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头沟区初中学生思想道德发展测评报告分析
北京市门头沟区督导监测中心
朱风海
一、 测评目的
当前, 我国社会正处于一个大发展、 大变革、 大转型时期, 一方面, 市场 经济的快速发展, 带来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另一方面, 信息时代各 种文化思潮及意识形态的传播也带来人们思想观念的深刻变化。青少年学生是 我国社会中的一个特殊群体, 年龄小可塑性强, 思想道德观念的变化也更显著。对初中学生进行测评, 旨在全面、 深入地了解门头沟区初中学生的思想道德发 展状况, 为区教委的德育决策和管理提供科学、 客观的依据, 从而推动初中学 校的德育工作发展。
二、 测评对象
本次测评对象选取了新桥路中学、 王平中学、 三家店铁路中学、 妙峰山民 族学校、 首师大附中永定分校初一至初二 749 名学生, 测评范围覆盖了城镇、 农 村初中学校。回收有效问卷 749 份, 有效回收率为 100%。
三、 测评维度
本次测评共有五个大维度, 包括世界与国家维度、 社会维度、 群体维度、 个人维度、 虚拟道德维度。在五个大维度下还设立了若干二级维度。具体维度如下: 人道主义、 和平与国家意识、 民族情感和对热点问题关注 度; 文化认同; 资源与环境意识; 公共卫生; 公共秩序; 对社区、 对班级、 对 同伴、 对家人、 对邻里、 对学习的态度; 热爱生命; 价值观; 公民人格; 虚拟 世界中的自律与节制、 守法、 自强等。
四、 测评的方法、 工具
根据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的 《 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 的意见》 《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 (试行) 》 《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 总体方案》 《关于加快和扩大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的意见》 等文件内容, 以首 都师范大学研制的 《北京市中小学生思想道德发展测评指标体系》 为脚本, 结合在督导过程中发现的一些问题及实际情况编制了以初中学生认识能力、 接 受能力、 身心发展为适用范围的问卷。本次学生测评主要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 进行, 由责任督学到场发放问卷, 现场指导, 问卷当场回收, 保证了问卷的回 收率和学生答题的有效性。数据分析采用了 SPSS 11. 0 的社会科学统计分析 软件。
五、 测评的结果及分析
(一) 初中学生思想道德测评结果专项分析
1. 世界与国家
在世界与国家维度中涉及了人道主义、 和平与国家意识、 民族情感等问 题, 共九个测评点, 从图 1 可以看出, 选项 “中国人受到外国人欺负时我感到 气愤” 比较符合、 完全符合两项合计达到了 84. 6%; “唱国歌时我时常不带感 情” 完全不符合达到了 88. 3%, 可以看出: 学生有强烈的爱国情感, 乐于维 护国家形象。
2. 社会
在社会维度中包括了 “文化认同、 权利观念、 权利和义务、 公共秩序” 等 二级维度。
(1) 文化认同。文化认同维度涉及了三个测评点, 从图 2 可以看出, 在 “我尊重少数民族文化” “我觉得了解其他国家文化是必要的” 选项中认为比较 符合、 完全符合合计分别占到了 86. 6%、 61. 7%, 可见, 中学生的中华民族文化 认同感比较高, 同时也具备了一定的国际文化视野。
(2) 公德意识。在公德意识维度中涉及了 22 个测评点, 分别测评了学生的 资源与环境意识、 助困意识、 文明意识、 公共秩序等。从表 1 可以看出: “外出 用餐一般都使用一次性筷子” 完全符合占到了 32. 4%, 特别是疫情防控常态化 背景下, 学生疫情防控的意识还有待提高; “我会把废弃物扔在地上” 完全符合 占到了 46. 2%、 “见到同学随地吐痰时我会劝告” 完全符合只占 22. 3%, 说明学生的资源与环境意识比较差, 在助残 (49. 5%)、 参加公益活动 (60. 5%)、 公 共秩序 (69%) 等方面表现较好。
3. 群体
群体维度中包括了学生在学校与同学、 老师之间, 在家庭与父母之间, 在 社区与邻里之间尊重、 孝敬、 理解、 文明、 合作等 13 项测评内容。从表 2 可以 看出: 学生有较强的集体荣誉感, 服从集体意见; 尊重老师, 认真完成老师交 给的任务; 懂得关心长辈、 父母, 但不愿承担家务, 很少与邻里交往, 不能主 动和邻居打招呼、 问好, 也不能与家中来访客人打招呼。可以得出: 在学校群 体关系比较融洽, 在家庭与社区中群体关系比较淡漠。
4. 个人
在个人维度中包括 “热爱生命、 文明形象、 学业道德、 创新、 竞争意识、 学业能力、 纪律观念” 7 项内容 16 个测试点。从表 3 可以看出: 72. 8%的学生不注意锻炼身体、 4%的学生有吸烟现象; 11. 8%的学生抄袭作业、14. 1%的学生考试作弊; 学生的民主意识、法律意识、创新意识淡薄。可以得出: 学生生命健康意识、创新能力较低, 学业道德较差。
5. 虚拟道德
在虚拟道德维度中有四个测试点, 从图 3 可以看出: 78. 5%的学生对网络中的不文明用语不反感, 75. 5%的学生不是用网络学习新知识, 少数学生有浏 览黄色网站的经历。由于网络具有虚拟性、 隐蔽性等特征, 言行不直接受道德 和法制的约束, 很多青少年容易形成自由放荡、言不符实、 崇尚虚无的品性, 在网上迷失自我, 随心所欲, 导致道德观念弱化。可以得出: 学生网络道德 较低。
(二) 建议与对策
1. 加强国际视野与国际理解教育
国际理解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对青少年进行国际理解教 育, 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国际理解教育是德育重要的内容。爱家、爱集体、爱 城市、爱祖国、 爱世界逐步扩大、 逐步深化、逐步理性化。初中学生应该了解 别国的文化和世界上的大事情, 用“和而不同”的理念来对待人类文明发展, 助力青少年价值观的形成。习近平总书记说, 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更重要 的是让学生借鉴其他文明的成功经验, 不断吸纳、 融合其他文化系统的优良成 分, 形成从全人类利益、 全球观点出发考虑问题, 理解国际社会, 关心和宽容 异国文化的国际精神, 即培养学生的国际理解的态度。让学生了解国际知识, 掌握国际理解的技能, 从而逐步具备国际理解的态度, 这应是我们进行国际理 解教育的主要目标和内容。从测评的结果看, 我们建议: 在初中进行国际理解 教育应该从以下 12 种基本价值观开始, “和平 尊敬; 仁爱 宽容; 幸福 责 任; 合作 谦虚; 诚实 简朴; 自由 团结”。
2. 加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教育
从测评的结果看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教育有待加强,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 是 人民的精神家园。文化自信是更基本、 更深层、 更持久的力量。民族文化是一 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 只有加强民族文化的教育, 才能树立起国 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形成对振兴中华文明历史责任的认同与使命意识。应加强学校民族文化的教育力度, 要通过学校课堂教育、 校园文化氛围, 以及 教师家长的言传身教, 使广大青少年理解和承继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精髓, 让中华民族文化的精神在一代代人身上发扬光大。要结合时代主题、 爱国情怀、 创新精神、 思维方式、 高尚人格来进行教育, 使传统文化教育更容易被理解和 接受。在加强民族文化教育的同时还应该加强文化认同教育。民族文化认同实际 上应该被理解为民族文化认异。认同就是不断地认识自己、 发现自己, 进而坚 守自己; 同时, 认同也是不断地认识别人、 发现别人, 进而吸纳别人。因此, 在融入多元文化的潮流中, 如果没有认同追求, 就有可能消退自己, 甚至丧失 自己, 同时不能学习别人, 也就不能丰富自己、 发展自己。
3. 加强环境道德教育
随着人类面临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 人们逐步认识到加强环境道德建设的 重要性, 而学校理应肩负起环境道德教育的重任。而学生资源与环境意识、 环 境道德淡漠, 就要求教育工作者必须强化 “天人合一” 思想, 树立 “绿水青山 就是金山银山” 的理念。《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 明确提出: 社会公德是全体公民在社会交往和公 共生活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 涵盖了人与人、 人与社会、 人与自然之间的关 系。这不仅反映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道德建设的客观实际和规律, 也体现了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青少年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和希望, 加强 生态环境道德教育特别是提高青少年的生态环境道德修养, 是新世纪公民道德 建设的要求, 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客观要求。学校是环境道德教育的重 要场所, 学校生活对于学生的环境道德品质的提升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学校 应将环境道德教育努力回归学生生活, 要关注学生的现实生活, 回归学生的 “生活世界”, 突出学生的主体体验, 并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 使环境道德 教育成为一项全面持续的终身教育。
4. 加强青少年社会实践
从测评结论我们发现学生与邻里、 父母等关系冷淡, 这虽有社会问题, 但 更主要的是学校教育问题, 学生整天封闭在校园内, 缺少交往、 实践的机会, 所以不知道如何与人沟通交往。 江泽民同志曾指出: “不能整天把青少年禁锢在 书本上和屋子里, 要让他们参加一些社会实践, 打开他们的视野, 增长他们的 社会经验。” 我们建议: 学校不仅要立足校内, 而且要遵循教育社区化的趋势, 充分利用双休日、 节假日占领和开发社会大课堂, 开展 “三走进” 活动。即在 活动中走进家庭, 让学生走亲访友, 请亲朋道历史传说、 讲俗语格言、 唱民谣 小调, 拉近学生与家庭的距离, 建立起真挚的亲情; 在活动中走进社会 (村 庄), 访民情看发展, 搞服务重活动, 培养乐观向上、 热情奋发的态度; 在活动 中走进大自然, 看风景抒情感, 做游戏添情趣, 充实双休日、 节假日学生的生 活, 促进学生良好的情感、 态度及人生观的形成。
5. 加强网络道德教育
互联网的发展是一把双刃剑, 必须引起学校的重视, 要加强网络文明、 网 络道德教育。《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 明确提出 “要引导网络机构和广大网民 增强网络道德意识, 共同建设网络文明”。道德往往要在宣传教育过程中才能内 化为人们的自觉行为, 网络道德也不例外。关注、 宣传网络道德, 是当前大众 媒体和学校德育的重要任务。青少年思想尚未成熟, 辨识是非能力差, 必须加强对青少年的网络道德教 育, 强化青少年的自我意识, 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价值观和世界观, 自 觉遵守互联网道德规范, 自觉抵制不良网络信息的侵蚀, 在充分认识网络的基 础上引导青少年文明、 科学上网, 不受网络垃圾思想、 不良信息的污染, 讲公 德讲文明, 做一个自重、 自律、 自觉抵御 “污染” 的网络使用者。
扫一扫分享本页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北京市教育委员会”
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