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语言文字办公室 > 信息快递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推普助力脱贫攻坚社会实践

时间:2020-06-08         来源:北京市语言文字办公室
分享: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重要讲话精神,按照教育部、国务院、扶贫办、国家语委《推普脱贫攻坚行动计划(2018-2020年)》精神,公安大学积极主动开展推普助力脱贫攻坚工作,通过社会实践、乡村支教等活动,积极推进语言文字规范化建设,助力脱贫攻坚,具体工作如下:

1.积极开展社会实践,助力推普脱贫攻坚

为推进实施教育部2020年“民族地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普及”攻坚行动,鼓励广大青年学生深入贫困地区开展学前儿童普通话教育普及工作,我校于2019年7月下旬选派4支社会实践团队共16人赴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东乡族自治县、广河县开展“青年服务国家”暑期社会实践“推普助力脱贫攻坚”专项活动。实践期间累计走访了住户30余户,累计步行约一百公里,发放调查问卷百余份,累计宣讲时长20小时,活动覆盖一千五百余人,培养和激发了当地儿童与村民对学习普通话的兴趣,助力推普脱贫攻坚战。

一是深入“三区三州”,精准对接需求。我校社会实践团队采取田野调查、发放调查问卷、采访当地政府等形式,深入东乡族自治县、广河县等“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开展调研工作,了解当地实际困难和真实需求。其中“萌芽小分队”实践团队深入索南镇伊哈池村开展入户调研;“甘之以语”实践团队深入广河县潘家村、西坪村进行入户调研,共发放近百份调查问卷,并形成调研报告一份;“贝加尔湖”实践团队进入东乡族自治县村民家中进行入户调研,同时对马场小学、东乡县龙泉镇老庄村就业扶贫车间进行调研采访;“警翼推普护梦,助力脱贫攻坚”实践团队深入县锁南镇兰州晨报第一小学开展调研。通过调研,实践团队了解到当地推普工作的实际情况,一方面当地村民缺乏应用环境、对普通话的重要程度认识不够及教学资源不足;另一方面当地村民希望通过政府引导或者在学校统一学习这两种途径来提升普通话水平。根据调研情况,各实践团队结合当地村民的实际需求开展了入户、入校推普教学等活动。

二是宣讲推普政策,助力脱贫攻坚。我校4支社会实践团队在实践期间围绕推普方针政策、阶段目标、校园语言等方面开展了7次推普宣讲活动,累计发放宣传手册、书籍百余本。其中“警翼推普护梦,助力脱贫攻坚”实践团队在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东乡族自治县进行了4次推普政策的宣讲,得到了学校老师和同学们的一致认可。东乡族自治县第一小学校长表示,东乡话虽是当地主要用语,却没有具体的文字,都是靠着一代一代说着流传下来的,孩子们的普通话水平也不是很高,看到从山外来的青年大学生志愿者们,他十分感激,感谢国家政策可以为山里面的孩子带来外面的世界。

三是开展趣味教育,推动童语同音。我校社会实践团队结合当地学龄前儿童与青少年特点,发挥预备警官的专业特长,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推普助力脱贫攻坚特色趣味教育活动。“贝加尔湖”团队在东乡族自治县马场小学开展了击鼓传花和传写姓名游戏,并为当地儿童发放了《幼儿普通话365句》,鼓励孩子们大声朗读、清晰发音;“警翼推普护梦,助力脱贫攻坚”团队在东乡族自治县第一小学开展了普通话口语培训、普通话标准宣讲、阅读写作训练、语言文字游戏、古诗背诵比赛等活动;“萌芽小分队”团队分别在龙泉乡北庄湾小学和周牙小学结合当地实际,开展了词语接龙、故事讲述、歌曲合唱等活动,在寓教于乐中让当地儿童学会了准确发音,提高国家通用语言应用能力和规范使用能力,将推普意义普及给每一个孩子。

2.聚焦乡村支教扶贫,做实扶智通语工作

扶贫先扶智,扶智先通语。我校研究生支教团自2012年成立,8年来先后奔赴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凌云县和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普安县三个服务地开展智力扶贫接力工作,坚持教育扶贫和语言扶贫两手抓,以推广普通话助力脱贫攻坚教育工作为中心,累计授课超过10000课时,编写教案9000余篇,批改作业约12万份,普惠学生千余人。通过全面加强服务地学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落实学前学会普通话工作要求,提升学生普通话交流和应用能力,使推普扶贫在精准扶贫、乡村振兴上发挥重要推动作用。

一是深入开展扶贫支教地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工作。我校研究生支教团在支教服务地红庆河小学、辣子树小学、阁楼小学等学校开展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培训,通过为当地教师介绍普通话起源、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教学标准、定期召开“学前学会普通话”工作会议、推广普及使用“语言扶贫”APP等,将普通话融入学校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并为当地青年、基层干部学习普通话提供专业指导,进一步推动扶贫支教地语言文字工作达标建设。

二是深入参与贫困家庭入户调研活动。我校扶贫支教团队利用周末时间步行山路对重点家庭开展走访调研工作,加强对扶贫支教地普通话普及数据的掌握程度,每年约开展家访80余次,步行约700公里,走访380个贫困家庭。通过调研贫困户家庭基本情况,掌握普通话普及程度,同时开展“送教上门”的推普教学课程,为残疾或患病儿童进行基础课程教学工作,宣传推普脱贫政策、普及普通话基本知识、纠正不标准的咬字发音,确保每一个孩子都能接受到普通话培训,助力特殊儿童健康成长,推进推普助力脱贫攻坚,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三是深入推广“中华经典诵读工程”系列活动。我校扶贫支教团队积极主动开展“中华经典诵读工程”系列活动,通过开展“与祖国共成长”中华经典诵写讲大赛、少年宫书法课、读书座谈会等中华文化系列活动,将中华经典渗入乡土文化,将优质资源送到基层,助力脱贫攻坚战。2018年9月,我校第六届研支团成员马腾、李雯笛参加贵州省黔西南州第21届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系列活动。其中,诗朗诵《中华颂》荣获“黔西南州中华优秀经典诗文诵读比赛”三等奖,并指导学生诗朗诵《我的妈妈》获得贵州省黔西南州“第21届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系列活动”学生组二等奖。

三、丰富第二课堂活动,打造育人活动品牌

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我校高度重视推普工作,将其纳入第二课堂人才培养体系之中,充分发挥国家通用语言文化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载体作用,通过开展竞赛活动、志愿服务、社会实践等第二课堂活动,努力把推普工作作为培育学生家国情怀、提升专业能力、增强综合素质的“练兵场”和“试金石”。

一是增强自身素质,传承传统文化。我校以推普工作为抓手,进一步增强学生语言文字规范意识,弘扬传承中华经典文化,广泛组织开展各类校园文化活动,积极举办“风采杯”主持人大赛、“书法、篆刻、美术”作品网络展、学生书画大赛、“读书之星”评选大赛等各类比赛,打造迎新晚会、毕业生晚会、社团文化节、话剧小品等校园品牌,平均每年开展文化类赛事十余项,覆盖人次上千人。积极动员学生参与教育部、北京市举办的中华经典诵写讲大赛、人文知识大赛等各级文化类赛事,促进学生自觉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切实做到以文育人、以文化人、以文培元、以文铸魂。

二是提升责任意识,践行志愿精神。为进一步加强青年学生思想引领工作,提升青年学生社会责任感,扩大志愿服务活动的影响力、深入性和持久性,我校将推普工作作为志愿服务活动的重要内容,努力实现语言文字普及从校园向社会延伸、向基层一线辐射。我校积极开展“关爱夕阳”志愿活动、蒲公英中学支教活动、“同心战疫 警翼护梦”手拉手专项等志愿服务活动,将推普工作渗入各个志愿服务环节,推动语言文字工作常态化,平均每年累计服务8000余人次、服务20000余小时,切实提升我校青年学生志愿服务意识,鼓励青年深入基层发光发热,发扬“帮扶”精神,强化社会责任意识。

三是投身社会实践,培育爱国情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时代中国青年要树立远大理想、热爱伟大祖国、担当时代责任、勇于砥砺奋斗、练就过硬本领、锤炼品德修为。我校将社会实践活动作为推普工作窗口,通过参与北京市“青年服务国家”首都大中专暑期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乡村振兴、青年作为”阳光使者专项社会实践活动、“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等,鼓励学生扎根祖国各地,深入基层一线参与扶贫推普工作,近三年累计派出社会实践团队近百支,实践地点覆盖20余个省市地区,参与人数四百余人,十余支团队获得北京市“优秀团队”称号,我校多次获得北京市“青年服务国家”首都大中专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通过开展各类社会实践活动,将推普工作深入祖国各地,增强了青年学生对于国家政策的理解,加强了青年学生对于人民群众的感情和社会责任感,提升了青年学生对于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有利于青年学生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坚定理想信念,熔铸忠诚警魂。







扫一扫分享本页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北京市教育委员会”

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