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形势大学生心理压力如何缓解

发布时间:2012-05-30    来源: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处
分享:

  随着高校逐步扩招 ,将有更多的高中生进入大学校园。高校教育由“精英型”向“普及型”发展 ,大学生“包工作”的现象将不存在。且高校录取方式多种多样 ,学生经济上有差异。种种变化会使大学生产生许多心理压力。有必要引起广大教育工作者的足够重视。

  一、大学生心理压力产生的因素所谓压力指环境对人的要求与人去应付这些环境能力之间的不平衡。这种不平衡将导致严重的精神负担 ,从而产生压力。

  (一 )来自社会的压力。随着大学生人数的增多 ,而就业岗位相对减少 ,毕业后出路在何方 ,将是大学生四年中一直考虑的问题 ,他们从入校到毕业前 ,都有一种潜在的危机感。社会上激烈的职业竞争 ,使学生产生了较大的心理压力 ,尤其是一些技能平平、无社会背景、家境一般的学生 ,压力更大。

  (二 )来自家庭的压力。随着经济发展 ,下岗已不是一个新鲜事物 ,因为父母下岗造成家庭生活压力 ,这种大学生将面临消费带来的压力 ,有些学生则因为父母下岗 ,整日忧心忡忡 ,他们的压力更多的来自成人感受 ,希望自己能早日帮助家庭 ,但又力不从心。再有 ,许多家长对孩子无微不至的关爱 ,希望子女早日成材 ,而家长的期望与孩子的实际情况有一定差距 ,于是一种学生怕自己成绩不符合家长的要求 ,会挨责备而产生压力 ;另一种学生则怕因此辜负了父母的一片苦心 ,这种人心理压力则更大。

  (三 )来自学校的压力。首先 ,大学生心目中的大学与现实大学有较大差距 ,无论学校的硬件或软件 ,现实中的这些东西和他们所想的不一样 ,产生心理落差 ,从高中到大学 ,课程设置有很大区别 ,专业性相对突出 ,专业课占居很重要的地位 ,许多学生无法适应这一变化 ,觉得学习负担加重 ,感到了压力很大。

  其次 ,是竞争压力 ,大学中有复杂的人际关系 ,不同的教学模式 ,大学生在学校要面临各种各样的竞争。学习竞争、各种社会工作所要求的能力高低的竞争、班干部竞选、学生会、团干等各种各类繁多的竞争 ,会使每位同学感到压力就在身边。

  学校、家庭、社会的压力毕竟是外来因素 ,不同的人面对同样的压力 ,所受程度不同 ,这就和个体个性有关。比如同样的环境 ,有人能适应 ,有人格格不入 ,有人能合作 ,有人则孤僻独来独往。个性决定了这个人的心理承受能力 ,决定了一个人待人接物的方式 ,好胜的强期望值过高的人或自卑感严重的人 ,所受的心理压力更大一些。

  二、心理压力对大学生的影响适度的压力能使人情绪处于兴奋而产生动力 ,使个性潜力良好发挥。但压力过大 ,则会产生负面影响。心理压力比其它任何影响因素更多地消耗学生的能量 ;压力能毁灭自信心 ,使学生感到自己无能 ,压力还能引起人际关系冲突。过度的压力是一种潜在的、持续的、具有毁灭性的灾难源。

  三、缓解压力的对策由上所述 ,可见大学生产生压力的因素是存在的 ,而过度心理压力所产生的危害是巨大的 ,这就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 ,通过各种方式来缓解学生的压力。

  1.校与家长的联系 ,引导孩子与父母多沟通。我们可以开展教育经验交流会 ,家校互访等形式 ,帮助家长正确认识自己 ,确定合适的期望值 ,不作过高要求 ,努力创造一个适宜的家庭氛围 ,同时也要引导学生消除与父母间的代沟 ,多坦诚地与父母交流意见。

  2.改善生活环境 ,渗透美育功能。个人在“美”的环境熏陶下 ,会减轻甚至消除压力。所以我们可以通过美育功能 ,创造美。如美化教室和居住环境 ;开展爱心活动 ,同学之间团结协作 ,帮助学习和生活上有困难的学生 ;举行各种活动等来培养学生的情操 ,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 ,得到全面发展 ,从而缓解压力。

  3.理健康辅导。通过各种方式渠道普及心理知识 ,让学生自己调节心理来缓解心理压力 ,这就需要学生自己来调节自身压力 ,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学生要正确认识评价自我 ,给自己定位准确 ,扬长避短。尤其在刚入学的大学生身上 ,他们在中学阶段 ,一般有心理优越感 ,而入学后仅只是大学生中普通的一员。对此 ,大学生们首先要逐步接受自己成为普通一员的事实 ,接纳自我。

  (2)大学生在自我评价时 ,要对心目中的大学进行调整 ,使其回归到现实中 ,以减少理想大学与现实大学间的冲突而导致的压力。并且要常问自己“来大学干什么”“今后要成为怎样的人”等 ,有利于角色定位 ,适应新环境。

  (3)确立大学的学习 ,奋斗目标。大学生入学后 ,往往会有意放纵自己 ,导致目标、理想、方向的迷失。这是诱发心理问题的病状 ,看到别人有条不紊地学习工作 ,便会产生压力。所以大学生必须给自己确立学习奋斗的目标 ,从心理等角度来讲 ,有一个明确目标 ,会使心理指向集中于一处 ,无形中会转移注意力 ,削弱心理压力的不利影响。有了明确目标 ,就有了内在驱动力 ,使人变得积极向上 ,从而更有利于克服各种心理压力。

  大学生正处于心理变化的最频繁时期 ,面对各种纷至沓来的心理压力 ,有些学生将会做出出走、自杀等消极反映。因此 ,分析大学生的心理压力 ,找出缓解方法 ,就引起我们教育工作者的广泛重视。

扫一扫分享本页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北京市教育委员会”

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