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教委2020年绩效管理工作报告

发布时间:2021-01-04    来源:北京市教育委员会
分享:

  一年来,市教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入落实全国和全市教育大会精神,全力抗击新冠疫情,坚持把绩效管理纳入教育改革发展的总体要求,与教育中心工作一起部署、一起落实,有力地推动各项工作任务顺利完成。

  一、全力抓好教育系统“战疫保学”各项工作

  疫情发生以来,全市教育系统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集全系统之智、举全系统之力,始终把战疫和保学同步考虑、协同推进。坚决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实现校园内零感染,推进线上线下学习相结合,全面落实“停课不停学”教育教学任务,平稳推进中高考工作,取得了“战疫保学”的双胜利。综合防疫组获得北京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一是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第一时间成立领导小组,建立指挥体系,成立工作专班及9个专项小组,两委机关全员参战,构建起市、区、校三级防控体系。建立督查体系,市级成立14个督查组,向各区、各高校派驻89名联络员,持续全覆盖、全过程督查,组织1450余名挂牌责任督学对全市中小学校(幼儿园)实施12轮地毯式全覆盖专项督导。同时,压实党建责任,充分发挥教育系统1.6万个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30万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二是坚持生命至上。本着对师生生命负责的鲜明态度,始终把确保师生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把好“六道关口”(严把返京返校关、防控防疫关、健康观察关、校门管控关、人员聚集关、体温监测关),出台大中小学疫情防控工作指南,做到精准精细防控,筑好教育战疫“防火墙”。高度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建立市、区、校三级心理健康教育指导服务体系,开通市级24小时师生家长网络心理咨询服务,完善心理健康问题预警机制。

  三是坚持以生为本。在紧张的疫情防控斗争中,一刻也不放松地抓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确保教育不缺席、教学不停步、育人不断线、成长不延期。建立完善与疫情防控相适应的教育教学管理机制,研制《中小学居家学习生活指导工作指南》《课程安排指导意见》《学科教学指导意见》,确立了“健康第一、面向全体、五育并举、自主发展、家校协同”的总体要求,线上线下优势互补、科学衔接、有序实施课程教学计划。中小学免费开放名师同步课、特级教师辅导课等在线课程1.7万余节,组织千余名骨干教师新录制市级课程6000节,学生可在全市范围内挑选线上名师,选择最适合的课程进行个性化学习。利用“中小学教师在线辅导”平台,对初三和高中学生开展个性化学习指导,1700多名教师累计解答问题11万余个。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数据显示,师生家长对我市线上学习满意率达83.3%。积极服务全国中小学停课不停学,录制提供课程2000节,占国家云课堂课程总数95%以上。组织在京66所本科高校开设在线课程8.5万多门次,采用在线答辩、寄送行李等方式保证学生如期毕业离校。推进新高考平稳落地。春兰、蔡奇同志现场指导高考组织工作,各区各部门履职尽责、通力协作,教育系统会同卫健部门每日会商研究疫情变化对考试的影响,制定“一类一策”工作方案,及时果断出台的各项应对措施,实现了新高考“平稳过渡、有序衔接”的目标。

  四是强化协同共治。主动与卫健、疾控、公安、交通、市场监管、宣传、网信、街道社区等多部门联防联动,形成系统性的抗疫合力。扩大社会合作,构建多渠道、便利化、广覆盖的在线教学传播平台,通过歌华有线电视、北京数字学校官网、今日头条等7家互联网企业平台、北京日报融媒体中心、运营商IPTV(移动、联通、电信)等五类14家传播平台,确保优质教育资源快捷、稳定地推送给每一个中小学生。促进家校紧密协同,研发家庭教育指导手册,录制家庭教育指导微课,加强对家庭教育的指导,在家考试、家长监考等新尝试取得了良好效果。

  五是强化依法治理。坚持以法治思维与法治方式推进教育抗疫工作。市教委、市卫生健康委联合印发《学校试开学教育教学条件评估要点》,明确试开学疫情防控工作标准和教育教学条件评估标准39条,为各区各校开展评估工作提供了制度保障。发布《中小学师生应对疫情心理防护指南》、北京高校、中小学、幼儿园开学复课期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建议等指南建议,加强行政指导,确保每次开学复课都万无一失。对全市中小学校先后组织实施6轮全覆盖专项督导,确保行政监督依法推进。

  二、全面推动首都教育高质量发展

  一是强化首都教育顶层设计。推进“十三五”规划收官,编制“十四五”规划。全面总结评估“十三五”规划进展,凝练首都教育的北京特色、北京经验。推进编制“十四五”教育规划,在教育资源配置、育人理念和育人方式变革、扩大教育对外开放、促进新技术与教育融合发展4个方面推进首都教育的重点创新突破。组建首都教育咨询委员会,遴选一批教育、经济、科技等领域顶尖专家参与首都重大教育改革发展政策的调研、论证和评估等工作。

  二是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守素质教育导向,充分挖掘战“疫”中的育人资源,强化爱国主义、道德法治、生命健康、心理健康教育,在全市中小学组织开展“凝聚正能量同心抗疫情”“学习新思想,做好接班人”主题教育活动,组织开展中华经典诵写讲系列活动,传承、弘扬中华经典文化,鼓励学生承担家务劳动。研究制定体育改革文件及相关配套措施,深化教体结合,推动学校体育取得新突破。举办冰雪冬令营、模拟冬奥会总决赛等活动,普及推广冰雪运动,开展奥林匹克教育。围绕疫情防控开展丰富多彩的美育活动。研究制定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实施意见,进一步提升劳动教育水平。落实首届全国教材工作会议精神,研究完善大中小学教材建设规划、教材管理办法等系列文件,推动健全教材工作机制,开展教材专项排查,确保教材正确导向。

  三是不断提高学前教育普及普惠水平。将新增3万个学前学位作为政府实事予以推进,通过新建、改建、扩建幼儿园及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办园等方式新增幼儿园(点)121所、学位34350个,完成了新增学前学位的实事任务。目前全市适龄幼儿入园需求基本得到满足,入园率达到90%,普惠率达到87%,无证办园现象基本消除,完成了《北京市第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中普惠率达到80%以上的发展目标。开展3年一轮幼儿园办园质量督导评估工作,在组织全市幼儿园全覆盖完成自评的基础上,完成对近580所幼儿园的督导评估,有力促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安全优质发展。

  四是推进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出台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和推进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发展的意见,加强基础教育改革发展整体谋划。研制高中多样化特色发展评估方案,形成系统评估机制和办法,推动构建良好高中教育生态。持续深化中小学学区制管理和集团化办学,加大教研资源和在线课程资源共享力度。启动国家和市级新课程新教材示范区示范校遴选建设,首批认定市级示范区4个和示范校11所,其中被教育部认定国家级示范区2个和示范校6所。市级财政每年投入1.5亿元用于奖励参与市级统筹任务的优质学校中小学校校长、管理干部和教师,调动帮扶积极性。认定全市518所学校达到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实施城乡中小学校一体化发展项目,推进“手拉手”100所结对学校共发展。进一步完善义务教育入学政策,稳妥落实民办义务教育学校招生政策调整,与公办学校同步招生、电脑随机录取,公办寄宿招生电脑随机录取,公办小学、初中就近入学率双保持在99%以上。

  五是推动高等教育内涵特色差异化发展。出台《北京公办本科高校分类发展方案》,协调相关部门重点推动高校人事制度改革、分类考核评价改革、分类拨款机制改革。统筹推进“双一流”建设,加强重点领域改革,对北京高校公共卫生、5G通信、微电子等领域专业人才培养给予专项指导和支持。大力推动8个“北京学院”和8个“卓越联盟”建设,不断探索人才交叉培养模式的创新。建设“学院路教学共同体”“沙河大学城联盟”“良乡大学城联盟”等,支持高校间交流合作、共建共享。

  六是深入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召开全市职业教育工作推进会,出台《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指导7所入围国家双高计划学校推进建设任务。推进北京特高项目,指导两批次99个骨干特色专业、90个工程师学院和大师工作室推进建设任务。优化贯通培养院校专业,完成首届1817名内培学生转段到本科,推进“3+2”中高职衔接办学379对,衔接专业覆盖率75.1%,加强与首都经济社会发展紧密契合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系统培养。统筹学分银行项目,完善“1+X”证书制度试点机制,组织三批45所院校141个专业55150名学生参与155个证书试点。制定《职业院校全面开展职业培训促进就业创业行动计划》,开展“以训稳岗”职业技能培训。

  七是支持和规范民办教育健康发展。针对“线下暂停、线上火爆”的实际,对提交备案材料的267家校外线上机构进行重点监管。联动帮扶,研究出台减免房租、延期纳税等措施,引起强烈反响和广泛关注。疫情期间,共有187家线下教育机构和民办幼儿园实现房租减免,总额达1200万余元。出台《关于进一步规范民办非学历高等教育机构办学行为的意见》,严格办学条件,规范办学行为,强化内部治理。

  八是全面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推进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各项任务落实。研究制定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实施意见,进一步提高师德建设水平。积极拓展中小学教师来源,实施城区中小学校公开招聘紧缺学科教师计划,缓解城区中小学教师学科性结构短缺问题。持续推进中小学绩效工资政策落地,研究制定市属高校绩效考核办法。研究制定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认定办法,加快提升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水平。研究制定《关于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进一步营造教育教学良好环境的若干措施》,为教师创造更好的工作环境。

  三、努力提高首都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

  一是完善教育疏解整治和提升机制。聚焦教育领域非首都功能疏解的目标任务,制定推进部分教育功能疏解促进协同发展工作方案、教育系统“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计划和各年度工作要点,形成了推动部分教育功能疏解“长期有方案、近期有计划、年度有要点”的梯次推进工作体系。制定高校疏解经费激励政策,按照从中心城区向外转移学生生均1万元标准当年一次性给予经费支持。截至2020年,共支持1.7亿元。对按要求开展疏解工作的市属高校,在新校区建设、经费、人员安置补偿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将新校区纳入“一会三函”建设项目。对主动调减办学规模的学校,实行减人少减经费的补偿政策。对于疏解到津冀的市属高校和职业学校,其生均办学经费继续按北京市标准执行。建立推进市属高校新校区建设的周报告、月调度和季度现场观摩机制,确保工期按时有序推进。

  二是加快支持高校疏解进度。加快市属高校推进力度,北京电影学院怀柔校区一期工程进入竣工收尾阶段,二期工程宿舍楼完成施工图设计和施工图审查,北京工商大学良乡校区二期工程进行室外工程验收,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昌平校区第一标段外墙保温完成,北京城市学院顺义校区进行施工图设计,北京建筑大学11号学生宿舍正在深化设计方案和投资概算。国际奥委会批准在首都体育学院加挂“北京国际奥林匹克学院”牌子,学科建设规划及延庆新校区建设规划方案基本完成,北京工商大学疏解学生1100人任务顺利完成。推进中央高校转移疏解,认真落实良乡高教园区建设发展理事会第二次会议精神,成立大学城内涵发展联盟。审定良乡、沙河高教园区2020年环境提升支持项目,下达2020年环境提升支持资金7.3亿元,支持两个高教园区道路降级、校地融合、共建共享、景观提升、公共服务配套、市政基础设施等共计12个项目。加快推进园区及高校创新平台建设,鼓励在大学城建设跨学科交叉创新平台,现已迁入国家“双一流”学科8个,北京市高精尖学科9个,整体迁入一级学科50个。

  三是全力推进教育开放协同。结合北京国际交往中心建设,成立国际教育专项工作组,扩大北京教育对外开放,营造更加良好的营商环境。出台《北京地区高等学校招收和培养国际学生管理办法》《关于外国学生就读北京市幼儿园、普通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的意见》,研究制定《北京市高等教育来华留学质量发展指标体系》等文件,进一步完善来华留学质量标准和管理服务,优化留学政策环境。出台《北京市外籍人员子女学校管理办法(修订)》,突破现有政策,在全国率先允许中国企业和个人举办外籍人员子女学校。成功举办服贸会教育服务专题展和论坛,共有国内外121家教育服务机构和企业参加线下线上展览,展示内容国际化率超60%。深入落实北京市国际学校发展三年行动计划,顺利推进新布局国际学校建设任务,目前已开工学校14所。京津冀三省市教育协同发展不断深化,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水平显著提高。支持河北雄安新区建设,4所援助学校办学水平明显提升,3所“交钥匙”学校建设进展顺利,幼儿园已完成室内外装修和设备设施采购,中学和小学项目已完成主体结构施工。

  四是坚决打赢教育脱贫攻坚战。统筹实施市区两级年度教育扶贫支援项目,完成286名支教干部教师赴任组织工作,动员社会力量为受援地区捐赠价值2.3亿元的优质在线教育资源,推进23所市属高校与本市34个低收入村引智帮扶,开展“推普助力脱贫”攻坚。教委及在京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对口支援完成少数民族教师、农村教师3252人次在线培训任务。积极拓展实施“云帮扶”,开展线上培训、云端研修等10余个互联网帮扶项目,累计培训40余个贫困旗县干部教师近4000人,目前市教委扶贫培训次数和人数在全市各委办局排名第一。在教育系统深入开展消费扶贫,目前所属预算单位采购扶贫产品1200余万元。

  五是提升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组织实施高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应急攻关项目,直接遴选立项支持的11个项目中,8个项目成果在防控一线得到应用。双光融合高精准度高效率智能体温检测系统、集装箱式医疗污水应急装备、基于影像与临床信息的AI定量辅助诊断系统、众智网络监测平台等成果应用于北京、湖北等省市防控一线。另有260余项高校科技成果直接应用到疫情防控中。向党政有关部门提交研究报告和政策建议2000余件(530件被采纳,114件被各级领导批示,20余件获中央领导批示)。继续统筹推进北京实验室建设布局,完成第一周期13个高精尖中心建设评估工作。出台《进一步提升北京高校专利质量加快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意见》和《北京高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促进中心建设管理办法》,积极推进技术转移研究生培养,促进有关高校与良乡、沙河高教园区共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促进中心。

  六是全力做好大学生就业工作。面对今年严峻的就业形势,多次召开工作推进会,定期通报各高校就业进展,约谈就业率靠后的高校领导,督促指导学校开展工作。积极开拓就业岗位。会同市人社局、市财政局等部门,出台促进就业的政策措施,鼓励企业吸纳毕业生。深挖教育系统内部就业资源。二学位、硕士研究生等各类升学计划比去年扩招4031人。开发科研助理、教学助理、行政助理岗位3265个。招聘中小学教师、高校教师、“特岗教师”7786人。优先征集毕业生入伍。鼓励毕业生依托专业特长自主创业。开展就业指导,办好网络招聘会。1660门就业指导课程上线,“成功就业”微信公众号订阅量16.5万人。举办网络招聘会会123场,参会单位2.2万家,招聘岗位365万人次,招聘会场次、用人单位数、招聘岗位都明显高于往年,岗位数量与毕业生数量比超过10:1。制定“一生一策”工作方案,加强困难群体毕业生帮扶。目前北京高校2020届毕业生24万余人,就业率达到90.2%。

  四、大力提升首都教育治理水平

  一是积极推进“五新”专项工作。确保网络宽带全部接入中小学校,为在线教育提供基础保障,已实现100%宽带接入,带宽不低于100兆。依托北京数字学校面向全市百万中小学生提供在线教育供给,提供日常混合式学习研究、线上课程点播、在线直播等服务,扩充课程规模,总量超过2万节。与十余家教育机构开展合作,开展在线教育专题专栏,建立44个录课基地,录制开发线上课程,面向全市学生服务。初步建成全市优质数字资源共享交换中心和统一服务门户,现已正式上线运行,制定了资源共享服务指南,面向教育单位提供开放接口,支持资源的加工、再生和深度应用。持续推进“双百”示范行动,首批74个智慧校园融合应用示范基地和58个信息技术与课堂应用融合创新课题已经全面启动建设,第二批将在年底前完成遴选工作。

  二是大力推进依法治教。加强教育立法工作总体谋划,研究提出十四五立法规划。完成《北京市学前教育条例》修法调研,完成《北京市教育督导规定》修订立项论证。全面梳理北京教育标准,完成市教委现行全部行政规范性文件清理,废止85件,加强合法性审查和备案。执法力度进一步加强,年检查量达2.5万件,完成行政处罚职权划转至市场监管部门工作交接,印发教育行政处罚裁量基准。出台《北京市中小学校幼儿园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召开中小学依法治校基本标准落实推进会,开展高校依法治校专题培训。围绕宪法、民法典和疫情防控“两法一条例”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提高干部师生法治素养,完成首批50名法治名师选拔培养工作。协调各处室、相关委办局做好营商环境评价工作。出台《北京市关于深化新时代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对石景山等8个区开展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综合督导。大力推进实施中小学校幼儿园安全管理规定,加强平安校园建设。加大审计力度,强化结果应用,提升监督效能。

  三强化教育经费预算管理。印发市教委所属单位财务管理绩效考评办法及预算通知,明确由市财政局和市教委实施评审的项目,审减率在40%以上的项目,明确项目支出预算评审的具体要求,督促单位将预算做实做细。组织开展中小学“空中课堂”费用测算,将每堂课的制作成本由3500元压缩到2200元,压减率37.14%。开展绩效评价工作,设立“绩效目标”、“项目支出绩效考评”等考核指标,将项目绩效目标填写情况、项目绩效评价结果作为财务绩效考评的评分依据。有效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调整支出结构,盘活存量,提高财政资金执行效率。明确对于上年被财政收回的结余资金,相应扣减下一年预算额度,先后三次统计并核减零余额账户结余资金。持续推进内控制度评价工作,落实内部控制问题整改,委托专业第三方开展内部控制评价。通过政府采购平台立项审核等环节加强各单位预算采购监督,确保落实各项采购政策。督促各单位按要求进行预决算公开,并及时统计信息公开情况。严肃认真完成委主要领导同志任职期间经济责任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报告,审计问题全部销号,完成整改。宣传贯彻北京市内部审计规定,进一步规范市教委内部审计管理。履行内部审计职责,加强对教育系统指导和监督。

  四是全面提高政务服务水平。根据国家目录清单和法律法规的修订,动态调整新增行政许可事项3项、行政检查事项2项、行政处罚事项2项。修订发布《主动公开清单》,大力推进信息主动公开,打造阳光透明政府。大力推进一窗通办、一网通办、减材料、减时限、减环节、标准化建设等利民便民措施,实现46个办事项在政务窗口落地,全年窗口共受理各类政务服务申请192012件,办结183539件,接待群众咨询2500余人次,办事群众评价满意率100%,市教委再获年度先进单位。全年共获得感谢信7封,9人次被评为季度先进工作者,1人获评北京市窗口之星。做好接诉即办工作,市教委分中心共解答工作咨询40907件。其中,接听群众来电33264件;网上在线问答回复4848件;受理市民热线(12345)网络派单1735件;政风行风热线转办件1060件。围绕“七有五性”需求提升教育服务水平,做好暑期中小学教室装修和操场改造、小区配套幼儿园治理、无障碍环境建设、中高考期间防汛、校舍安全排查和厕所革命等工作。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关键之年。我们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进一步抓好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京重要讲话精神和市委全会精神的贯彻落实,坚持全面依法履职,提升发展质量和服务管理水平,充分发挥绩效管理的导向作用,积极推动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落地生根,着力推进首都教育现代化,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扫一扫分享本页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北京市教育委员会”

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