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支援合作处 > 学员的感悟

《走进中小学课堂》心得体会

发布时间:2013-06-16    来源:对口支援与区域合作处
分享:
  2013年5月27日,有幸聆听了由张金成校长的"万类霜天竞自由---让我们共同走进课堂"精彩生动的讲座,受益匪浅。让我们明白教育的最高的境界是用教育的理想实现理想的教育;用教育的创新践行未来的教育。张金成校长说:"课堂将是学生一块成长的泥土",怎样使课堂成为一块良好的泥土呢?为此他提出对教师课堂艺术三个再提升。
  一、教师角色的再认识
  教师是学校最重要的师表,是直观的最有教益的模范,是学生的最活生生的榜样;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教师面临的问题使得其职能不仅仅限于传道、授业、解惑。作为教师,要更好地履行自己的职责,发挥自身的优势,就必须对自身现在所处的背景,对在信息时代,自身的工作有一个更清楚的认识。
  二、课堂角色的再塑造
  新课程体系在课程功能、结构、内容、实施、评价和管理等方面都较原来的课程有了重大创新和突破。其核心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让学生参与是新课程实施的核心。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调整改变教学行为和策略,转变角色,不再只是知识的传递者,应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开发者。我们要帮助学生解决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发展认知能力。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将自己掌握的各种知识、实践经验带到数学课堂中,促进自主学习,使学生能够自己去实验、观察、探究、研讨,使他们身心全部投入到学习活动之中,在愉快中学习,掌握新知识。
  三、教学方式的再调整
  我们教师尽量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背景、学习风格来设计教学环节和具体操作策略。但其实很多时候我们不一定了解学生的真实情况,特别是知识背景,往往将学生的知识背景局限于教材。实际上只有当我们走进课堂后,面对学生接受知识的反应和表现,才可能直正了解学生当时的真实状况。往往这个时候才会发现课前的教学设计和学生有距离,需要随机调整才能符合学生的需求。课堂教学中,学生反馈出来的信息,反映了学生真实的学习经验和认知水平,我们应该珍视这种资源,把它看作我们调整教学行为的"问路之石"。用心捕捉和分析学习活动中反馈出来的新信息,再根据这些信息有的放矢地重新调整教学进程,重新设计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我们教师面对不同的教学对象,可以使同一种教学设计,产生不同的教学的过程,获得不一样的教学成果。现在的"同课异构"的教研方式,正是引发参与者智慧的碰撞,长善救失,取长补短,提高教育教学效果有效范式。
  总之,听了这节讲座,我感触很深。以后怎样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在课堂上如何更为有效地指导学生的学法?怎样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希望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关注学生发展,力求课堂实现有效教学,能够学习更多的理论知识,并把理论知识结合实际,运用到课堂中。
  
  陈艳  马小红
  

扫一扫分享本页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北京市教育委员会”

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