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教委:北京市中小学课后服务坚持全覆盖

发布时间:2021-07-21    来源:BRTV新闻 社会新闻
分享:

  (记者:白雪微)7月20日19:30,北京市教委一把手刘宇辉与政协委员和网络大V共同作客BTV演播室,共同就“丰富课后服务供给,提升教育发展质量”进行沟通和探讨。记者获悉,未来,北京市坚持全覆盖提供课后服务,学校全覆盖,工作日全覆盖,服务群体全覆盖。

北京市教委:北京市中小学课后服务坚持全覆盖.jpg

  关于课后服务的问题,节目中,北京市教委主任刘宇辉首先表示,多年来本市教育系统一直高度关注,市、区、校做了很多探索。

  刘宇辉介绍,一直以来,都是从学生成长的全时空全方位来考虑教育供给的,2018年,全市义务教育学校全面开展课后服务,学校每天完成规定课时后提供课后服务,时间到下午5:30,课后服务以学校课外活动为基础,以托管服务为基本内容。

  今年以来,持续优化课后服务,不断丰富课后服务内容,坚持五育并举,强化体育锻炼,在课后服务安排一个单元的体育活动,拓展学生综合素质;鼓励学校围绕理想信念、爱国主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开展德育主题教育活动;鼓励开设学习方法、学习科学思维方法和学科思想方法类讲座;组织学生完成值日等必要的校内劳动;发展学生兴趣特长,开设艺术、科  技等素质拓展类选修活动;开放教育资源,提供场地条件和管理服务,学生自主安排户外活动、校内阅读、自习等。

  同时,为了满足学生课后学业巩固的需求,今年在课后服务时段特别增加了课业辅导、答疑的内容,学校遴选最优秀的教师参与,既可以解决当天学科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指导学生完成作业,也可以开展课业巩固和提高。这也是落实教育部提出的,小学生每天基本在校内完成书面作业,初中学生在校内完成大部分书面作业的要求。

  经过多年的探索,北京市义务教育课后服务形成了基本思路和要求,主要有几个关键词,“政府主导、学校主体、家长自愿、社会协同、面向人人、公益惠民”。

  节目中,政协委员王洪涛从需求角度谈到了目前在课后服务实际调研的过程中,遇到的反映比较多的问题。王洪涛说,目前课后服务覆盖面不够。有的学校开展了课后服务,有的学校没有,很难满足广大家长的普遍需求。同时,时间延长的还不够,遇到晚高峰,路上的时间难以把握,希望应对一些特殊情况,课后服务能够多延长一些时间。此外,对课后服务内容专业化和多样性的需求。希望学校能够多安排些兴趣培养类、体育健康类、实践体验类等的课程,聘请专业老师,以便提升拓展青少年素质能力。

  节目中,政协委员芦咏莉从组织实施的角度也提到一些问题。芦咏莉说,一是提高课后服务质量的问题。目前学生和家长对课后服务的需求更加多元,有的对时长有需求,有的对课程内容有需求等等,一方面需要学校充分考虑,如何以家长和孩子实际需求为导向去安排课后服务内容,另一方面也要考虑如何充分挖掘资源,加强家校社的统筹,去提高服务质量。

  二是教师压力的问题。以小学为例,小学教师尤其是班主任老师通常早7:40前进班,下午5:30学生离校,教师离校大约6点甚至更晚。到家以后,再备课,  进行家校沟通、处理学生问题等,每天工作有时候能到12个小时。而且教师也有 孩子父母需要照顾,咱们普通家庭遇到的急难愁盼问题,教师群体也同样面临。

  对于这些问题,市教委主任刘宇辉表示,市教委也采取了相关措施去进一步提升课后服务的质量。在课后服务的时间上,坚持每天提供课后服务到1 7 : 3 0  ,和家长下班时间相结合,下一步也会按照教育的相关要求,结合家长实际困难和需求,进一步优化调整。

  在实施范围上,坚持全覆盖提供课后服务,一是学校全覆盖,所有义务教育学校都要提供课后服务。二是工作日全覆盖,一周五天,每天都要开展课后服务。三是服务群体全覆盖,面向所有有需求的义务教育学生提供课后服务。

  在进一步丰富课程安排上,一是学校把课后服务和校内教育教学统筹起来,系统设计,使课后服务成为校内教育教学的有效延伸。二是针对学生、家长的实际需求,结合学校自身优势和资源,统筹安排课后服务内容。三是学校每天的课后服务内容都要充实。

  在教师保障方面,通过购买服务等方式引入社会力量,积极动员少年宫、青少年活动中心、社区、关工委、志愿者团体、公益组织等方面的力量,共同参与学校课后服务工作,缓解校内教师的压力,也在试点社会机构优质课程进校园,进一步丰富供给;强化教师参与课后服务的激励和保障,绩效工作向  参与课后服务的教师倾斜,安排教师弹性上下班等方式关心关爱教师。

  其次,刘宇辉说,在课后服务实施过程中,努力坚持以学生为本,充分尊重学生、家长的意愿,学生是否参与课后服务,参与什么形式完全由学生和家长自主自愿选择,为学生提供“不设限”的课后服务选择。

  同时,努力坚持因地制宜,各区和各学校从实际出发,组织开展了很多适应需求、富有特色的课后服务,将课后服务与特色资源活动有机结合,实现课内外、校内外教育有机融合。如,东城区结合“学区制”“学院制”改革,西城区结合“城宫计划”,开展课后服务;顺义区提供艺术类、体育类、科技类、实践类等特色课程,

  刘宇辉说,一些学校也积极探索创新,形成了很多好的经验和做法,比如大兴区北京小学翡翠城分校三个校区同步推行多样化、自主性的课后服务,每天课后答疑,减轻学生家庭作业负担。课后活动课程内容也十分丰富,民乐、舞蹈、书画、球类等几十个特色课程供孩子们自愿选择,注重体育锻炼,有些孩子放学后直奔操场,在老师的指导下,科学锻炼。学校还在三个校区都开设了托管班,实现弹性放学,解决了370余名学生放学无人接的困难。每天有老师看护学生至18时30分  。

  在坚持协同育人方面,要形成家校社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以北京市课外活动计划为基础,各区、校健全完善社会力量参与课后服务的机制,研制准入标准和管理办法,引入家长志愿者、大学生志愿者、高校教师、社会力量等多方参与课后服务,形成家校社共建共治的工作格局。朝阳区通过“大师工作室”引入大师名家进校园,提升课后服务供给品质。

  北京教科院大兴实验小学在进行了充分的问卷调研后,采用与正规社会团体联合组织开展社团活动或兴趣小组的形式,拓宽课后服务工作。充分挖掘“优秀家长资源”,开设“家长讲堂”,与学校形成合力,助力课后服务,提升育人实效。

  最后,刘宇辉说,要坚持精细管理,确保课后服务安全有效。在课后服务中,特别强调,安全第一位,安全大于天,在组织实施的过程中,精心设计工作流程,健全完善工作机制,落实常态疫情防控措施,做好重要时间节点的监控,实现各环节“无缝  衔接”,保障学生安全。总的来说,还是前面我提到的,我们的基本思路和要求是:“政府主导、学校主体、家长自愿、社会协同、面向人人、公益惠民”。

扫一扫分享本页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北京市教育委员会”

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