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往知今 砺行致远——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学习心得体会

发布时间:2021-11-23    来源:市教委国际合作与交流处
分享:

北京市教委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党支部书记 潘芳芳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以宏大视野和恢宏气魄全面总结我们党的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以大历史观回答世界面临的“时代之问”,树立了第一个百年征程的里程碑,发出了第二个百年征程的动员令。全会形成的决议,深刻揭示了百年大党过去“为什么能够成功”、未来“怎样才能继续成功”的核心密码。作为新时代的共产党员、工作在一线的人民公仆,亟须从这一马克思主义纲领性文件中感悟初心使命、赓续精神血脉、汲取前行力量,把握好中国共产党是什么、要干什么的根本问题,把蕴含其中的精神内涵和实践智慧转化为不变的政治本色、履职的强大动力、奋斗的行动自觉。

  新时代回望百年,坚守的是初心。“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回首百年征程,是矢志践行初心使命的一百年。我们党一直坚持人民至上的价值理念,牢记为了人民的根本宗旨,坚守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情怀。人民解放、人民幸福、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成为无数共产党员全感情投入、全身心奋斗的价值指向,也是百年奋斗的首要历史意义。我们党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也必将依靠人民赢得未来。

  新时代回望百年,铭记的是精神。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作为一个走过百年光辉历程、在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执政70多年、拥有9100多万名党员、460多万个基层组织的世界上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我们党以理论创新和自我革命接续百年奋斗,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凭借的正是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精神谱系。“10个坚持”的历史经验,从领导核心到立场宗旨,从理论指导到道路自信,从战略支撑到力量来源,既是弥足珍贵的实践经验,更是倍加珍惜的精神财富。伟大实践孕育伟大精神,伟大精神必将助推伟大事业、成就伟大梦想。

  新时代回望百年,不变的是担当。“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回望历史,中国共产党走过革命、建设、改革、复兴四个时期,走过筚路蓝缕、披荆斩棘、艰苦创业、砥砺前行的一百年。无论是在哪个历史时期,我们党都敢于直面当时社会最主要的矛盾,着力解决当时最为迫切、最为困难的现实问题,始终站在攻坚克难最前沿。百年奋斗史实则是开天辟地史、艰苦创业史、改革创新史。无数共产党人不惧艰难困苦、不畏流血牺牲,艰苦奋斗、勇于探索,带领人民用发展成效生动诠释了“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也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

  生逢盛世,肩负重任。面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唯有牢记使命,才能更好地传承使命、践行使命,继续保持始终不懈怠、不松劲的精神状态加油干,积极发挥好先锋模范作用,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执着和以行百里者半九十的清醒,在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中走好共产党员的赶考之路。

  眺望前路,要以履职尽责服务大局。时代不断演进,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逐步提高,答卷的要求随之提升。进一步完善教育对外开放工作顶层设计和整体规划,健全涉外政策制度体系,加强政策集成和体制机制建设,推进依法规范管理和精细化管理,精准施策,全面提升涉外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聚焦市委市政府部署的重点任务,服务国家和本市人才引进战略,加快推动新布局国际学校建设,加大国际教育供给。同时,以制度创新推进政府职能转变,不断提升涉外教育服务水平,营造国际化教育环境,努力在加快推进首都推进国际交往中心功能建设、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眺望前路,要以忠诚担当敢于破局。前景光明辽阔,但前路不会平坦。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形势波动幅度加大,尤其是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蔓延,对教育对外开放带来了新的不确定性,并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产生影响。破除体制机制障碍,积极争取涉外教育政策先行先试,有力服务我市国际人才社区建设和人才引进需求。积极培育留学北京品牌,加强对来华留学工作的形势研判,进一步优化来华留学政策环境,完善来华留学质量标准和管理服务。加大中外合作办学改革力度,鼓励北京高校在国内薄弱、空白、紧缺学科专业与世界知名大学开展中外合作办学。

  眺望前路,要以真干实干勇开新局。立足新发展阶段,必须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结合“双一流”建设和“双高计划”,支持北京高校实质性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开展高水平人才联合培养;以高精尖创新中心为平台,促进高端国际人才引进和国际科研合作。围绕首都“四个中心”功能建设任务和首都教育现代化发展目标,加强统筹规划和政策引领,充分发挥首都教育优势,主动融入“一带一路”等国家重大部署,举办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国际教育专题展和论坛等高层次国际活动。深入研究后疫情时代新形势,优化调整对外交往布局,构建与北京国际交往中心地位相适应的、更全方位、更宽领域、更多层次的教育对外开放新格局。

扫一扫分享本页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北京市教育委员会”

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