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北京教育督导 >  督导研究

督导案例 |发现成长新契机 落实“双减”新样态

时间:2024-03-15 来源:北京市教育委员会
分享:

发现成长新契机 落实“双减”新样态

北京市海淀区责任督学 杜会新

  在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连续三年把“双减”督导作为教育督导“一号工程”的部署下,在市区教委、市区政府教育督导室的正确领导下,我作为一名挂牌责任督学,同时作为万寿路责任区负责人,把每次督导都要为学校提供有价值的帮助作为工作原则,积极探索并不断完善教育督导的新方法、新途径。

  【案例背景】

  作为挂牌责任督学,我认真学习“双减”政策、新课程改革理念等政策性文件,高位理解国家对教育的战略部署,提升政治站位,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将国家教育政策、新课改精神宣传到学校。同时,积极参与新课标培训,及时了解课改新动态,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养,与督导学校增进日常沟通,加强日常性督导,经常深入课堂听课。在制订课程方案、优化课后服务、推进“双减”、深化课程改革、规范作业管理等方面给予学校更多的帮助,提出建设性意见,指导学校结合新课程改革,完善课程体系,丰富课程内容,力争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进一步推进学校“双减”工作落地落实,取得更加显著突出的成效。2022年5月,我所督导的学校由民办性质学校转为区属公办学校,成为北京市十一学校联盟校。给学校发展带来新的挑战和机遇,如何在学校发展的关键期发挥好督学的助推作用成为我每次到校督导工作的追求。

  【案例描述】

  “转公”,源于2021年7月教育部等八部门发布的《关于规范公办学校举办或者参与举办民办义务教育学校的通知》。民办学校转公,最明显的变化在于两个方面:一是上学免费,学校收入来源于教育财政拨款;二是严格按照公办学校办学标准规范办学。我所督导的这所民办学校办学质量较高,被视作“名校”,因此转制备受关注。一线教师93.81%的续签率和75%的博硕教师占比,为学校发展提供了优秀师资保障。北京市十一学校及其联盟学校优秀的课程资源,为学校发展提供了学习与借鉴的优质经验。在学校转制期间,我作为督学,在督导过程中同时扮演着教育政策宣传者、学校办学行为诊断者、学校改进建议者等多重角色,既要督促学校不折不扣地执行教育政策,又要理解学校办学行为,发现学校的亮点,提出有价值的改进建议。我通过现场观察、入校访谈、资料查阅等方法开展工作后与学校负责团队一起,得出学生、教师、家长关切学校工作最重要的两方面内容,一是如何保证教育教学有序和品质,二是如何保证教师和干部队伍的稳定。达成共识后,我们一起制定工作策略并实施,取得了一定实效。

  一是保持优势做好升级。学校教育教学有序和有品体现在学校课程品质里,更反映在课后服务工作中。督学鼓励支持学校将开设多年、最受欢迎的“儿童十大场”课程安排在周五的课后服务时间段。“儿童十大场”课程包含学生自组织社团、教师支持性社团、学校优势社团3种形式。打通年级和班级,由学生自主完成课程选择。根据学生、教师自主报名,学生课程委员会审定,最终形成课程内容与计划。本学期,小学部共开设57个社团课程,其中学生自组织社团35个、教师支持性社团9个、学校优势社团13个。和周五的课程不同,周一到周四的课后服务,该校将其分为两个时段,第一时段为学科拓展课程,每天开设39门课,第二时段以兴趣和拓展类为主,课程设置基于前期对学生的调研结果,由学校一线教师和教研组集体研磨课程内容,科技、体育、艺术、文学阅读等共80多门,几乎涵盖了学生需要和喜爱的各个学科。督学在查阅资料和现场观察与访谈中看到,课后服务第一时段学生参与率100%,满足学生学业提升和学业巩固的需要,第二时段学生参与率接近90%。学生参与率高、家长反馈好、师资力量强、课程内容多,使得学校的课后服务精彩纷呈。学校原来的优势课程(课程优势)基本上得到了保持,并且有一些升级,像学校的“儿童十大场”,从课程申报、课程实施到课程评价,更加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为学生开启了一扇在社会关系和更广社会意义上的课程和文化窗口。

  二是完善机制引领发展。督学建议学校搭建多方位的支持体系。除校内的专家、名师团队外,与北京高校合作研究,为教师研究提供支持。为名师工作室、定制式研究组、学科教研聘请北京市教研员、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教研员、北师大专家学者,与教师们共同进行课例研究。为每一位新入职的年轻教师配备教育、教学师傅,进行系统的培训,并为他们设置缓冲期,入职第一年减少1/3的工作量,腾出时间给年轻教师听课学习和课后反思。继续发挥教师积分制的激励功能,从成果业绩、任务承担、平台展示、岗位创新4个方面入手,引导教师根据相关内容订立学年发展规划,并进行自主激励、检查与监督。每学年进行一次积分统计和表彰,部分奖励机制也将以积分制作参考,推进互为供需的机制。重视挖掘每一位教师的内在潜能,引导每一位教师成为教师专业成长资源的提供者。做到在工作中研究,在研究状态下工作,实现引领实践与研究双通道发展。

  三是融合资源融通文化。在学校资源运用方面,督学与学校管理团队一起分析现状,提供策略。北京市某学校给校内社团提供了很好的资源支持,像游泳社团、击剑社团都能在校内的专业场馆里训练。同时,学校对校外机构课程的引进也更有选择性,挑选一些精品课程作为学校课程的补充。在谈到学校民转公的变化时,学校干部说:“我校原来也是一所优质的学校,拥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教师们饱满的工作热情、投入的工作状态和追求卓越的专业意识,是我们课后服务高质量实施的保障。成为十一学校联盟校后,十一学校的优秀文化逐渐植入,给我们教师带来更多积极的影响,‘以学生为中心’‘竭尽全力服务教师,以便于教师竭尽全力服务学生’‘把钱花在离学生更近的地方’……一种更为民主、平等、尊重、公开、规范的文化正在形成。”

  转制为公办后,我所督导的这所民办学校按照海淀区公办学校要求,进一步加强了管理,提升了质量,以更加优异的办学成果回应了家长、社会对学校的信任和对优质公办教育的期待。

  【案例反思】

  一是突出督学发现意识。在此案例中,督学在督导中围绕学校实际情况,坚持做到摸实情、讲实话、出实招、见实效。通过“双减”专项督导六要素“查看作业、观摩课后服务、进班听课、参加备课、组织座谈、听取汇报”,了解学校的实施措施、面临问题及下一步计划安排,进而发现学校工作增长点,助力学校发展。

  二是内化督学责任意识。此案例中作为责任督学面临学校转制、学校发展新形式,肩上有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将“双减”政策的落地落实落细作为自己挂牌督导的重中之重,倾尽全力有所作为、有所建树,不负“责任督学”的“责任”二字。学校转制发展进程中时时会面临各种挑战,要与学校站在一起共担当。

  三是强化督学“家底”意识。在连续三年把“双减”督导作为教育督导“一号工程”部署下,督学做好工作就要清楚各种教育法律法规、政策规定、文件精神等,烂熟于心,做到督导有据。清楚学校的基本情况,包括办学历史、校园文化、师资结构、特色亮点、短板瓶颈、重点工作及其推进情况,做到督导有方,督导有效。

  四是重视督学“三进”意识。作为督学,既是当下教育综合改革的实践者和执行者,又肩负着督导的责任,在对各项政策精神深刻理解的基础上,开展挂牌督导工作要更加接地气——工作方式更能贴近学校实际,沉到教育教学一线;走进办公室、教室、厨房、餐厅,走进教师、学生、家长,走进师生内心;跟进发现问题,并及时提出整改建议。

  五是强调督学“三思”意识。责任督学到学校督导,在做好“望闻问切”的同时,更要注重思考。一思不足在哪里;二思亮点是什么;三思建议怎么提。聚焦“双减”工作落实中的关键问题,突出重点,带着线索督、跟着问题查、盯着问题改,推进“双减”工作“最后一公里”走深走实


扫一扫分享本页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北京市教育委员会”

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