涵,点明了走小路的原因,展现了母亲充分理解孙儿愿望的内心世界。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是一种对生活的酷爱,对生命的珍惜。

  (2)“我”背母亲,妻背儿子,只是一种责任吗?

  从表面上看,“我”害怕他们摔着,其实也就是对老的尊敬,对小的爱护。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的珍爱,生命就像一支永不熄灭的火炬一代一代往下传递。

  最后,就如何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给授课老师四点建议:从文章题目上启发学生提问题;从作者的写作意图上提问题;从自己是“文中人”的角度提问题;从文本插图中提问题。

  【案例反思】

  责任督学走进课堂听课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途径,听课后的交流可以引导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和研究,总结经验,发现不足,通过取长补短,相互交流,改进自己的教学,达到共同提高。

  朱熹曾说过:“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李政道教授也曾说:“求学问,先学问;只学答,不学问,非学问。”《新课标》也提倡把提问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还教学以本来面目,鼓励学生自由思考。

  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不仅可以培养学生保持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而且可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要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精心设计一系列有价值的问题,来落实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只有通过有价值的问题的解决,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广泛兴趣,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创造和追求真理的精神。

  应该说这节语文课让我感受到作为责任督学,首先要善于从细节中发现学校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其次推进督导创新,解决学校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要善于利用自己的专业优势,讲究方式方法,在和谐的氛围中引领学校发展。

  一节语文课,让我感受到了督学责任的重大,也让授课教师有了些许惊喜。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作为督学,感觉到自己要学习的东西还很多,要走的路还很长,必须在工作中不断地努力来提高能力、弥补不足,做好准备迎接新的挑战,在这里我想引戴望舒的一首诗,以激励自己:

  飞着,飞着,春夏秋冬,

  昼,夜,没有休止。

  华羽的乐园鸟,

  这是幸福的云游呢,

  还是永恒的苦役?

  这只乐园鸟,它生下来就是为了飞,晨昏不废,无须什么理由;是幸福的云游,也是永恒的苦役;是永恒的苦役,也是幸福的云游。


扫一扫分享本页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北京市教育委员会”

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