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动区级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职责,保障教育优先发展,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对省级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的评价办法》(国办发〔2017〕49号)和市政府办公厅《关于对区政府和市政府有关部门履行教育职责情况督导评价的工作方案》(京政办字〔2018〕22号)相关工作要求,按照北京市2019和2020年对区级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综合督导检查工作安排,市教委于2019年10月28日至11月7日和2020年10月13日至10月22日期间,以市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名义先后对全市16个区和燕山地区(其中:2019年八个区,2020年八个区和燕山地区)“切实落实教育优先发展要求,全面优化区域教育规划布局和资源配置,全面落实区域教育发展的条件保障,加强教育管理,积极推进督导检查反馈问题整改”情况进行了综合督导检查。综合各区自查自评、市级相关监测、实地督导检查和满意度调查情况,形成以下督导检查报告。
一、综合督导检查工作情况
对区级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的综合督导检查采取各区自查与市级督导检查组实地督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联合市委编办、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人力社保局、市卫生健康委、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等6家委办局和市教委9个处室,组织了60余人的督导队伍,成立四个督导检查组,分别赴各区开展驻区督导。督导检查组通过听取区政府工作汇报、查阅相关资料、召开座谈会、实地考察学校及幼儿园、随堂听课、随机访谈等形式详细了解情况,深入中小学和幼儿园近130所,召开座谈会48场次,与600余位区、校同志座谈、访谈,查阅档案资料两千余卷。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形成了对各区督导检查反馈意见和整体情况督导报告。目前,对各区的反馈意见以市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的名义已印发各区政府,督促各区政府研究制定整改方案,切实推进相关问题整改。
二、区政府履行教育职责情况
各区重视教育事业发展,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职责任务,完善工作机制,不断加大保障力度、优化资源配置、深化综合改革,多措并举推进区域教育事业健康发展,努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一)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全国和全市教育大会精神,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1.加强方向引领,深入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全国和全市教育大会精神
各区把学习宣传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国和全市教育大会精神,作为推进教育事业发展的思想统领和方向引领。通过理论中心组学习、主要领导讲党课、干部集中轮训、教育系统宣讲等形式,统一思想认识、明确发展方向。
东城区通过干部教师“专训+轮训”、举办“教育的智慧”专家系列报告会、开展校园宣讲等方式,加大学习宣传力度。组建121支校园宣讲团,开展理论宣讲1608场,确保学习宣传全覆盖。海淀区重点围绕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国和全市教育大会精神等主题进行集中学习。邀请专家解读《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深入研究全市教育大会的决策部署,积极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师生头脑,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2.召开全区教育大会,完善教育发展体制机制,绘制教育发展蓝图
根据全国和全市教育大会精神和要求,各区认真筹备、精心组织召开全区教育大会。以教育现代化为目标,出台系列规划方案、政策制度,整体谋划教育事业发展。积极推进综合改革任务落实,着力加强组织领导、部门协同,实施系列改革工程,多措并举推进教育事业发展,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西城区出台《西城教育现代化2035》《加快推进西城区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年)》等系列文件,建立区属相关部门统筹协调、部门协作的工作机制,推进改革措施落地实施。东城区出台《东城教育现代化2035》《东城区全面发展素质教育培养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实施意见》等四个配套文件,形成“1+5”目标任务体系,推进建设国家“智慧教育示范区”。顺义区全面启动《顺义区教育改革发展“1+7”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2年)》,聚焦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健全教育公共服务体系。 昌平区、延庆区、燕山地区、区委区政府加强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将相关职能部门履行教育职责情况纳入政府绩效考核,夯实教育改革发展组织保障。
(二)加强教育规划,优化结构布局和资源配置
1.注重顶层设计,推进教育设施专项规划编制和修订工作
各区按照市教委、市规自委印发的《关于开展基础教育设施专项规划编制有关工作的函》(京教函〔2018〕117号)及启动会精神,加强基础现状研究和区域教育发展的整体谋划,着力补齐发展短板、扩增优质资源、优化均衡配置,推进教育设施专项规划的编制和修订。
东城区完成分区规划阶段成果,建立了基础教育设施数据库,并对原专项规划进行评估。通过“保补优实”四条规划策略及路径,最大可能保障基础教育用地的落实。2019年,已完成与核心区控规团队对接工作。通州区结合北京城市副中心定位,编制《通州区教育设施专项规划(2016年-2035年)》,形成了规模适度超前、布局相对均衡、服务全面覆盖的城市副中心基础教育设施体系,确保城市副中心未来教育发展优先落图。怀柔区将《怀柔区基础教育设施专项规划(2017年—2035年)》与《怀柔区分区规划(2017年—2035年)》《怀柔科学城规划(2018年—2035年)》同步编制,做到基础教育设施落点落图,优化区域教育结构和学校布局。门头沟区坚持“教育优先,可持续发展,满足需求,均衡优质”的原则,新增教育设施用地87.5公顷,基础教育用地达到4000平米/千人。
2.优化结构布局,不断扩大优质资源
为全面优化区域教育结构布局,各区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统筹配置区域教育资源,重视资源的挖掘、整合和共享,深入推进学区制、集团化办学体制机制改革,发挥优质教育资源辐射带动作用,整体提升教育质量水平。
通州区借势副中心规划建设,一手抓优质教育资源引进,一手抓本土教育提升,围绕建设北京市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实施基础教育质量提升计划,持续提升区域教育教学质量。密云区结合区域发展规划、人口分布特点和学龄人口变化趋势,推进密云核心城区、密云生态商务区、怀柔科学城东区以及多所乡村学校建设,构建“三区多点”教育布局,整体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房山区完善“一环两带三区”教育布局,在平原乡镇农村教育发展环打造“一镇一品”学区制,在两个山区沟域地带打造乡村教育联盟品牌,在三个城镇教育聚集区推进集团化办学。
3.加大建设力度,不断增加学前教育和义务教育学位供给
各区积极谋划、加快推进学校建设,加大深入挖潜力度,盘活教育系统内部资源,通过新建和改扩建教育设施、改造闲置校舍、整合职业教育资源等举措,最大限度增加学位,提升学位供给能力。同时,加强区级统筹,整合区域各类资源优先用于教育,积极扩增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学位,努力保障学位供给。
海淀区将解决“入园难”问题作为重大民生工程,与29个街镇签订《海淀区第三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发展任务责任书》,通过新建、改扩建、以租代建等多种途径扩增班级,支持和鼓励驻区单位办园,多措并举扩增学前教育学位,2018—2019年共扩增学前教育学位12000个。西城区将义务教育学位保障工作列为首要民生工程,成立了以区长任组长的区级工作专班,压实街道办事处属地政府责任,挖掘辖区内可利用资源优先用于教育。丰台区将学前教育发展纳入区委区政府议事日程,将扩学位任务列入区政府折子工程,建立区相关委办局和各街乡镇主管领导为成员的联席会议制度,强化部门联动,扩增学前教育学位,2019年扩增学前学位2540个。房山区2019年新增中小学学位4600个,2018-2019年新增学前教育学位 6000个。大兴区2019年扩充学位7350个,新增学前学位3500个。
(三)加大工作力度,保障教育经费投入和教师资源配置
1.加大教育经费投入,加强教育事业发展财力保障
各区加大教育经费投入,发挥财政预算对教育资金安排和使用的引导作用,不断完善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在支出安排上,优化支出结构,压缩一般性支出,优先保障教育重点工作与改革发展需要。特别是保障了一般公共预算教育经费支出总量不同程度增长,部分区保障力度和增长幅度较大。
2018年,密云区一般公共预算教育经费支出比上一年增长13.65%,学前教育生均一般公共预算教育经费支出比上年增长了21.40%;朝阳区下大气力破解入园难,学前教育生均一般公共预算教育经费支出比上年增长了49.98%。
2019年,平谷区在区财政收入负增长的情况下仍保证了一般公共预算教育经费支出的增长;门头沟区普通初中、普通小学生均一般公共预算教育经费支出增长分别为12.88%和28.64%;西城区普通初中、普通小学生均一般公共预算教育经费支出增长分别为15.74%和16.56%;昌平区普通初中、普通小学生均一般公共预算教育经费支出增长分别为18.19%和24.05%。
2.不断提高教师待遇,统筹教师资源配置
各区落实政府法定职责要求,均实现了确保中小学教师年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公务员年平均工资收入水平。各区加大经费投入、加强区级统筹,不断加大教师资源配置保障力度。
朝阳区完善教师编制总量管理、动态调整机制,优先保障教师编制配置,跨领域调剂1200个编制保障教师资源配置。海淀区建立区级编制跨行业调整机制,统筹盘活事业编制存量保障教师资源配置。创新建立人才储备库,实行“区聘校用”管理模式,逐步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力度,通过统筹规划、非编管理、动态调剂、双向流动等方式,形成“五库三统筹”保障体系。房山区探索和构建区级层面“周转池”和区教育系统“调剂池”,在盘活区级层面编制存量,补充教育系统需求的同时,建立教育系统内部的调剂机制,加大对一线教师编制配置保障力度。
(四)强化教育管理,认真落实专项工作任务要求
1.认真落实控辍保学和学生资助各项政策要求
各区认真落实义务教育入学相关要求,加强区级统筹领导,规范入学细则标准,完善入学操作流程,重视政策宣传解读,建立部门联动长效工作机制,探索实施以学区为单元的就近入学政策,最大限度满足百姓就近、公平“上好学”需求。加强日常管理,健全管理体系,完善公安、教育部门和街道协同联动的控辍保学工作机制,做好义务教育阶段控辍保学工作和相关学生资助补助工作。
顺义区将控辍保学纳入《对区政府有关部门和镇政府履行教育职责情况督导评价的工作方案》,将督导评价结果作为党政主要领导的考核依据。延庆区建立由区民政局牵头,区教委等17个部门参与的“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联席会议机制”,健全对留守、困境等特殊群体学生的登记跟踪制度和专项保障机制。怀柔区建立控辍保学机制,规范中小学校学籍管理,开展专项核查,将辖区户籍和随迁子女适龄儿童少年全部纳入跟踪管控范围。
2.积极推进近视肥胖防控工作
各区加强教育、卫生部门的协同,整合社会资源,加强宣传教育,强化督导评价,推进中小学生近视防控工作。大部分区制定了区级综合防控实施方案,加强工作统筹领导,明确职责任务,细化任务措施。
东城区2016年启动“健康·成长2020工程”,制发了区级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方案、近视防控工作督导考核方案等文件,与同仁医院等专业机构联动,加强对近视防控的专业宣传和指导,初步建立起政府主导、家校社综合防控机制。全区中小学生视力不良、肥胖检出率实现连续四年整体下降。密云区出台《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实施意见》,严格规范学生作息时间,坚持每天课间操、集体跑步各半小时,切实保障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建立近视防控考核激励机制,将防控工作纳入学校工作绩效考核,并设立单项奖,防控工作成效显著。2018年全市抽测显示,该区青少年儿童视力不良检出率全市最低。延庆区提出“六大行动、二十项任务”推进近视肥胖防控,建立分级预警约谈制度。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和肥胖检出率呈现出逐年下降的良好态势。
3.不断完善教育行政执法工作机制
各区不断加强和完善教育行政执法工作,加强执法检查队伍配置,完善执法检查制度机制,通过教育系统内部综合执法、部门联动协同执法等方式,不断提升教育行政执法的规范性、专业性,推动问题解决,服务教育事业发展。
朝阳区完善教育行政执法工作领导体系、运行机制和保障措施。建立委办局联合执法和区教委内部综合执法机制,加强对违规办学的查处和校园及周边环境的综合治理。海淀区初步形成督导与行政联合执法机制。坚持对重点地区进行每周工作日一次加周末一次的“一加一”驻点密集执法,对不规范的社会培训机构责令整改。石景山区成立区民办教育管理服务中心,印发《石景山区关于进一步加强教育培训市场监管工作的办法》,提升教育依法行政、依法治校水平。
三、综合督导检查发现的主要问题
(一)基础教育设施专项规划编制及部分教育建设项目推进落实不到位
1.新一轮基础教育设施专项规划编制科学性有待提升,部门协调联动力度有待加强
部分区在基础教育设施专项规划(2017年-2035年)的编制过程中,与全市各区控制性详规和乡镇域国土空间规划对接联动不够。教育设施落图落地率有待提高,空间布局可行性和科学性有待加强。学位供给难点区域规划解决措施乏力,专项规划对解决学位紧张问题的针对性、有效性有待加强。规划编制工作进展缓慢,政府统筹和部门协同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
2.教育规划建设项目和居住区配套教育设施推进落实缓慢
教育设施专项规划推进实施过程中,受审批程序、部门协同、经费保障等因素影响,部分区规划建设项目推进缓慢,居住区配套教育设施建设与移交不到位。
(二)学位缺口较大,供需矛盾较为突出
1.学位供给总量不足与局部矛盾突出问题并存
由于生源持续增加、可规划建设土地资源受限和教育用地储备不足等原因,大部分区存在学位供给总量不足与局部供需矛盾突出的问题。部分区学位缺口较大,现有教育资源难以满足学位需求。
2.学位需求预测不科学、不准确
《义务教育法》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保障适龄儿童、少年在户籍所在地学校就近入学,为常住适龄儿童提供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条件,但部分区规划编制过程中对学位需求的预测口径不规范,需求底数不准确。
(三)落实经费保障要求不到位
大部分区一般公共预算教育经费支出实现增长,但部分区教育经费支出结构性问题凸显。受年度工程建设数量、年度重点任务经费保障等因素影响,部分区不同程度存在基础教育学段生均一般公共预算教育经费支出下降的问题。
(四)教师资源总量不足和结构性缺编矛盾突出,编制保障政策有待完善
在生源不断增加,编制总量没有增加的情况下,有的区面临教师编制总量不足的政策性瓶颈,存在教师总量不足和部分学科结构性缺编问题。同时,各区不同程度采取编外聘任方式,加强教师资源配置,但随着编外聘任教师数量不断增加,部分区学前教育编外聘任教师占比较大,存在一定安全风险隐患。
(五)中小学办学空间被挤占问题普遍存在,办学条件不达标问题突出
由于生源持续激增,受空间资源有限和建设进度缓慢的限制和影响,部分区学位扩增困难大。部分区存在中小学专用教室被挤占、超规模办学、超规定班额办学等情况,办学条件不达标问题凸显,小学学段、城区和优质学校尤为突出。办学空间不断被挤占,已经影响到教育教学开展和学生在校学习生活质量,也存在一定安全隐患。
(六)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存在明显短板,对照国家标准要求差距较大
对照国家关于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区)标准要求,我市各区在资源配置、教育质量等量化指标和刚性要求方面存在较大差距。国家要求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区)资源配置指标要做到区内校校、项项达标且达到规定差异系数,国家义务教育学业质量监测水平达到三级。监测显示,目前我市没有一个区全面达标,在生均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和生均运动场馆面积等指标方面存在瓶颈性困难。
一是资源配置指标未达到国家标准,特别是资源配置七项内容中的生均教学及辅助用房、生均体育运动场馆等普遍存在不达标的情况。二是资源配置指标的均衡程度未达到标准要求且有的区差距较大(差异系数要求小学不高于0.50,中学不高于0.45)。三是资源配置项目达标情况较好区,学业质量监测水平偏低。相对于国家关于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资源配置和质量水平并重的要求,我市义务教育学业质量监测水平较好的区普遍存在资源配置短板,资源配置差距相对较小的区学业质量监测成绩偏低。
(七)中小学近视防控任务艰巨,统筹协同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
中小学近视防控形势严峻,部分区中小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呈现上升趋势,整体水平居于高位。部分区统筹协调、部门联动工作机制有待完善和深化,部门职责任务、工作要求、防控举措有待进一步明确和落实。学生眼保健操、电子设备使用、活动锻炼时间保证等基础性防控措施有待进一步细化落实。实地察看中小学和幼儿园,发现普遍存在教育教学中使用电子设备时间较长的情况,对室内光线、照明设备等环境条件关注不够,近视防控的自觉性有待增强,工作措施有待进一步落实。部分学校落实眼保健操制度要求不规范、不到位。
四、工作建议
(一)深入推进基础教育设施专项规划编制和落实工作,优化资源布局,切实保障学位供给
压实区级政府主体责任,强化部门联动,将教育优先发展落到实处,切实提高基础教育设施专项规划编制重视程度和实施力度。要将教育设施的空间规划与教育事业的发展规划紧密结合,为教育事业发展提供空间保障和硬件支撑。加强各学段学龄人口趋势预测,严格落实总规千人教育指标要求,结合重点区域、关键时段、高峰学段,合理测算设施总量,促进设施落图落位。强化保障措施,加强用地、政策、资金等全方位的保障力度,提前安排设施建设,优化实施路径,努力提高教育设施保障与教育需求匹配度。在保障学位的基础上,加强教育设施布局引导、优质辐射,优化教育资源空间布局。
进一步加大区政府统筹力度,创新体制机制,加强政策保障,盘活区域各类资源优先用于教育资源配置,优先保障学位紧张、缺口较大区域的教育资源配置。按照相关法律及政策规定,落实居住区配套教育设施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同步交付使用工作要求。解决居住区配套教育设施“应建未建、应交未交”等问题,全力保障适龄儿童入学及入园的学位供给。
(二)加大教育保障力度,提高教育资源配置水平
要确保教育优先发展,进一步加大教育资源配置力度,积极整合拓展各类教育资源,提升办学条件保障水平。对于超建设规模办学、超规定班额办学、借址办学学校,建立工作台账,采取按街区规划、统筹配置教育资源、“一校一策”等措施,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加强对农村学校和办学条件相对薄弱学校的资源配置力度,为学校规范办学、有序开展教育教学提供有力条件保障。
人事、编制、财政、教育等相关部门应加强统筹协调,深入研究,进一步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创新政策措施,盘活区域资源,落实编制配备,完善保障机制,切实保障教师资源配置,为教育事业改革发展夯实人力资源基础。
要全面落实“两个确保”要求,切实保障教育经费投入,优化教育支出结构,提升经费使用效益,保障各级各类教育持续健康发展。
(三)提高认识,加大力度,切实推进区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要进一步提高对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认识,落实区政府保障和发展义务教育的主体责任。加强政府统筹领导,健全部门协同机制,加强对本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现状梳理、问题分析及未来规划。对照国家和北京市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标准要求,明确推进工作的时间表、路线图和任务书。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推进建设和督导评价相结合,全面规划、精准施策,“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提质量”,切实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四)积极推进区域学前教育普及普惠,提升学前教育公共服务水平
要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落实政府责任,多措并举扩增学前教育学位,满足入园需求。进一步加大统筹协调和监督监管力度,推进已规未建和已建未交配套幼儿园项目建设和接收工作。进一步完善学前教育投入保障和政策扶持机制,提高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提升学前教育公共服务水平。
(五)加强统筹协调,切实加强中小学生近视防控工作
要认真落实《北京市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十条措施》,加强统筹协调力度,完善联防联控工作机制,切实承担并履行好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主体责任。按照国家和北京市防控任务要求,明确部门职责任务和工作要求,协调推进防控工作。进一步将眼保健操、体育活动锻炼以及电子设备规范使用等基础性防控措施落细落小落实。加大校医队伍建设力度,落实校医配备标准要求。加大宣传力度,推进家校社协同联动,关口前移,提高防控效果,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六)进一步加强市级相关部门对区政府及相关垂管部门的管理、督促和指导,健全部门协同联动制度机制
市级相关部门需进一步加强对各区教育设施规划编制及落实情况的检查指导,强化过程跟踪、标准指导、审批把关,督促各区按照城市总规要求,依据分区规划,结合区域功能定位和“十四五”规划,科学合理做好基础教育设施专项规划编制工作。健全完善相关政策,给予人口导入区在规划建设、编制保障、经费支持等方面适当的政策倾斜。
进一步加强对编制政策改革落实情况的调研,加强政策研究和工作指导,完善编外教师聘用工作规范,健全教师待遇保障机制。针对各区聘任编外教师等问题,加强现状调研和改革政策指导,进一步健全制度机制,规范教师编制配置管理工作。
进一步健全市级统筹、部门联动机制,加大基础教育学位供给和资源配置保障力度。完善市级规划、住建、发改等部门协同机制,支持和督促各区加快教育规划项目的推进落实,特别是加大对未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移交使用项目整改情况的检查,督促教育规划落实到位。
进一步加强对近视防控任务落实情况的检查指导,加强工作统筹协同、职责任务分工、机制方法创新、举措有效落实等方面的检查和指导,督促各区切实推进中小学生近视防控工作,提升学生体质健康水平。
扫一扫分享本页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北京市教育委员会”
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