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副书记李奕:面向国家对未来人才的需求,着力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

发布时间:2021-05-24    来源:人民网-教育频道
分享:

  编者按:近年来,北京市教育系统聚焦学生的实际获得,全面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努力让优质教育资源惠及更多学生,为全国教育改革发展探索了重要经验。近日,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副书记、市教委新闻发言人李奕做客人民网,围绕北京市在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新高考改革等基础教育领域的探索经验,以及如何推进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等话题进行了深入解读和分享。

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副书记李奕:面向国家对未来人才的需求,着力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jpg

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副书记、市教委新闻发言人李奕接受人民网专访。

  中小学生减负是一个系统工程

  不应以牺牲学业质量和效率为代价

  人民网:教育部日前发文强调,要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在落实这项工作方面,北京市目前主要有哪些举措?

  李奕:中小学生如何减负,一直是教育改革当中探索的重要话题。特别是今年以来,从中央到教育部对减负的问题高度关注,特别关注孩子在学习过程当中的实际感受,也出台了相应的措施。

  北京市在这方面积极地进行了一些探索。比如,在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课业负担的整体部署上,我们实际上是多措并举,共同发力。

  一方面,要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着力让课堂内、校内的教育供给效率更高,尽量压缩作业,提高作业的质量,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

  另一方面,在校外培训机构如何去选择、如何去治理、如何去引导方面,我们也做了大量工作。比如,现在正针对校外培训机构的教师资质问题、预付费问题,还有超纲、超标准教学等问题进行规范化治理。在这方面我们也出台了一些实验性的举措,并取得了初步成果。

  实际上,我们真正想要实现的负担减轻,并不是以牺牲学生的学业质量、效率为代价,而应该是在减负的同时还要增效。这需要我们在当前的发展阶段,调整教育供给侧的结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也提高老师的教学效率。

  人民网:在提高教师教学、学生学习效率等方面,北京市今后一段时间将如何继续发力?

  李奕:在完成、巩固好现有的一系列举措的基础上,我们下一个阶段要把研究的重点、落实的重点放在《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的落实和具体措施上。比如如何评价学校、如何评价老师、如何评价学生,这里涉及到对老师教学的绩效、效率和成果的评价,对一所学校的办学成果的评价,对一个学生五育并举、各个方面发展评价的方法、手段和标准等问题。

  这些评价标准的调整,也会对当前进行的“负担减轻”,包括课内课外整体教育的协调等,起到关键性的引导作用。实际上,有什么样的评价标准就有什么样的教育供给。教育供给的达标程度也需要看实现的途径,这是一个系统工程。

  发挥一线党员作用

  更多关注学生的实际获得

  人民网:我们了解到,北京市近两年启动了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请您介绍一下有什么特点?目前相关的推进情况如何?

  李奕:一直以来,我们虽然在基础教育阶段谈的是校长负责制,但在整个教育的管理和发展方向上,始终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坚定落实党对教育工作各方面的具体要求。

  在当前这个新的阶段,为什么进一步强化这个要求?在教育的目标上,教育不仅仅是民生,更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教育不仅要为孩子的学习成长和“各得其所”服务,更要为国家和民族的未来需求服务。因此,我们必须要强化党对教育改革、对教育发展的全面推进和领导。

  从去年开始,北京市在全市推进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现在有四个试点区。我们强调的是,在基层学校的党组织如何更好发挥作用?除了“三会一课”等基本组织建设和保障外,在当前教育改革面临的最突出、最热点、最难点的问题和人民群众最急需的问题上,党组织应该如何发挥作用?

  按照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要求,我们推进落实“双带头人”制度,既要让优秀的党员成为骨干教师、学科名师,也要让业务当中的骨干老师在基层党支部当中发挥更坚实的作用。

  通过将近两年的建设,我们看到,在减负过程中,在新的中、高考所带来的教育教学难点的挑战中,一线党员教师和基层党支部发挥了巨大作用。通过党组织的强力推进,许多难题得到了很好的化解,让学生有更多的实际获得。

  新高考命题总体平稳过渡

  答题更加注重对知识运用的考察

  人民网:我们知道从2020年开始,北京市正式实行新高考改革,有一个制度叫等级赋分制,划分为五个等级——从A到E的等级。当前已经进入2021年全国高考的倒计时阶段,在北京市新高考实行一年以来,它有什么样的效果?

  李奕:北京市新的高考方案是完全落实国家教育部总体部署的高考方案。去年虽然高考、中考延期举行,但是考试试题的命制和录取招生组织工作都进行得很顺利。

  从目前来看,有几个点值得关注。一方面是整体的考试录取平稳有序。实行等级赋分制之后,学生可以选择最优势的学科参与录取和竞争。对于每个孩子来讲,不仅平行录取当中每一分都得到有效运用,学生选科的方向和特长,也得到了相应的满足。去年,新高考在方案的落实和录取的结果上得到了社会各方面的广泛认同。

  再一点,北京新高考在命题上也很好体现了平稳过渡的性质,命题的分数和技术的把握也非常好。

  另一方面,在命题的情境和创设、素材的选用和价值观的引导上发挥了特殊的作用。各科试卷的命题广泛结合国家、民族的发展趋势,和所在城市的发展需求相结合。素材的选用和情境的创设,体现了时代的特点,让孩子们在答题过程当中不是简单的死记硬背,而是在新的问题、新的情境当中学以致用,在考试过程中也能够深化对国家、对地方、对家乡的理解和情感。

  2021年的中高考将如期举行。各个学校对初三和高三,特别是高三的毕业年级也有特殊的复习设计和整体引领。可能每个孩子的复习进度都做了相应的调整,这和去年是不一样的。今年仍然会保持命题考试各个方面规范化建设的平稳性,发挥去年优势,继续积累经验。

  主动对接国家、民族对未来人才的需求

  以首善标准建设高质量的教育体系

  人民网:提到北京会经常提到四个字“首善标准”。就北京而言,您觉得如何以“首善标准”来建设高质量的教育体系?

  李奕: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是“十四五”规划提出来的总体要求,从北京市的教育发展规划来谈,总体来说有五个方面:

  第一,在“四个中心”的功能建设上、提高“四个服务”的水平上实现更大的突破。北京城市建设未来主要围绕“四个中心”来进行。从教育行业来讲,“四个中心”的建设要以教育为基础,需要有相应的专业人才来支撑和守护。所以,构建高质量的教育体系,要认真研究“四个中心”的功能建设和服务的水平。

  第二,在满足北京市市民更充分、更高质量的教育需求上实现更大的突破。围绕着“七有”“五性”,北京市建立了“接诉即办、未诉先办”的管理体系。我们要知道家长、孩子对教育的需求,更要知道国家、民族对未来人才的需求,把这两个需求紧密结合起来,更好地引导社会各界形成合力。

  第三,在适应科技发展、促进育人方式变革上实现更大的突破。现在社会的发展速度非常快,特别是突如其来的疫情,让教育场景和教育的形式加速发生转变。比如在线教育中,学生更广阔地集纳教育资源、学习知识。所以,在构建整体的教育体系当中,更要关注校内和校外的结合、线上和线下的结合,以及更广义的教育资源观和环境观的构建问题。可能传统学校的围墙、教师的身份、学校的图书馆和实验室已经不能再限制学生的认知和学习来源。在这种情况下,怎么能够集纳更多的资源,为孩子提供适合且高效的教育供给,是一个重要的命题。

  第四,在构建开放融通充满活力的发展局面上实现更大的突破。特别是系统内和系统外资源的融通,包括深化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面向新的高质量教育体系构建,也要有特殊的设计。

  第五,在深化教育评价改革、构建更加科学高效的教育治理体系上实现更大的突破。在评价改革当中,要系统地梳理大中小幼不同学段和不同类型的评价指向,思考在方式和指标上应该怎么进行有机整合,为孩子提供更多的优质教育资源供给。

扫一扫分享本页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北京市教育委员会”

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