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北京教育督导 >  督导研究

督导案例 | “双减”工作专项督导中 对“课堂提问”的观察与督导

时间:2024-04-25 来源:北京市教育委员会
分享:

北京市丰台区责任督学  徐学玲

  【案例背景】

  2022年3月、4月,依据市区文件精神和要求,按照区教委、区政府教育督导室统一工作部署,我们连续两次对责任区中小学“双减”工作开展了专项督导。

  2022年4月督导报告单中有这样一项督导内容:“⑤教师课堂提问兼顾不同学生的学习基础,提问类型多样,学生回答方式多元(督导方式:观察统计教师提问类型是否兼顾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等2~3种以上类型,提问是否面向全体、兼顾不同学习基础的学生;观察教师是否预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是否综合运用个体回答、集体回答、小组合作或探究多种问题回答方式)。”对此,我结合近两个月参与的学校工作,以及自己的一些学科工作经验进行了一些督导实践。

  【案例描述】

  2022年3月中旬的一天,责任区一位校长打来电话,跟我提出学校准备在月底前开展一次全员性的教学视导活动,旨在“优化教学活动,上好每一节课,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邀请我在此过程中(包含备课、教学设计、听评课各个环节)给予指导。这是学校落实“减负提质”政策的具体行动和有力举措。我想,作为学校的责任督学,对于学校这种发展需求,我必须给予高度关注和大力支持。

  和校长通话后,学校4名教师很快与我取得了联系,但由于疫情防控原因,我们无法进行面对面现场备课与交流,于是,他们就把自己的教学设计和上课实录发给了我。看过他们发来的资料之后,我分别和几位教师进行了一对一的交流,并对他们的教学设计提出了具体细致的修改意见和建议。其中,我特别关注了教师的课堂提问情况。下面仅以《白桦》一课为例。

  “教师提问”观察与督导记录表


  课例分析:本节课教师共提出了15个问题,其中记忆性1个,理解性7个,应用性1个,分析性2个,评价性3个,机械性3个。这15个问题的解决方式集体回答4次,个体回答15次,讨论、探究都是1次。从上述这些数据中可以看出,教师的问题半数多是需要学生通过读课文、理解、分析、思考、讨论后才能回答的,与文本结合得较紧密,基本没有脱离文本,但无效问题也占了一定比例,需要进一步调整与精简。从解决方式上的数据可以看出,个体回答居多,课堂上一对一的交流较多,需要加大生生之间的互动,加强探究。

  观课后,我与这位年轻教师进行了交流沟通。我首先肯定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优点,接着针对发现的问题对症下药,提出改进意见与建议。针对课堂提问设计,我指出,提问,是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提问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还可以考察学生对所学文章的理解感悟情况。可见,提问这一教学环节直接关系着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所以,教师应学会给课堂语言做减法,一节好课一定要围绕重难点精心设计3~5个好的问题,即有价值的、真实的,具有指向性、启发性和开放性的问题,促进学生主动读书思考。这是提高语文课堂效率,落实“减负提质”的关键之一。课堂应该通过问题的设计更好地引领学生在读中思,思中悟,悟中读,进行多向思维互动。交流之后,老师表示收获特别大,会按照我给出的意见和建议认真思考,修改教学设计,并择机在年级内班级进行二次教学实践。

  没过几天,2022年4月初,我们便接到了市区下发的“双减”督导工作通知,而且督导报告单中“课堂提问”是其中一项内容。于是,我及时和学校干部约定,借此契机,实地再去听一下这位年轻教师的课,进行一下效果跟踪。

  这一天,我如约来到学校开展督导工作,并走进了这位年轻教师的课堂。这一次她换了一个班,教授的依然是《白桦》一课。在听课中我继续重点关注了课堂提问情况。

  “教师提问”观察与督导记录表

  课例分析:本节课老师共提出了8个问题,其中记忆性2个,理解性5个,应用性1个,分析性3个,评价性2个,无机械性问题。这8个问题的解决方式集体回答0次,个体回答8次,讨论、探究各2次。和第一次课的课堂提问相比,这次的问题数量有所减少,但并没有影响学生们理解感悟文本,每个问题间都环环相扣,直入文章重难点,使读中感悟更有重点、有层次,课堂效率有所提高。解决方式上加强了讨论探究的互动交流方式。

  观课后,我与这位年轻教师再次进行了交流沟通。对于她教学的改进,特别是课堂提问的改进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并结合具体环节改进以及对于课堂提问的实践探究提出了更高的期望。我指出,课堂上提问的目的是为了引领学生深入思考,深化其对所学文章的感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要不断学习探索,深入研究学情,深入研读文本,摸清学生的学习心理,尊重思维的客观规律,善于创设问题情境,运用好提问策略与技巧,从而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与此同时,我也与学校主管干部进行了反馈与交流,建议学校,可以借助此次督导活动,围绕“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及其方法策略”这一主题,组织一次研讨交流活动,充分发挥好教研的支撑作用,引导教师进一步提高认识,转变观念,更好促进教师对课堂提问的认识思考与实践,探索有效的策略方法,让课堂更高效。并以此为契机,进一步思考提升教师教学基本功及专业化水平,进一步推动学校“减负提质”工作深入落实,不断提高学校教学质量和水平。

  随后,我和学校干部共商共议,建议学校可以从以下两点切入引领,进一步强化教师认识,促进教师的课堂实践研究。

  第一,课堂提问能力是衡量教师专业水平的重要标志。教师课堂提问能力与教师的实践性知识和学情解读能力有着密切联系。提问设计能突出反映出教师的教学基本功、课程意识和课改理念,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因此,教师在寻求专业发展过程中,应该不断提高提问意识,重视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更好地驾驭它,让它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如果能在教学中科学设计并进行课堂提问,通过一系列具有较强逻辑性的简洁而明确的问题串,引导学生逐步深入地思考,让提问尽可能发挥出更大的教学效果,就能优化课堂结构,真正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展示教师的教学艺术,显示教师的教学魅力。

  第二,课堂提问优劣是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教学是一门艺术,而课堂提问是组织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和口语训练的重要手段。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是落实“减负提质”很重要的切入口,精彩的提问是诱发学生思维的发动机,能开启学生智力的大门,打开学生滔滔不绝的话匣子,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师生情感的交流。课堂提问的成功与否,关系到单位时间内教学的效果。以问题为中心的课堂教学,不仅可以丰富课堂教学的形式,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更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深层次思考,促使学生对知识的内化与生成,有效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准确、恰当的课堂提问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有效获得,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真正落实好“减负提质”。

  【案例反思】

  “双减”政策落地落实作为教育督导的“一号工程”,是每一位责任督学要持续跟进和常规督导的重要内容。在落实“双减”工作中,责任督学要始终以“双减”要求为宗旨,以帮助学校提质增效为目的,结合学校需求与校情,积极参与学校工作,同学校一道研究探讨,从而做到精准督导、深度督导、创新督导。

  “双减”背景下,课堂需要提质增效,这是共识。课堂提问与反馈是最常见的教学活动,也是非常容易被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的提问与反馈策略方式不同,课堂效果往往也会差距巨大。所以,责任督学在日常观课过程中对于教师的课堂提问要多一些关注和交流,真正做到“督到位,评中肯,导得法”,从而有效促进教师的认识与实践,推动学校将“双减”工作进一步落实、落细、落小。

  此外,在“双减”督导工作中,我认为责任督学应该做到以下两点。

  一、深层思考

  每次督导我们要达到什么目的?起到什么效果?针对督导的内容我们有什么合理化的建议或建设性意见?我们能为学校的内涵品质发展做哪些力所能及的服务?我认为这是我们每一位责任督学每次督导时都应该深度思考的问题。

  就课堂教学而言,我认为我们要在每一次督导中进一步关注教师专业素养提升,鼓励引导教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进行系统反思、系统谋划,抓好导向,不断优化教学设计与教学方式。同时我们要鼓励支持学校深抓教学管理与研究,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这一教育的永恒主题,积极开展更有针对性的教学理论与实践探索,着力推动常态化提质增效措施,切实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升育人质量。

  二、悉心服务

  作为责任督学,我们要积极融入学校,变被动工作为主动服务,经常与学校领导、教师沟通交流,并根据学校需求悉心做好服务,用强烈的责任心为学校谋发展,不断探寻护航学校持续发展、护航学生全面发展的督导新策略、新路径,真正用心为学校办实事,通过督细、督小、导实,真正起到促进作用。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切实得到学校的认同,被学校需要,从而更好体现责任督学的价值。

  总之,作为一名责任督学,我们要努力做好学校的引导员和服务员。我们要潜心学习,善于思考,笃行不怠,用心、用智、用力、用情为学校内涵发展提供专业的指导与服务,要真心实意以自家人的身份融入学校,成为助力学校发展的命运共同体,从而更好地发挥责任督学的作用。


扫一扫分享本页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北京市教育委员会”

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