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y-gd2022.png
首页 > 体美处 > 艺术 > 学生社团 > 北京大学生艺术团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团验收和评审工作汇报

发布时间:2008-07-12    来源:体卫艺艺术
分享:

大力推进公共艺术教育,全面提高大学生素质,

努力培养新时代人才

——北京大学生艺术团验收和评审工作汇报

2008年5月


大学生的艺术素质是北师大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之一。在教育部、市教委等有关部门的领导下,北师大以《全国艺术教育工作规划》和《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等文件为指导,将现代艺术教育理念融入到学校整体办学之中,艺术特色鲜明、管理规范、支持保障系统切实有效、成绩突出、发展规划清晰,形成了校领导主抓,多部门协作推动,覆盖课程教学、校园文化以及社会实践三位一体的学生艺术教育工作机制。学校展开以学生为主体的艺术社团教育活动,创设了一批有特色的艺术团体。下面就我校公共艺术教育工作总结如下:
一、我校公共艺术教育的基本情况
1、高度重视、整合资源、认真夯实公共艺术教育保障体系
1)领导重视
高校艺术教育不是单纯地传授艺术知识与培养艺术技能,更要培养身心和谐、全面发展、道德高尚的大学生,培养有审美能力、创造能力、合作意识等的高层次人才。学校构建了艺术教育的管理模式:即行政给予政策保障和指导,各相关职能部门给予支持,校内艺术教育资源充分发挥作用,学生发展最大的潜质和能力。
学校成立了学生艺术教育工作委员会,由校党委分管学生工作党委副书记任主任,校团委、艺术与传媒学院、教务处等单位一把手担任副主任。学校公共艺术教育涉及的部门众多,为了能够有效地全面发展学生素质,校艺术教育工作委员会协调学校各部门院系,一方面为开展各种艺术活动做好前期保障工作,另一方面为提高全校学生的艺术修养水平作出努力。校领导每学期都会观看各类艺术汇报演出,不仅是对学校公共艺术教育有效展开的肯定,同时也对各类汇报演出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促进学校公共艺术教育长期、健康的发展。在每学期的工作进程中,学生艺术教育工作委员会的老师们会不定期开展会议,听取工作汇报,对阶段性的工作进行总结,并且对下一阶段展开的活动进行有效的布置,作出相应安排。艺术教育工作委员会定期召开会议研究工作,制定学校艺术教育的总体规划和各项规章制度。每学期学校工作计划中都有对艺术教育的明确要求。委员会办公室设在校团委,负责日常工作的开展。
2)部门协作
在艺术教育工作委员会的总体规划下,校团委、艺术与传媒学院、体育运动学院、教务处等单位负责艺术指导与教育、课程安排,学生处、研工部、研究生院、资产管理处、基建处、后勤管理处、宿管中心等学校相关部门负责艺术教育的协作支持和后勤保障工作。
学校艺术教育工作分工明确、渠道畅通。这种分工合作的工作体系确保了艺术教育有序、顺畅、高效地发展。
3)理论支撑
我校积淀的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人文素养、拥有的强大的艺术教育学科优势和科研基础,都为艺术创作提供了保障。学校鼓励教师进行学科的研究,不断提升教学理论水平,并且对有特色的艺术俱乐部课程进行发展和探索,发表如《音乐艺术俱乐部课堂互动现状的调查研究》等论文,为我校公共艺术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我校艺术与传媒学院的众教师在戏剧编、导、演等方面都进行了有效的创作。其中黄会林老师作为大学生戏剧团的长期顾问,对学校艺术教育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她主持多项教育部、国家级课题,出版7部专著、教材,并且在核心期刊发表多篇论文报告等。
北师大以文学院为代表的一批优秀的文科研究队伍,在艺术创作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尤其是文学院现当代文学研究所、文艺学研究所、新闻传播学研究所等学科教师,在戏剧创作、舞台演出、大众文化等方面都进行了许多新的尝试和研究,在理论领域进行了不断的探索。
4)人力资源
为推动艺术教育工作长期、有效地开展,学校注重艺术教育师资和骨干队伍的建设,为持续顺利进行提供有力保障。
学校组建艺术教育专家团,聘请全国优秀的演员和专家,对学生艺术社团进行排练的具体指导和艺术素养的培养。戏剧团建团二十多年以来,聘请黄会林、绍武、于是之、郦子柏、顾威、王晓鹰等许许多多戏剧界专家,组成了一支稳定的高水平专家、教授指导队伍,确保了剧社艺术水平的逐年提高;同时,我校艺术与传媒学院高奉仁、汪莉老师长期担任合唱团的指导老师,也邀请黄培方老师、李初建老师等作为校外指导教师,不断提升合唱团的演唱技艺。
担任公共艺术教育课程的我校教师有12人,校外教师20余人,其中教授10余人,一级演员20人。同时,我校团委选拔有艺术团背景的管理人员主管艺术团,并配备有艺术特长的文艺部部长管理日常工作并参与指导艺术团日常排练和艺术俱乐部课程教学。
校团委还注重对学生骨干队伍的建设。学校的学生艺术团体主要以学生为主体协调艺术团的运行和发展,而校团委老师主要起到引导和辅助的作用。学校对学生骨干的培养,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创造能力、集体协作能力、组织交流能力,为培养高素质学生人才,发挥重要的作用。
5)硬件支持
充足的经费保障、先进的设备作为共享资源是艺术团发展的强有力支持和保障。学校为艺术团举办各类活动提供了充足的经费支持。不仅包括学生日常排练演出、参加比赛、校外演出、制作道具服装、平时训练的教师劳务费用。
学校有重点、有规划、有统筹的为学生艺术活动提供的排练场地和硬件设施。在学校科文厅拆扩建期间,艺术与传媒学院更是给予了充分的硬件支持。我校现有符合专业演出条件的田家炳艺术楼北国剧场和若干大型报告厅。此外,各院系也都有各自的学生活动场所。我校的体育馆和学生活动中心正在兴建之中,将于08年9月投入使用,为艺术教育的展开提供有力的保障。
2、创新思路、不断探索,切实构建多层次公共艺术教育管理体系
1)艺术课程管理体系
我校根据教育部、北京市教委的指导意见,具体规划公共艺术教育方针,加强素质教育的管理,出台了《北京师范大学素质教育实施纲要》《北京师范大学学生素质教育行动计划》等一系列管理制度。
学校设立了大学美育课程模块,包含了课堂教学和课外艺术俱乐部课程,课堂教学与课外艺术俱乐部活动考核全部合格才能获得大学美育课程学分,涵盖了《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要求的所有课程的领域。其中课堂教学部分按开课计划修读,每个学生除必须完成课堂教学相关内容外,二、三年级学生每学期起还需参加4次以上课外艺术俱乐部的活动,四年不断线,并以艺术活动卡记录的项目、时间为准,进行考核。艺术俱乐部涵盖音乐俱乐部、CG(计算机图形)俱乐部、舞蹈空间俱乐部、影视俱乐部、书法俱乐部和美术俱乐部。学校建议学生在同一年内选择同一个俱乐部登记并参加该俱乐部活动,第二学期重新登记时选择参加其它艺术俱乐部。
2)第一、第二课堂协作管理体系
针对艺术教育易课内外脱节的问题,学校注重加强第一、第二课堂的相互协作,不仅在课堂内进行艺术素质的培养,而且在课外活动中,也融入艺术教育的理念。
为了充分调动全校同学参与的热情,作为校园内外艺术活动主力军的学校大学生艺术团,每学期都会展开形式各异、主题丰富的艺术活动。通过各类专场演出活动,在极大地丰富校园文化建设的同时,也增强了艺术团内部团员的个人艺术素养。根据这一特点,学校制定相关政策,在艺术团工作满一定期限的同学可以免修艺术俱乐部课程。这样,我校呈现出以第二课堂的生动形式完成第一课堂教学内容,同时以第一课堂管理方式服务第二课堂的协作体系。
3)艺术团体管理体系
大学生艺术团隶属于校团委,是我校开展校园文化建设,深化公共艺术教育的主要力量。在群众性艺术活动开展的基础上,学校成立了大学生艺术团,其中包括了戏剧团(北国剧社)、合唱团、军乐团等十大学生团体及演出管理部、文艺拓展部、行政管理部和文化传媒部四个专门的服务机构。艺术团内部相互协调、运作,为顺利展开各类文艺活动提供保障。
《艺术特长生学分管理办法》等管理章程,为我校艺术教育的开展提供了政策保障。无论是在评奖、评优还是保送研究生加分项目方面都充分考虑学生在艺术团的工作情况。在每年的评奖评优中,除“社会工作奖”和“优秀学生干部”外,我们还专门针对艺术团设立了“文艺单项奖”,表彰那些在我校校园文化活动中做出突出贡献的普通团员;在保送研究生上,艺术团的5任主要学生干部中有3名团级干部被支教保研、有1名团级干部被工作保研、有2名团级干部直接保研。
3、突出特色、重点建设,努力搭建公共艺术教育的实现平台
1)在第一课堂中实现知识普及
我校将公共艺术课程纳入各专业本科的教学计划之中,建设和完善艺术教育系列课程。学校坚持将“课内-课外”、“显课程-潜课程”有机结合,注重教育思想和观念的创新。
学校通过开设大学美育及艺术俱乐部课程,培养学生的审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使学生掌握艺术领域的基本常识,具备对艺术领域的鉴赏能力,进而形成良好的文化视野和科学的思维方式,造就具备一定艺术素养、兼备高情商与高智商的人才。
除了积极开设各种课程、展开科研活动外,学校还积极开设公开课,在课堂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自制有关艺术教育的课件,突出艺术鉴赏课中绘画、雕塑、建筑、设计艺术、媒体艺术、动画、视觉美学等领域的人文社会性内容。并且针对我校学生毕业后较多从事师范教育工作的现状,我校注重对学生进行艺术素质教育,开设相关必修及选修课程,产生巨大的辐射作用。
我校人才培养定位于培养高层次的具有良好人文修养、较强创新创业能力的高素质大学生。大学美育以及俱乐部课程发挥我校艺术学科和专家优势,对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和人格完善有着重要的作用。学校公共艺术教育课程的开展,提升了具有时代特色的教育思维,形成了以情感为教育手段,使人在愉悦中受到教育、在潜移默化中提升自我的教育理念。
2) 在艺术团体中实现素质提升
高校艺术教育既要为全面提高学生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服务,又要为学生个性特长发展创造条件。我校艺术教育注重分层次递进,将全面普及与重点提高相结合。
我校非常重视学生在第二课堂和社会大课堂中的自我教育和自我养成。艺术团下设话剧团(北国剧社)、合唱团、军乐团、舞蹈团、民乐团、京剧社、武术团、公关礼仪协会、健美操协会和主持人协会十大团体。同时设有演出管理部、文艺拓展部、行政管理部和文化传媒部四大服务机构。大学生艺术团注重将培养艺术人才、营造艺术氛围、创作艺术精品有机结合。此外,我校学生还自发组建了笛萧学社、相声学社、拉丁舞学社等十余个艺术社团。社团的创办和发展,为学生在艺术素养方面的提高创造了条件。在活动中各艺术团下设的分团体都有一支稳定、高水平的校内外结合的教师队伍,使艺术教育管理者借助这个平台能够进一步加强管理以及推动学校艺术教育的发展,为学生提供展示艺术才能和良好素质的机会。
3)在校园文化中实现能力拓展
百年师大的历史积淀使我们更加注重搭建高品位、有特色、服务型的校园文化平台。我校的大学生课外艺术活动主要由团委负责组织,团委直属的艺术社团具体执行。我校注重将高雅艺术、民族艺术引入校园,期间,中国爱乐乐团、国家话剧团、北京京剧院等都走进师大校园举办的专场演出活动。这些活动提升了校园文化的整体艺术品位。
通过实施校园文化建设的“五个一工程”(即:一周一次高水平讲座、两周一次重点社团活动、一月一次全校性比赛、两月一个节和三月一次高水平文艺演出),建立一套覆盖面广的校园文化体系,满足了我校青年学生的精神文化需求。
艺术团每年在新学期开始时都会举办迎新晚会,在学年末举办持续一个月的艺术节活动。其创设的新年音乐会、健美操大赛等经典活动,深受学生们的欢迎。去年,校团委又配合教务处开展了艺术团俱乐部化试点工作。学校广播台、电视台的校园文化活动都由学生承担,播放自制节目,内容涉及国际新闻、国内时政、高雅艺术等,深受同学们喜爱。
而校团委每年组织的 “一二·九”大合唱、校园服饰大赛和校园歌手大赛,作为全校学生积极参加的传统精品活动,更是成为学生课余生活不可或缺的文艺活动,不仅充分展现学生的精神风貌、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意识,而且强化了全校学生对音乐的认知和对美的欣赏,为他们展示自我提供了广阔的平台。此外,元旦舞会、毕业生晚会同样也是展现同学们青春风采的舞台,满足了同学们多元化的需求。
我们注重校园艺术氛围的营造,校园环境优美,书声琅琅,笛萧声声,经常举办的师生摄影展、书画展,成为学生充分展示艺术才华拓展自由的空间。教学楼,宣传橱窗,楼道都经过精心设计布置,定期向学生们介绍艺术知识,成为了学生们陶冶情操的场所。
4) 在交流实践中实现自我展示
我校公共艺术教育在“请进来、走出去”的过程中不断发展、提升。在与各类高校之间、城市之间、国际之间开展广泛的艺术交流活动中,拓宽艺术教育途径,宣传展示北师大学生的艺术才华。艺术与传媒学院与艺术团共同承办学校的各类大型活动,联袂演出各类专场。2005年赴湖南慰问演出,赴承训部队慰问演出,为承接部分奥运场馆建设的中建集团员工奉献文艺演出,“木铎声,军旅情”赴某部队慰问演出等。2006年年初,艺术与传媒学院和艺术团共同组建艺术代表团远赴美国交流演出,传播友谊。参加“五月的鲜花”全国大学生“北国春潮”大型校园文艺汇演。10月迎接美国教育代表团专场文艺演出等。2007年与美国华盛本大学交流演出。承办第四届海淀文化节外国留学生专场演出、党代会、105周年校庆晚会演出。10月份参加第二届北京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并获5个一等奖、一个二等奖。不断完善自我,充分的展示着北师大人昂扬的精神面貌和全面的艺术能力。
二、我校公共艺术教育的品牌和成果
1、大学生戏剧团
北京师范大学戏剧团(北国剧社),成立于1986年1月,这是新时期的第一个高校学生戏剧团,也是目前为止唯一一个被写进中国戏剧史的当代学生业余演剧团体,剧社的创始者之一黄会林老师提出:仰慕田汉老,追踪南国社。戏剧团由此得名。成立伊始,剧社就制定了长远的发展目标,得到了学校的大力支持,虽然艺术团成员一年年来更替,但艺术水平、团队精神始终保持一流。
大学生戏剧团一直秉承着建团之初的“学演戏,学做人”的社训,坚持先进思想教育人、优秀作品鼓舞人。不仅注重对团员在表演方面进行技能的提高和完善,同时也对团员进行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的教育。从建团伊始,我们便把工作重心放在通过对作品主题的导向性把握,潜移默化的开展教育工作。从《周君恩来》的追思先烈,到《爱的牺牲》感受情与法的冲突;从《四川好人》痛苦的自我剖析到心理短剧中笑解心中烦恼,从集体创作《枣树》关注民生,到主动思考人生的《与非典无关》,学生们在生活与舞台的转换中,对生活进行道德和审美的批判,不断完善着舞台上的角色和生活中的自我。
为了促进戏剧团长期、健康的发展。内部制定了明确的工作细则。校团委文艺部和艺术团专家指导教师默契配合,以人性化的管理为特色,进行全团建设。
在剧目选择方面,我们秉承排演经典剧目和创作反映大学生思想的校园剧目的优良传统,近年来排演了多部莎翁著作。戏剧团在演员的训练方面有专业理论的指导及高效的实践练习。每周固定的专业指导表演课,在演员基本技能方面进行了有效的提升,以保证全团整体的艺术水准。团内定期组织研读剧本活动,例如每周举办“戏剧沙龙”活动,不断探索对团员戏剧修养的提高。共同研读古今经典剧作,交流探讨各家观点和观摩精品话剧,不断提高大学生戏剧团的表演能力。在创新方面,大学生戏剧团在演绎传统经典作品的基础上,没有停留在单纯的照搬原本,于是,我们将经典加之以自我的解释,在经典的基础上加以创新,运用独特的方法演绎名著,形式上还借鉴了戏曲、评书等传统艺术形式。不仅在学校内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同时也吸引了众多兄弟院校的同学慕名而来,在高校间引起了不小的关于对名著演绎方法的讨论。并且我们深入分析了大学校园的场地特点,针对不同场地的不同条件,提出了具体的改造方案;着重思考了戏剧本身的可改造性,探索了新的戏剧表现形式和排演方法。将戏剧带到了校园的每个角落,将校园戏剧真正“校园化”。北国人发扬传统,克服困难,团结协作,探索戏剧“校园化”提供了新的思路。这对高校话剧整体水平的提高起到了无可争议的引领示范作用。学生们也主动展开科研,其中《北京大学生视野中的京味话剧》在校团委组织的“京师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获奖。
大学生戏剧团每届约有成员近一百人,包括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以及留学生。我校除北国剧社之外,物理系、哲社学院等院系也都组建了自己的学生剧社,并排演大戏,排队看话剧、组队演大戏已成北师大一道美丽的风景。
广泛的艺术交流活动拉近了大学生与专业剧院及剧团的距离。例如,与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和国家话剧院合作,推行学生公益场,开展精品话剧进校园活动,宣传普及戏剧艺术。2006年3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央民族大学等5所高校的剧社应邀到北京师范大学同北国剧社交流演出。6所高校的精彩演出,不仅为首都大学生献上了整整3天的戏剧盛宴,也拉开了北国剧社二十年庆典的序幕。2006年,北国剧社举办“戏剧名家讲坛”、“戏剧高峰论坛”等活动,邀请到了许多校内外艺术名家,如黄会林、绍武、郦子柏、杨乾武、王晓鹰、杨立新、林玮瑜、孙红雷等,针对校园戏剧的发展及前景展开了充分的交流与对话。2007年3月,国家话剧院《哥本哈根》剧组来我校演出。同年9月,国家话剧院《寻找春柳社》剧组来我校演出。2007年4月,罗锦麟、王晓鹰等专家学者莅临北国剧社“戏剧沙龙”活动,与同学们亲切交流。2007年11月,世界顶尖巡演剧团,英国TNT剧院也来到“戏剧沙龙”活动与我们互动交流。同时我团还与人艺合作在演出活动信息方面,极大的方便了广大师生。为戏剧文化活动的开展奠定了良好的群体基础。
近些年,戏剧团在参与的大型活动和比赛中,都取得了良好的成绩:2005年4月《关于外星人的一切》,获北京市第一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短剧小品一等奖第一名;《没有终点的马拉松》获一等奖第五名。同年,《关于外星人的一切》获全国首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戏剧专场一等奖第二名。2006年10月,《枣树》在首届北京市大学生戏剧节获“最佳剧目奖”、“最佳编剧奖”、“最佳男演员奖”、“最佳女演员奖”、“最佳服装设计奖”、“最佳组织奖”、“优秀女演员奖”、“优秀舞美设计”等八项大奖,并且在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实验剧场公演5场,受到社会各界一致赞誉。2007年,北国剧社选送的大型话剧《枣树》获全国共青团组织最高文化奖项——共青团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话剧奖。2007年10月,短剧《从心开始》在二届北京市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中蝉联等奖第一名。同年12月7日,《我是志愿者》在第二届北京市大学生艺术展演颁奖晚会暨“青春在五环旗上飞扬”北京市大学生共迎奥运主题晚会上,获得了良好的反响。
2、大学生合唱团
大学生合唱团在校团委的领导下,以北京师范大学大学生艺术团为依托,以艺术特长生为骨干,在全校范围内大量招收有能力有兴趣的非特长生并以之为合唱团主体力量,主要由二、三年级学生组成,同时在大一年级、尤其是以各院系为单位组织合唱团,随时向校团补充人员,形成了梯队。为合唱团活动顺利开展具奠定良好的群众基础,这是北师大合唱团在北师大艺术团中最大的特点。
合唱团在主席团制的基础上,在日常管理以及排练上突出“家庭”概念,以一种“家”的模式运行管理。目前包括正副团长各一名,四个声部长等。在管理体制方面,负责人各司其职,有明确的演出排练分工。确保合唱团日常活动的有序进行。并且在团内发展过程中,建立健全团员资料库,涉及到个人资料、演唱特色风格、活动经历等。在日常排练之余,组织团员交流活动活动。
在运行机制方面,合唱团不定期的实行AB队管理,在普及声乐、合唱、乐理知识基础之上,又能保证合唱团风格水平的统一和高位。施双重管理模式,即指全团排练的时候所有人列入四个声部集中进行合唱的训练,与此根据不同人的爱好,组建通俗,民族和音乐剧三个兴趣小组,不纳入全团的统一排练计划,平时由三个小组各自安排学习或者练习,在演出中可以有小节目呈现,同时在期末的时候可以在团内总结汇报各自的工作,使各个团员的兴趣得到充分发挥。在这个有序、温馨的大家庭,我们充分挖掘团员个人兴趣的发展点,促进合唱团健康地发展。
在日常排练作品选择上,主要涉及到中国经典名歌,世界经典作品,青年学生喜爱的近现代作品和一些通俗化的歌曲等。
在近些年的发展过程中,合唱团立足校内,走向社会,不仅积极地与北京市高校之间进行交流互动,同时组织团内成员开展艺术欣赏活动。例如,2005年-2007年,我们组织成员到北京音乐厅、人民大会堂等,欣赏高水平艺术,吸取其他优秀团体的演出经验。经典音乐歌剧及电影作品,定期集体欣赏。在过去几年中,合唱团立足校内,回应时代声音,从大学校园走入社会。合唱团也涉足其他城市,甚至走向国际。例如,参加“五月的鲜花”全国大学生文艺汇演,赴湖南慰问演出,代表赴台参加“两岸青少年喜迎奥运”交流活动,赴美交流活动,2008年4月25日在国家大剧院合唱团作为主力参加了市教工委、教委主办的首都大学生纪念奥运倒计时100天活动。
在建团的几十年当中,大学生合唱团举办了多场水平高的专场音乐会。尤其是最近几年,合唱团每学期都会在校内外举办音乐会,成为学生们期盼的盛事。
不仅弘扬了音乐艺术合唱艺术的魅力,也呈现了高校学子积极向上充满活力的精神面貌,为北京师范大学,也为大学生这一社会群体树立了良好的社会形象。
三、艺术教育规划清晰、学生艺术团发展目标明确
多年来,我们充分发挥自身的人文和学科等方面的优势,建立健全艺术系列课程体系,完善公共艺术教育一、二课堂的协作机制,本着育新人、创精品的原则,不断拓宽思路、创新方法,来进一步提升工作水准。对于未来的艺术教育和学生艺术团的发展我们有如下规划:
1、进一步健全和完善艺术课程
学校公共艺术教育首先应建立在课堂教学方面,为了进一步推进艺术教育顺利展开,我们将更充分地发挥自身的人文、学科等方面的优势,建立健全艺术系列课程体系,完善公共艺术教育一、二课堂的协作机制,以高水平的艺术作品感染学生,使他们懂得什么是美、学会如何审美。通过教育活动,引导、帮助学生开阔视野,完善个人品格的塑造。在公共艺术教育过程中,进一步培育出优秀的人才、探索艺术教育的新天地。
2、继续创作出高水平艺术作品、培育优秀艺术人才的能力
在总结自身的经验、方法、途径和特色的基础上,我们将不断探索将艺术教育发展和比赛、演出的有机结合,继续发挥好示范和引领作用,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们有信心拿出高水平的艺术作品、培育出优秀的人才、探索艺术教育的新天地。
3、吸纳各种艺术呈现方式吸引学生兴趣
由于艺术呈现形式问题,戏剧团一直固守本地,没有太多机会把品牌团队的品牌剧目向更广的范围推出。但我们一直在努力做文化交流的使者,吸纳各种演出的呈现方式。我们探索校园戏剧专场演出的特点,使经典剧目校园化,更加接近大学生的审美标准。目前在黄会林先生的指导下,我们正在与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戏剧系教授、资深戏剧导演,联系,排演双语话剧,努力打造中国优秀的青年艺术表演团队。
4、鼓励原创作品、加强自我教育
为使学校公共艺术长期、有序的发展,我们需要不断进行创新实践。学生社团的生命力也是在不断地自我教育的过程中予以体现。大学生戏剧团、合唱团在发展中,也注重自我提升,不断地在演出的风格、技巧、主题等方面进行创新。
学校公共艺术教育的发展,在各机关、院系的协调合作中,不断发展,赢得了上级、社会和学生的肯定。同时,我们也深刻认识到,我们的工作还存在一些不足,为了更好的适应高校艺术教育的要求,我们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工作理念、争取更多资源等,我们将在总结经验和不足的同时,进一步夯实基础、锐意进取、不断创新,为大学生艺术教育做出我们更大的贡献。

扫一扫分享本页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北京市教育委员会”

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