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支援合作处 > 学员的感悟

研学共振 静待花开

发布时间:2021-07-22    来源:市教委支援合作处
分享:

内蒙古兴安盟科右中旗教研室 陈丽英

  5月8日至28日,我赴北京参加了“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小学道德与法治骨干教师培训班”,接受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和观摩实践。在一周的集中培训后,我们六位教研员前往北京东城区教育科学研究院跟着黄薇和张建华两位道德与法治教研员,开始了为期两周的跟岗研修。在两周的时间里,我们分别随同两位教研员深入了北京的六所学校,听评课8节,听讲座3次,听录像课6节,听展示说课21人次,完成日志9篇。通过聆听讲座、观摩教研、深入考察、交流互动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跟岗学习,使我感受到了北京先进的教育理念,受到很大的启发,醍醐灌顶,受益匪浅,也为我今后的工作注入了强大的动力,增强了工作的信心。

  一、研修收获

  (一)掌握了先进的小学道德与法治的课程理念,认识和把握课程标准、教材、教学与学生生活多方之间的关系,以及课程与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等。

  (二)基本掌握了小学道德与法治的关键教学知识。通过专业的教材解读、学情分析、教学设计,能够聚焦课堂教学实施的具体问题,形成有针对性的教学反思。

  (三)了解了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改革的前沿探索,提升了教学能力。通过教学课例观摩、解读等,了解了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探索的代表性经验,并结合自身工作实践,找到了自身教研改进的生长点。

  (四)对如何备课如何做好教学设计以及说课有了全新的认识:要把握全套教材,注重充分落实课程目标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把握全册教材,注重学生能力贯通培养;把握单元整体,可以在教学时根据实际需要,灵活整合各课时教学内容。备课要由课时教学模式向单元式的教学模式转变。

  二、研修感悟

  (一)敬业博学,老当益壮

  在两周的跟岗培训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两位教研员崇高的敬业精神、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精湛的业务技能。两位教研员都已经50多岁,却有着旺盛的精力。每天早出晚归,倒地铁,坐公交,深入学校听评课指导教学毫无怨言。广博深厚的文史知识,扎实、系统和精深的专业学科知识和理论信手拈来,运用自如,令我们叹服!

  (二)团队合作,精雕细磨

  记得在微信上看到过一个教育故事:“一个人走得很快,一群人走得更远”。

  在深入学校尤其是三入史家胡同小学的过程中,我发现:每所学校被听课及准备参赛的教师都不是独自备课、单打独斗,都有一个专业的团队共同参与,精细磨课。哪个活动选取哪个资源更合理,哪句话怎样说更合理,连板书用哪个字更适宜都要细细揣摩。在团队合作中,大家互相影响,共同进步,以更饱满的热情,更全面的技能,更专业的水平为孩子们提供最适宜的教育,促进孩子们更好的成长。

  (三)以赛促培,以培带研

  这次最幸运的是跟岗期间正在举办东城区道德与法治学科青年教师第七届“东兴杯”教学设计说课展示和北京市“京教杯”道德与法治学科的中小学优秀教学设计终评大会——说课展示及答辩。

  东城区教师的讲课和说课就像一顿丰盛的饕餮大餐,精美地呈现在我们的面前,真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各位老师毫无保留的把自己在教学工作中的经验拿出来与大家分享,可谓是异彩纷呈。在与参赛教师交流中,我感受到“以赛促培,以培带研”这种方式,更有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

  三、研修展望

  半个月的时间如白驹过隙,转瞬即逝。每天辛苦着、体验着、收获着、感悟着,累并快乐着!同时也使我充分地认识到,我们的教研工作机遇与挑战并存,我们需要对自己的教研工作进行重新审视与深入思考,怎样才能更有效地“研修一体,研学共振”。在新的一轮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必须更新教育教学理念,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重点,以“立德树人”为己任,培养适应时代需要的德才兼备的新型人才。

  培训虽然已经结束了,但在北京学习到的全新理念和经典案例却余音绕梁,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激起我思想的涟漪,荡起我情感的共鸣。让我越发感觉到肩上担子的沉重。坐而言,不如起而行!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作为一名道德与法治学科教研员,我一定借着这次培训的东风,获取新的理念,反思自身实践,将所学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建构新的知识网络,借他山之“玉”攻“石”。

  对于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探索,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我的学习永远在路上。漫步在五月的北京,百花吐芳,争奇斗艳,红的像火,粉的似霞,白的如雪……对比之下我们内蒙古的春天可能来的要晚许多,虽然每株花的花期不同,但我相信,花开终有时,让我们静待花开!

扫一扫分享本页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北京市教育委员会”

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