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支援合作处 > 工作信息 > 风采展示

北京大山深处,有群最可爱的人

发布时间:2019-11-25    来源:对口支援与区域合作处
分享:
  有这样一群人,
  他们走进大山深处,
  只为给学生送上一堂好课;
  有这样一群人,
  他们不远千里奔赴祖国的边陲,
  积极响应首都教育对口支援工作;
  有这样一群人,
  他们定期往返于北京和雄安,
  只为给雄安教育“弯道超车”加油助力。
  他们披星戴月、排除万难,只想踏实做好一件事,只想让更多的学生爱上学习,他们是奉献者,是追梦人,更是新时代“最可爱的人”。《现代教育报》推出“寻找新时代最可爱的人”系列报道,为您讲述他们的故事。今天,我们先来讲一讲一群走进大山深处送教的北京教师。
  响应政策,“要去就去最远的学校!”
  在北京西郊,山里的雾气还没有散,门头沟区京师实验中学党支部书记、校长裴艳萍就早早地出门了,今天她要去门头沟区最偏远的清水学校送教。
  “今天是新学期第一次去学校,想多些时间在学校里听课、与老师们交流新学期的教学工作,看有没有什么能够帮助老师们解决的。”在路上,裴艳萍还在一直念叨着。清水学校是门头沟区最远的学校,从门头沟城区走山路还要大约开两个小时,这对爱晕车的裴艳萍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每次去清水学校之前,她都事先在包里备好水、晕车药、干净的塑料袋,以备晕车的时候能够派上用场。
  “有时候为了怕晕车,我都不敢吃早饭,而到了学校就开始听课,忙起来就只能到中午再说了。”因为晕车,裴艳萍没少受罪,但令她印象深刻的却是自己唯一没有晕车的那一次,“那次,因为自己的学校有事急需处理,清水学校的老师开车以飞快的速度将我送下山,心里一直惦记着学校的事情,结果我都‘忘了’晕车!”
  
  门头沟区京师实验中学党支部书记、校长裴艳萍(左)
  作为门头沟区的教学骨干,十多年来,裴艳萍从一线教师,成长为教学主任、副校长、校长,如今,她兼任了门头沟区数学客座研修员,并主持中学数学名师工作室。一路走来,裴艳萍收获了很多荣誉、也逐渐成为全区教学骨干,但她却没有忘记初心,“在门头沟这片教育的沃土上,我收获了很多,也成长了很多,因此我对这里的教育有了很深厚的感情。我想继续在这里耕耘,发挥着我的力量。”
  为解决城乡教育不均衡的问题,缩小城乡师资水平差距,近年来,门头沟区开展了“共享教师”计划,裴艳萍马上就报了名,积极响应教委支持山区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号召。她选择了区里最远的清水学校送教,并定期走进军庄中学、潭柘寺中学、三家店铁路中学等学校开展教育教学交流,辐射带动其他乡村学校教学质量发展。
  她采取双向听课、双向上课以及备课、微课题等方式,重点指导送教学校的数学教育教学工作,对于一些教学中的难点专题单元,她不仅采取送课入校的方式,还向边远学校教师开放自己的专题课,边上课边指导;积极帮助全区青年教师成长。
  而像裴艳萍这样定期去山里支教的老师,如今在门头沟区已经不是少数了。自从区里开始推广“共享教师”以来,很多城区的特级老师、名师积极响应,踊跃参加。如今,到山区送教不仅成为了常态,老师们甚至在区教委的带动下,定期“组团”,为山区学校学生送课,为教师带去专业的教育教学理念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水深则所载者重,土厚则所植者蕃’,我们在新时代的教育沃土中学习成长,也希望能够与更多的老师们一起携手并肩,做有理想的追梦人。”裴艳萍说。
  执着坚守,“把爱分给更多的学生!”
  在距离北京市最远的延庆区,这一天早上,八里庄中心小学的王小苹背着一包厚厚的书和材料赶到了公交车站。虽然是一名从教30多年的老教师,但今天是去兄弟学校上示范课的日子,为了讲好这一节40分钟的示范课,王小苹准备了很长时间,写了大量的研究笔记和课堂教学材料。车厢里人不多,王小苹找了个角落里的座位坐下,拿出自己的备课笔记认真翻看着。
  不一会儿,车到站了。王小苹背着沉沉的材料下了车,走进校园时,不少老师学生看到她来了,都走上前热情地和她打着招呼。第一节课的铃声响起,当王小苹走进教室时,里面已经坐满了来听课的老师,座位坐满了,不少青年教师甚至拿着笔记本站在教室的后排。
  这是一节普通的小学六年级语文课,但王小苹讲起来并不轻松,为了让学生理解课文中的内容,让老师们领悟到教学的重点和主题,王小苹在教案上将每一个细节用不同颜色标注出来,并在课下找了大量的背景素材,精心设计了互动问答环节。课后,当不少年轻教师来向王小苹讨教时,她还不忘询问老师们听课之后的感受,收集反馈意见。
  
  八里庄中心小学教师王小苹
  “王老师来我们学校送教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她的语文课总是生动有趣,让我们这些青年教师能够学到不少知识。上次课后我问了王老师一些关于教学实践的问题,今天她就特意给我带了一本书,这对提升我的课堂学习效率很有帮助。”前来听课的范老师这样说,大学刚刚毕业从教还不到一年,书本之外的东西她还没有摸到门道,而延庆区地处偏远,学习培训的机会不多,到城里去学习又不太现实,而王老师却能够手把手地教给她一些课堂实践技巧,分享一些专业书籍给她,让她获益良多。
  “为了家乡延庆教育的均衡发展,作为骨干教师到乡村支教是我义不容辞的义务和责任,我要努力让农村的孩子受到最好的教育,践行自己当初投身教育的誓言。”面对记者,王小苹只说了这样一句话,便匆匆登上了回八里庄中心小学的公交车。因为,作为班主任的她,学校里还有几十名学生在等着她。
  回学校时已临近中午,王小苹踩着最后一节课的下课铃声走进了自己班级的教室。看到学生们正在收拾书本准备吃午饭,她的一颗心放下了。“班里有爱调皮捣蛋的,有身体不好的,每次不在学校,我总是担心这些学生。”王老师告诉记者,郊区学习生活条件有限,但学生们都渴望健康成长,她能够为学生做的,就是将自己的爱分给更多的学生们。
  现在,延庆区的老师们,在如王小苹一样的老教师的带领下,积极投身送教支教行列,无论是手拉手结对子,还是举办区域学习研讨会,老师们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山区的骨干教师增多了,全区教师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教师队伍素质大大提升了。“用我的微薄之力,为家乡的教育迈上了新台阶做贡献,让山区有更多好老师,让孩子们有更好的学习机会。”王小苹说。
  无悔付出,“孩子的笑容是最大的回报”
  早上6点钟,当大多数人还在梦乡的时候,平谷区第二幼儿园的席姣姣已经开车行驶在大山深处的一条蜿蜒小路上了,这次她要去帮教的黄松峪幼儿园驻扎一个星期。而这也意味着,她每天都要比平时在路上多花40分钟的时间。“家里的孩子还小,去黄松峪幼儿园路途远,一走就是一天,但为了更多的孩子,为了帮助山区的幼儿园能够有更好的发展,只能委屈一下自己的孩子了。”
  
  平谷区第二幼儿园教师席姣姣
  身为一名年轻的骨干教师,席姣姣对不同年龄段的一线教学十分熟悉,尤其在幼儿语言、科学领域十分有研究。因此,在平谷区开展骨干教师下乡帮教活动以来,她主动申请和黄松峪幼儿园结对子,定期到学校与老师们学习交流,为幼儿园的环境建设及教育教学工作把脉支招。为了能够深入体会园所的现实发展问题,她还主动要求与帮教园所教师换岗体验,并驻扎在园所深入考察。
  “刚驻扎到黄松峪幼儿园的时候,这里的孩子大部分说着平谷话,所以我建议幼儿园从给老师开始,推广普通话教学,在坚持了一段时间以后,孩子们的变化很大,让我觉得一切的付出都值得。”席姣姣老师说,在她和园长、老师的共同努力下,这里的环境有了改善,学生活动也更丰富了,“我的付出不算什么,能看到孩子们脸上的笑容,就是对我最大的回报。”
  
  平谷区第二幼儿园教师刘海昕
  而在平谷区大山深处,还有一群和席姣姣一样不辞辛苦的送教老师。自从平谷区开展送教支教活动以来,很多教师都积极报名,踊跃参与。平谷区第二幼儿园的刘海昕也是送教队伍中的一员,两年来,她与刘店中心幼儿园的老师们共同学习,在教学工作中互相帮助,互相促进。
  
  平谷区第二幼儿园教师张丽娟
  “虽然有时候每天的工作就像上紧了发条的闹钟,不断地在奔走,会面临很大压力,但我感觉,送教工作给我注入了一股新鲜的血液,让我每天都有一种前进的动力。”对于送教教师张丽娟来说,送教活动使她收获的不仅是工作中的提升,更有一份沉甸甸的“友谊”:她在送教学校平谷区峪口镇西房各庄幼儿园的工作和生活中,与这里的“捣蛋王”小尧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在她的帮助下,这个来自单亲家庭的孩子改掉了坏习惯,重拾自信。
  近年来,为提高山区学校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打造高素质乡村教师队伍,北京市各区开展了“名师送教”“共享教师”等多种举措。为响应政策,不少城区和山区教师纷纷走进大山深处,为山区师生带去优质的教育教学资源,送上一节“好课”,奉上一本“教学经”,为促进北京城乡教育实现优质均衡发展,让学生有真正实际获得贡献出微薄之力。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这些新时代“最可爱”的人们,正在用自己的行动,助力乡村教育的发展,让大山深处的朗朗读书声更加响亮。
  ——现代教育报记者 苏珊

扫一扫分享本页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北京市教育委员会”

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