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语言文字办公室 > 语文生活

“元宇宙”的来源、成因与语法特征

时间:2023-07-20         来源:北京市教育委员会
分享:

“元宇宙”的来源、成因与语法特征

葛东雷1,高卿云2

(1.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基础教育学院,北京,100043;2.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文学院,北京,102488)

  摘  要:新兴词语“元宇宙”已进入社会语言生活。其最初见于科幻小说《雪崩》,2021年9月之后迅速走红,出现在各个领域。“元宇宙”是偏正结构的复合词语,在句中可以充当主语、宾语和定语成分。其形成一方面是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后疫情时代“云端”生活的开启,另一方面也是词语自身矛盾运动的结果。相比于最初的“超元域”,“元宇宙”更符合汉语的关联性与人们的认知过程,因此成为通用译法并传播开来。

  关键词:元宇宙;来源;成因;语法特征

  2021年9月以来,“元宇宙”一词火爆网络,先后入选《柯林斯词典》发布的“年度热词”、“2021年度十大网络用语”、《咬文嚼字》编辑部发布的“2021年度十大流行语”等。2021年也被认为是“元宇宙”元年。之后,“元宇宙”逐渐从新概念进入大众语言生活,在公共媒体和社交领域中频繁出现。例如:

  (1)最近,元宇宙“很忙”,从游戏到社交,从工业生产再到军事领域,都有它忙碌的身影,“房产”是其中最热闹的领域之一。(人民网,2022年1月18日)

  (2)在大数据、“互联网+”、元宇宙等前沿领域,必须保护好知识产权,才能确保创新源泉长流不竭。(人民网,2022年9月28日)

  (3)元宇宙新技术,数字“总编辑”对话党代表。(中国新闻出版广电网,2022年10月20日)

  “元宇宙”并不是一个新生词语,而是早已产生的词语,但是在发展中出现了新的句法语义特征,其产生与流行受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双重影响。

  一、“元宇宙”的来源与发展

  目前学界对“元宇宙”的概念还没有统一的界定,通常认为:元宇宙不是一项技术,而是融合了各种数字技术于一体的终极数字媒介[1],是平行于现实世界的在线数字空间[2],也是社会信息化和虚拟化的必然趋势[3]。“元宇宙”虽未被词典收录,但已基本被大众接受,并进入公共媒体领域。在人民网平台以“元宇宙”为关键词检索,共检索到172675篇有关词条(截至2023年3月13日)。其中最早关于“元宇宙”的词条是2022年1月18日发布的文章《警惕元宇宙虚拟资产“通胀”》,内容转载自《中国青年报》。

  1981年,美国数学家、计算机专家弗诺·文奇在其小说《真名实姓》中构拟了一个通过脑机接口进入并获得感官体验的虚拟世界,这被认为是“元宇宙”的思想源头。“元宇宙”一词来源于1992年美国作家尼尔·斯蒂芬森创作的科幻小说《雪崩》。[4]该作品讲述了一个平行于现实世界,并与之相互影响的虚拟世界的故事。在这个世界中,人们化身为数字来交际,通过互相竞争来提高自己的地位。该书于2009年由郭泽翻译为中文并出版,2018年再版。两版中“Metaverse”均被译为“超元域”。[5]“超元域”(Metaverse)一词由前缀meta和词根verse组成。在英语中meta有两种含义,一是变化、变换;二是高于、在上、在外,也可以理解为“超越”。作为前缀,meta可以构成元语言(Metalanguage)、形而上学(Metaphysics)、元分析(Meta-analysis)等词。我国语言学界对“meta”的认识不断深化,早期对“meta”的认识是“高于”或“超出某物的特定范围”,所以会把“Metaphysics”译为“形而上学”。随着认识不断深化,将“meta”翻译为“元”,包含着始源关系。汉语中的“元”具有“开始、根本”的含义,这也是为什么无论翻译为“超元域”还是“元宇宙”都包含“元”的原因。词根verse一般解读为宇宙(universe)的缩写,该词由前缀uni和词根verse组成。前缀uni含有“单、独、一”的含义。词典中把词根verse解释为“诗、韵文”,这与宇宙无关联性,所以该词有着其他的演变路径。词根vert来源于拉丁动词vertere/versus,具有“转向、转动”的含义。[6]由此可以构拟该词根的演变路径是vertere/versus→vert→vers/verse。也有观点认为词根verse来源于宇宙并不准确,因为词根verse舍弃了前缀uni,也就是舍弃了“唯一”的概念,只剩下“转”的含义。[7]故准确理解应该是宇宙的部分,也就是“域”的概念,这是最初将“Metaverse”译为“超元域”的原因。但目前“元宇宙”已基本取代“超元域”,成为“Metaverse”的通用中文译名。我们认为,将数字虚拟世界比作每个人的“小宇宙”,这个宇宙中有无限可能与机遇,相比于“超元域”这个在汉字中关联性不强的译法,“元宇宙”更符合大众的认知与想象,因此也更为容易为人理解和接受。

  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人们逐渐步入“云”生活,线上与虚拟成为了人们生活的新常态,疫情加速了“元宇宙”的发展。2021年以来,围绕“元宇宙”产生的新事物不断涌入人们的视野。

  二、“元宇宙”的语法特征

  首先,分析“元宇宙”的词汇结构。《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中“元”有三个义项。第一个义项下面有“开始的;第一”“为首的;居首的”“主要;根本”“元素”“构成一个整体的”五个含义,第二个义项表示量词,第三个义项是“朝代”和“姓”。“宇宙”是名词,指“包括地球以及其他一切天体的无限空间”“一切物质及其存在形式的总体”。根据“元宇宙”在语言生活中的使用情况,我们认为是“元”的第一个义项与“宇宙”的泛指用法相结合,是偏正结构的复合名词。

  其次,分析“元宇宙”在句子中所充当的语法成分。

  1.作主语

  (4)岁末年初的台湾,“元宇宙“成了最热门的产业话题。(人民网,2022年1月7日)

  (5)元宇宙是关于人类想象的内容与技术的结合。(人民网,2022年3月23日)

  例(4)中“元宇宙”是句子的主语,“成”是句子的谓语。例(5)中“元宇宙”是句子的主语,判断动词“是”作句子的谓语。通过分析语料,“元宇宙”作为偏正结构的名词,多数情况下在句子中作主语,通常为受事主语,是整个句子的陈述对象。

  2.作宾语

  (6)与虚拟数字员工相关的另一个话题是元宇宙。(人民网,2022年1月17日)

  (7)打造演艺互娱“元宇宙”。(人民网,2022年4月4日)

  (8)把北京工人体育场搬进“元宇宙”。(人民网,2022年9月3日)

  “元宇宙”可在句中作宾语,是动作的承受者。例(6)中,“是”作谓语,“元宇宙”是被讨论的话题,在句中作宾语。例(7)中,“打造”作谓语,“元宇宙”是名词作直接宾语。例(8)中“元宇宙”在动词“搬进”之后,是动作的承受者,在句子中作直接宾语。

  3.作定语

  (9)一款元宇宙概念产品的“入场券”也曾被炒到上万元。(中国青年报,2022年1月18日)

  (10)打造一个元宇宙技术高端协作研究平台。(人民网,2022年4月1日)

  (11)用户所购买的每一份元宇宙烟花都是独一无二的。(人民网,2022年3月23日)

  “元宇宙”可在句中作定语,用来修饰限定主语或宾语。例(9)中,“元宇宙”作为句子主语“入场券”的多重定语之一,起限定主语的作用。例(10)中,“打造”作谓语,“平台”作宾语,“元宇宙技术”“高端”“协作”“研究”作定语,修饰限定宾语。例(11)中,“用户”作主语,“购买”作谓语,“烟花”作宾语,“元宇宙”在句中作定语,修饰限定宾语“烟花”。

  综上,“元宇宙”作为新兴复合名词,可在句子中作主语、宾语和定语成分。

  三、“元宇宙”成因探析

  1.语言外部因素

  语言是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演变。词汇通常是最先反映社会发展中新变化的语言部分,新词的产生既有外部因素也有内部因素。“元宇宙”之所以成为流行语,是多重外部因素作用的结果。第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为“元宇宙”的实现提供了可能。随着算力的提升、AR(增强现实)/VR(虚拟现实)技术的不断优化、ARM(高级精简指令集)芯片架构计算速度的提升,让“元宇宙”从想象逐渐走进现实,科技为“元宇宙”的实现提供了技术基础。第二,“元宇宙”代表了未来社会的发展方向。“元宇宙”是一个虚拟现实的共存体,是整合多项高端技术为一体并代表着未来互联网发展方向的概念[8],关系着未来每个人的生活,所以会被大家热议。第三,疫情加速了“元宇宙”的发展。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人们开始习惯“云端”生活,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成为生活的常态,这为虚拟现实技术发展提供了动力。人们更加关注未来互联网领域的变化及其对生活方式的革新,因为互联互通的网络技术会给人们的生活提供极大便利。

  2.语言内部因素

  “元宇宙”一词是外来词汇,最初翻译为“超元域”,后来逐渐被“元宇宙”所替代。“元”和“宇宙”是汉语中本来就有的词,两个语素组合在一起产生了一个新的复合名词。其产生的内部理据是汉语对固有语言符号的再次组合,词汇内部实现了形式与意义的自我调节,以此来适应新事物的需要。外部因素对新词语的产生与流行有着重要影响,但同时语言形式和意义之间的矛盾运动也是决定新词语能否逐渐稳定并流行的原因。“Metaverse”一词最初被我国学者翻译为“超元域”,但是这个译法并没有得到进一步传播。这是因为该词中的三个语素是各自独立的,含义上缺少关联性,在人们理解与接受过程中容易形成阻碍。而“元宇宙”是由两个汉语固有语素组合而成的,加之其英语形式“Metaverse”与“元”“宇宙”具有词源学关系,所以其传播更加迅速、广泛。

  综上所述,新兴词语“元宇宙”最初起源于科幻小说,随着互联网虚拟技术的发展与“云端”生活的普及,“元”和“宇宙”两个汉语中固有的语言符号再次组合,形成了表达新型数字生活空间的“元宇宙”。虽然《现代汉语辞典》(第7版)还未收录该词,但其在主流媒体与社交空间中广泛传播,成为真正的年度热词。

  参考文献:

  [1]喻国明,耿晓梦.元宇宙:媒介化社会的未来生态图景[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3:110-118+2.

  [2]刘革平,王星,高楠,胡翰林.从虚拟现实到元宇宙:在线教育的新方向[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21,6:12-22.

  [3]方凌智,沈煌南.技术和文明的变迁——元宇宙的概念研究[J].产业经济评论,2022,1:5-19.

  [4][5][6][7]苏振源.从词源学视角看“元宇宙”[N].中国社会科学报,2022-03-22(003).

  [8]沈阳.元宇宙时代的语言变化[J].语言战略研究,2022,2:5-6.


扫一扫分享本页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北京市教育委员会”

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